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末代太监秘闻:孙耀庭传_贾英华【完结】(124)

  晚上,临睡前,他与张善代聊天,“这个地方,得变变法儿管。”

  “你说,怎么个改法?”

  “依我的意见,三位管事,不能样样都管,不然就乱了。要各负其责,庙里头再选一次,咋样?”

  张善代对他言听计从。庙里重新推选出了四个管事。孙耀庭负责外交和一些庙内的事务,赵荣升管理仓库,边法长管菜园子,赵雅儒负责寺庙的伙食。庙里当时有二十来个太监,十三个伙计,共三十多口子人。开饭时,六个当家的一个桌,四菜一汤,一天得吃三斤多肉。虽不比宫内,可规矩也蛮大,谁坐哪个座位都是固定的,挪窝儿就免不了吵一顿。

  午饭上了一道爆炒羊肉,孙耀庭挺愿吃,刚夹了两筷子,郭老太监就一下子将磁盘推到了他的面前,眼睛直矗矗地盯着他:“你吃呀?”他羞了一个大红脸,“得,师叔,您请,您请……”

  其他两桌,伙计们吃的就差多了。他问赵荣升,“平时怎么样?”赵师兄告诉他,大伙都对当家的随便吃喝议论纷纷,可是没啥用,当家的照旧撒开了吃喝。秋收催粮时,他与赵荣升商量,自己骑自己的自行车,连车胎都是自己花钱。这么一开头,当家的这桌饭菜也就与其他两桌渐渐缩小了差别。

  雪花飘了起来。冬季,庙内寒冷难耐。这么多人,庙里只有一个家用的普通炉子。晚上值班时,怕中煤气,只好夜半便撤火。早晨醒来,屋里冷得伸不出手,煤浪费得不少,庙里却象冰窟似的。孙耀庭琢磨后,提出全部更换“洋炉子”,张善代问他,“需要多少个?”

  “一个屋里头安一个,一共才十几个。”孙耀庭告诉他。

  张善代同意了,不过两天功夫,就全部安装完毕。立马关帝庙内,成了春意盎然的暖房。

  其实,蓝靛厂堪称是非之地。魏子卿虽然人称“小辣椒”,临时任“主持”,也够他操心的。那时,已经听说了解放军要打过来的风声,究竟没见“真佛”,不知底细,人心慌慌。他在寺外对人发开了牢骚:

  “咱们这些个住庙的,吃饭时候都来了,可谁给添一块瓦片修过呀?”

  听到此话,孙耀庭不高兴了,明知道是冲他来的。但他没直接找魏子卿,晓得他每晚都在张善代屋里抽大烟,就推门走了进去,正巧,原宫内的药房首领郭太监也歪在床上吞云吐雾。没有两句话,就进了正题。他语气格外平和,但话茬儿可透着厉害。

  “师叔呀,有的人吹风凉话,说后进庙的人没添过一片瓦,你告诉他们,我们这些人都是磕过头进庙来的,说这话的人,他倒是拿过一片瓦?哼?……”

  “得,得,谁不是磕头进的庙?这又不是哪个人的家庙!”张善代在宫内混了多年,自然懂得孙耀庭言中所指,一磕烟袋锅,慢慢悠悠地开了腔儿。

  “是这么个理儿哟!”后来磕头进庙的郭太监,也赞同地插了话。

  “我进庙,是在大殿里烧香、给骑马的关公老爷磕的仨头,给咱们每个师兄弟磕了仨头,认的师兄弟、师父。这不含糊!不止我一个,谁不是交完钱进的庙呀?”孙耀庭的话哆哆逼人。

  魏子卿自知理亏,一句都没搭腔,此后再也不提这话茬儿了。

  “呜呜呜……”赵荣升一进门,忽然哭了。

  “嘛事儿?”孙耀庭不解,“有嘛想不开的呀?”

  “甭提了,‘德元成’提出要咱庙里头从今以后,每次打酱油、醋晤的,都得给他们交现钱,那庙里咋活呢?怎么说也不成呵……”说着,赵荣升又委屈地哭开了,“这买卖是咱们太监开的,他们惩什么欺负人呀!……”

  “师兄,我看你哭也哭不出来嘛。劳您驾,进城把魏当家的也给请回来,合计合计……”

  天一擦黑,赵荣升把魏当家的请回了庙。他和张当家的都是那几句话:“几辈子了,都是赊到年底下两边一清就完事儿,论起来这‘德元成’还是咱庙里头的产业呢。”

  “托先人的福,才有的庙嘛,没庙哪来的‘德元成’?”

  说归说,可人家就是不认账。几个人大眼瞪小眼,谁也拿不出准主意。

  “寿儿,你去说说看,怎么样?”张善代发了话。

  “行啊,张当家子发了话,我就去试巴试巴……”孙耀庭自告奋勇。

  早晨,他独自去了“德元成”。

  买卖按股分成。孙耀庭提出了“四六分成”,庙里算二万四千块,德元成占一万六千块钱。德元成的掌柜是个山东人,叫张德辉,他提出不入资本股,只出人力股。孙耀庭自然不同意,他手里有钱,怎么也得出资本股呵。

  “要立时结,就都立时结!账,谁也不能含糊。‘德元成’、‘德元久’、‘三冠庙’这三处房子都是庙里头的,月租说嘛也不能少于一千斤小米!”

  “太多了,不干!……”

  妥协的结果,一月租金五百斤小米。孙耀庭当时就让掌柜立约签字,折合现金六十五块。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