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如此江山_陈志坚【完结】(52)

  在风雪中几乎行了一夜,到四更时分,前锋队已经到了蔡州城下。整个蔡州城还安睡着,没有一个人发现有一支唐军已经兵临城下。甚至所有唐军都进入城中,整个城还是静悄悄的,没有人发觉。

  鸡叫的时候,雪停了,李愬军已经团团围住了牙城,奇袭也到了尾声。感谢这场大雪,为这次奇袭做了最好不过的背景,让这次完美的奇袭更加地完美。

  随着吴元济投降,李愬圆满平定蔡州,随后李愬宣布所有淮西将官仍居旧职,一场异常重大的胜利,几乎是兵不血刃。其实,李愬这也是模仿了当年李晟攻克长安城的榜样。史书上因此赞美说:“晟克复京城,市不改肆;及愬平淮蔡,复踵其美。”功名之奇,近世所未有。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李愬对他父亲的刻意模仿和学习。也许在李愬心目中,李晟是最光辉的英雄人物吧。

  这对将门父子,共同建立的功勋,恐怕很难有能与之相比较的。事实上,因为有了李愬这样的儿子,李晟的形象从此就越发地高大了。

  十、哀荣后世

  公元793年(贞元九年),李晟病逝,享年六十七岁,谥号忠武,赠太师。唐德宗用诏书的形式立下誓言,要为李晟“存保世嗣”,意思是,我李唐皇帝保证你李晟家世代富贵,并申告柩前。

  此后,李晟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抬升。唐僖宗避难四川的时候,朝廷编辑《兴元圣功录》,记载李晟匡扶大唐的丰功伟绩,“遍赐诸将”,希望他们都以李晟为榜样,无私无畏,效忠大唐。李晟的忠义地位,算是钉牢在正统上了。

  到了宋代,他的地位继续提高。

  1123年,这一年是北宋徽宗的宣和五年,虽然再过两年,就是靖康之难的1125年,可在这一年,一切都还是歌舞升平,太平盛世。不知道为什么,礼部的官员提出来要调整一下武庙的陪祀人员。大概是为了鼓励一下将领们奋勇杀敌,希望本朝将领以这些前辈武将为榜样,建立功勋,以便能留名千古吧。

  这次主要是增加了很多陪祀人员,模仿文庙,除了十哲之外,还有七十二贤——都是唐以前的人物。在十哲中,唐朝的有三人:李靖、李、郭子仪。而在七十二贤中,最后一个是李晟。看来李晟算是勉强够格的人物。

  不过这个排名,到了南宋时有了很大变化。乾道六年(1170),皇帝下诏,武庙中陪祀人员,李晟升格入十哲,立于堂上,同时原来十哲中的李则降为七十二贤原来李晟的位置。两人等于换了个位置。

  李在唐朝一直被视为军神,其军事才能、功绩、地位,都是极为显赫的。李晟为什么能够取而代之呢?这次换位的建议,是由一个叫都民望的小官提出来的,他的理由是:“李邪说误国,唐祀几灭,李晟有再造王室之勋,宜升李晟于堂上。”说白了,纯粹从军事的角度来说,李晟拍马也赶不上李,但是李晟因为政治立场正确,他的关键词是“忠”,所以他得以取代政治上不正确的李——李因为支持了武则天做皇后,被指斥为“邪说误国”。

  这个美誉坐定以后,李晟的地位继续上升。到明代之后,武庙祭祀的标准趋向严格,唐朝有资格陪祀的人只有五个:房玄龄、杜如晦、李靖、郭子仪、李晟,而李干脆被排除在外了。房、杜两人,其实并不能算军事家。明代的这个名单,干脆直接叫忠臣榜更合适些。从这个榜单的变化,其实也不难看出思想观念的一个转移。那就是“忠”字越来越要紧。李晟很幸运地被打造成一位忠心无比的将领,那也就难怪他一路吃香下去了。时至今日,“忠”字已经被视为“封建旧道德”,无人理会,李晟难怪要泯然众人矣。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