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末代太监秘闻:孙耀庭传_贾英华【完结】(146)

  严冬渐渐地来临了,钻天的白杨被寒风吹落了黄叶,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树干。旷野中,抬眼就望得见燕山那变成了浅褐色的山脉。孙耀庭头上冒着热气,在抢运冬储大白菜小憩后,稍稍直了直腰,又抢着下了地窖。下边阴冷阴冷的,几个小时下来,周身大汗淋淋。

  “孙师父,您这么大岁数儿,受不了,上来吧。”

  “没事儿,我在底下顶着不要紧。”

  他一连气搬了整整半天。上来后,感到腰酸腿疼,由此受凉,竟落了个“老寒腿”,每遇阴天下雪或下雨,抽不冷子就犯病。

  “你猜我见着谁了?”他正与马德清聊着自己的老寒腿,老马高兴地反问起他,

  孙耀庭没弄明白:“为嘛,你这么高兴?”

  “你道嘛?”马德清兴奋地说。“我闹了多少天肚子?瞧了不少回楞没见好。这次,我打听到了佟大夫在东城一家医院当大夫,我找去了,他还真没忘了我,嘿,认出来了。才开了两味药,吃了就好喽。”

  “那咋说,也是太医院出来的御医呀,当然就是不一样!”孙耀庭佩服地说,“我这辈子要能当个大夫多好呀,积德行善啊!”

  “甭说,他还打听你呢,问你现如今怎么样。”

  “哟,真难得他想着咱这号人,瞧人家一辈子,那才是善主儿做善事啊!”孙耀庭似有感触。

  “没准,过些日子,我还上医院瞧瞧他去。”

  “那可叫上我呵,我也去看望看望他。多少年了……”他大概又勾起了往事的追忆。

  在太监堆儿里,就数刘兴桥一天到晚蔫乎乎,不言不语。马德清一时不高兴,碰到谁说不定就吵上一顿了事。刘兴桥背地里叨唠马德清,说:

  “论起来,他可冤死了,虽然是十二三岁进的宫,可一辈子到宫里头都没正经当过差,按太监的行话说,叫作没吃过直溜儿的黄瓜呀!……”

  若问起他在宫里怎么样,马德清总是撇着那么一句天津腔:“不成啊!……”当年在宫内,他年纪最小,外号叫作“小不点儿”,只是一味地吃喝。到了晚年,他仍是那付老样子,若追问他的钱都花哪儿了,他也总是另一句话:“哎,都修了‘五脏庵’啦。”说完一阵大笑。

  听说老赵、老杜、老汪涨了十块工资,就有人为孙耀庭打抱不平了:“连别人都涨了,怎么也不能没老孙的份儿呀!”

  “是呀,老孙得涨,”寺庙管理组负责人荣方发了话。“人家在西北旺种菜种得挺好,人缘也不错,该轮上了。”

  听了这话,马德清找了荣方,“都涨,也得给我涨。我工资才三十五块啊!”

  “你琢磨琢磨,你怎么跟老孙比?就冲你老吵架,也不能涨在老孙前头啊!”荣方拿孙耀庭与他一比,他服了气,再也不吭声了。

  西北旺,成了宗教各派的聚集处。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来到了这里,与太监为伍。天主教南堂的的傅铁山(注:傅铁山,现为天主教北京教区教主)、刘福庭、孙尚恩、宋国安、石玉昆,都是天主教赫赫有名的神甫,脱下黑袍,光着脊梁干活儿,猛吃猛干,被人们并称“五虎将”。

  提起轧机井,这是个一点儿含糊不得的力气活儿,这五个人轮流操作,第一人轧三百下,第二人轧四百下,第三人五百下,最后一个人竟轧到了一千下,把旁边的人们都看呆了!孙耀庭走过去,冲傅铁山竖起了拇指,“嘿,不愧‘五虎将’,真不简单哟!”

  其实,孙耀庭也有一手绝活儿:扬场。打完麦子得把杂物扬出去,用大木锨高高地甩起,他扬起的麦子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令人钦羡不已。

  “早年,我在蓝靛厂学扬场时,掌班的告诉过我,要是扬成一大片,就成了王八似的圆儿了,应该扬成象黄瓜似的一条弧线。俗话说,会扬场的扬个黄瓜,不会扬的扬一个王八!”孙耀庭风趣地对大伙说:“那时,我就跟他说,你有媳妇,我没有啊。我倒是想当王八,可是没有本钱呀。谁不知道我是个太监哪?……”

  他的一番话,逗得浑身汗土的人们全都笑了起来。打谷场上,一片欢声笑语。

  动乱后期,各寺庙的太监都集中到了广化寺。有的再也没能够搬出去,魏子卿、张振坡、戴寿臣等人先后逝世于这座僻静的寺庙。

  旧北京的庙宇,不仅在中国颇具特色,在世界上也堪称一绝。孙耀庭出宫之后,蹲过不少庙旯旮,解放后,又负责过北京寺庙的差事。在这方面,他毫不愧言地可以称之为“权威”,提起京城庙宇,就是闭起眼睛,他也能道出一二。尤其是八十年代后,一些寺庙研究者,时常找他讨教,尽管他鉴于身体原因,不能聊得过长,但仍尽量详尽地解答来访者所提出的疑问。

  风闻有这么一位老京城庙宇的活字典,海淀区撰写《史志》,派人专程询访,为掏尽他肚里的资料,蓝靛厂的老友丁德荣,还专函发来私人信件,请他“务必大力协助,给予支持”。对于“立马关帝庙”的历史沿革,在世之人中,再也难找出比他知之更详的人了。来访者事先拟出了提纲,他抽暇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地满足了来者的渴望。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