关灯
护眼
字体:

黑洞——弘光纪事_李洁非【完结】(65)

  其文真伪不得而知,但上述对明朝政治的评论,却颇中鹄的。周钟降附经过,《平寇志》述说最详:庶吉士周钟,寓王百户家,百户约同死,钟未应。同官史可程、朱积、吴尔壎等并诣钟,邀入朝。百户挽钟带,不听出,绝带而行。[50]

  由于周钟名气太大,对于他的归顺,闯军很有喜出望外之感:金星至,见钟呼曰:“此周介生先生乎?”命作《士见危致命论》,即荐之自成。钟欣然自得,每夸牛老师知遇。[51]

  牛金星的仰慕,使周钟有特殊优待。降附诸官,一律只准骑驴,独周钟“扬扬然乘马”,“屡过大行梓宫前,挥鞭不顾,同辈皆腹诽之。”《明季北略》的描述也是如此:贼中深慕其名,呼为周先生,《劝进表》实出其人,逢人便夸“牛老师极为叹赏”……同馆多含涕忍耻,几幸生还,惟钟扬扬得意,乘马拜客,屡过梓宫,挥鞭不顾,一时辈中犹腹诽之。[52]

  闯军西去后,周钟潜回故乡,很快以“从逆案”首恶被捕,乙酉年四月初九处死。[53]

  如果说普遍的屈膝投降对明朝是种挫败,那么,众多“声气”明星、“名节”大腕卷入其中,则是更严厉的一击。计六奇就周钟事件评论说:三十年雄踞文坛,联属声气,一旦名节扫地,书林选刻,刊落名字,文章一道,尚可信乎?[54]

  这个评论,不单适用于周钟,也适用于整个明朝的意识形态。明朝,以伦常为标榜,后五十年光阴几乎尽耗于名节比拼,然而却这样收尾。“文章一道,尚可信乎?”的确是这么个问题。那些道德文章,难道竟是废纸不成?

  四

  倘若以为搞政治运动乃是我们当代专利,明末的人将很难同意。

  北京发生的事情南传之后,很多地方不约而同掀起批判与声讨的怒潮。其过程,与我们熟知的当代政治运动如出一辙。先是口诛笔伐,发表大字报(当时的名称是“檄”),举行控诉集会;随之出现打砸抢烧,冲击、捣毁被批判对象的府宅或祠堂,甚至演为骚乱;最后,由官方成立专案组,对各涉嫌人员审查其罪行,做出处理,公布决定。在弘光朝,这个过程历时两月,从五月初一直持续到七月方见出眉目。

  所以如此,只能到明代意识形态中找原因。投降现象,历代都有,以往却并未就此酿成群众运动。那是因为,各朝从未像明朝这样发起长期的伦理竞赛,政教一体地进行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其次,明代知识精英的组织化趋向更是重要基础,砥砺名节不光是个人思想修养的磨练,还通过结社方式发展成“人盯人”的互相提携与监督的集体义务,如复社初立,张溥为之订盟约:“毋非圣书,毋违老成人,毋矜己长,毋形彼短,毋巧言乱政,毋干进辱身。嗣今以往,犯者小用谏,大则摈。既布天下,皆遵而守之。”[55]于是,一人之逆不复只关系其本人,也被视为组织之耻,而群起攻之。

  这种情形下,伦理始终置于很高的高度,保持着紧张状态,随时准备战斗与还击;眼下,国难之际居然发生如此严重的道德危机,则势将有干柴烈火的反应。我们从以下反应可窥出这种趋势:“京师陷,江南人士谓学濂必死国难。”[56]出于魏氏“家风”,所有人为魏学濂做出的设想与期待都仅为一途,亦即他只许以身殉国。可以想象,“降贼”丑闻一旦传回,家乡该怎样沸腾。无独有偶,周钟也面临同样处境:周夙负才名,尝以忠孝激发之气自任。故里中子弟,初闻京师陷,意钟必死,知己预为《传》以俟之。[57]

  亦是期以必死。至有自命知己者,按照这种预期,早早写好表彰的传记,静候他死国的消息传来。细予体会,“群体正义”的后面,已是一派肃杀之气。

  说起魏学濂降附,还有一离奇情节。据说他热衷象纬图谶,测算结论:“谓自成必一统有天下”,以此降。降后,“观贼所为,知必无成,惭恨无极”,终于自杀。所以,彭孙贻说他的投降是“象纬误之”。[58]其事未确,但情理上完全可能。盖自董仲舒以来,“天命观”植入儒家伦理,象纬图谶之学很多人相信。魏学濂受象纬误导,先降,继而被现实所教育,发现李自成并非“真命天子”,悔而自杀,是比较合乎逻辑的。而他先降后死,其中有个时间差,传导到家乡,遂致一波三折:南归者至家,知学濂汙伪命,怀郤者群起攻之,几毁其家。[59]

  嘉兴全府(嘉善隶属嘉兴)“绅衿”联名发表讨魏檄文,大张挞伐。据载,此时,面对魏家门上对联之“家有‘忠孝世家’牌坊”语,“乡人怒”,想毁掉牌坊。激动的人群,甚至“欲焚其故庐”。魏学濂之子魏允枚,不惧众怒,只身出门力争,说相信父亲决不投降,一定会殉难而死。魏大中遗孀、其母忠节公夫人,“亲出拜众曰:‘吾子必当死难,若等姑待之。’众退。越三日,而京师报至,果于三月廿八日缢死。遂免于燬。”[60]

  嘉善魏家因魏学濂“终成正果”而度过一劫,金坛周家则无此幸运。周钟“降贼”消息传来,“合学绅衿遂相与诟詈之”,那篇假定周钟死节、将其作为忠臣表彰的传记被销毁,自命周钟知己的传文作者,也被逐出士绅圈外。朝廷为崇祯皇帝所颁正式讣告(五月初六发布)到达的那天,“诸缙绅哭临三日”,并齐至当地文庙,毁掉周钟祖父的从祀牌位。之后,冲到周家,“碎其门榜”。[61]这不单单是诉诸暴力,也是严厉的精神审判。古人以“门楣”为脸面,所有荣光都体现在门上,从形制到装饰(比如匾额),如果荣耀极大,则门不足载而延伸为牌坊;牌坊实质就是门外之门,并完全摆脱日常实用,唯用于旌表。“碎其门榜”,象征着其家族从道德和名誉上遭到唾弃。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