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末代太监秘闻:孙耀庭传_贾英华【完结】(152)

  这枚印章,被孙耀庭珍藏于书桌之中,也成了他暮年书法作品留下墨迹的落款珍品。

  他虽然身板挺硬朗,但毕竟年事已高,行动坐卧都多有不便,尤其是近年,他的腿由于受过寒,走路吃力,时常要柱杖而行。不消说,亟需一人来照料。佛教协会领导看在眼里,遂请了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太太,来帮助他料理家务。

  其实他与这位老太太本来就相识。老太太姓高,是安徽人,身体没病没灾的,手脚也算麻利。起先,她在广化寺伺候一位老和尚,待他过世后,她又伺候寺内另一位古稀之龄的僧人,捎带也关照孙耀庭的一些日常生活。老僧人归天之后,高妈成了专职照料孙耀庭生活之人。过去,她与孙耀庭没认真地打过交道,经常接触后,才知道孙耀庭是个仔细之人。别看他给儿子、孙子花钱一点儿也不苛刻,但对于自己却异常悭吝。孙耀庭第一次让高妈去买东西,就使她受了窘。

  “你帮我买二斤白糖来。”没过一会儿,高妈就买了回来。

  “这是多少钱一斤?”

  “哟……”高妈只知道拿钱去买,却没问价钱。

  “这是二斤几两?还是整整二斤?”

  “呃……”高妈更答不上来了,一时被问住了。

  “这咋对不上账呢?”他反问高妈。

  “那我去问问吧?……”

  这样,高妈向寺里旁人询问过才告诉了孙耀庭。他笑了:“这是我试试你脑筋清楚不清楚。多少钱一斤糖,我还能不知道?”

  事情过后,高妈对别人提起他时,说:“嘿,孙师父真抠门!”

  了解孙耀庭的人们却向他解释道:“他不是抠,而是他愿动脑筋。你可能不晓得,他在解放初期管过全京城寺庙的账呢。所以,他遇事爱算账,这是他的一种嗜好……”

  他的心并不老。几乎所有接触他的人,都如是说。在上面这事之前不久——头“十一”,高妈请了三天病假。这样,不仅一天三顿饭没人管做,连早晨扫院子的差事,也没人做了。庙里人奇怪,每天早晨上班,院子里依旧打扫得十分干净,初秋的落叶也被荡涤一清。末了儿,人们才发现,是这个让人伺候的孙耀庭代替了高妈打扫了院子。

  平时,高妈掇拾孙耀庭屋内的卫生,他看桌子上有积久年深的一层油泥,对来客说:“我实在看不过去呀!”但又没法深说,怕伤了高妈的自尊心。趁高妈请假,孙耀庭熬了碱水,彻底擦拭了一次桌子,倒让高妈回来后,吃了一惊:“擦得这么干净?”

  “这还是我当年在宫里当太监的基本功呢。”孙耀庭嘿然一笑,还俏皮地冲高妈眨了眨眼。

  “孙师父,您可真行。”高妈打心眼里佩服。

  “给你……”

  晚傍晌儿,高妈伺候他吃过饭,刚要出门,他唤住了她,递给她五元钱。

  “这是什么钱呀?”高妈迷惑不解。

  “你这一天到晚不容易,公家开给你的工钱我不管。这五块钱,算是我额外补给你的。”

  “这怎么好意思……”

  “收着吧。只要你手脚勤快,我每月给你份外的五块钱,怎么样?”

  五块钱不算多,可对于这位生活拮据的安徽老太太来说,多一块钱也是好的。高妈感激地收下了钱:“那就谢谢您了。”

  “甭客气。”孙老微笑着说道。

  他在旧社会度过了大半辈子,从来都是仰人鼻息,讨人家赏钱的。如今,他手里虽不富裕,但对穷苦人历来怀有一种同情心。如果从深处看,这五块钱也不能说没有丝毫赏钱的味道。这里边既有他同情的意思,更大的成份或许是他内心有着某种满足。

  广化寺内除了作佛事来一些信徒外,平时并无许多人。尤其是下班之后,寺内寂静无人。有时,孙耀庭在晚饭后,与高妈对坐闲聊,天南地北,海阔天空。春夏之际容易度过,一到了冬天,雪花飘飞,门外寒气袭人。活动场所便只好局限在屋内,室内采暖就成了大事。孙耀庭腿脚不便当,一遇上没封好火,夜里炉子熄灭了,他可就受了罪。第二天早晨,从被窝里爬出时,只感到了“多年衾被冷似铁”,弄不好就感冒,甚至大病一场。

  高妈看在眼里,睡前总要来照看一下炉火——因夜里易灭。有时,孙耀庭身体不适,夜里还需要照顾,高妈想搬到他的寝室外间来住,以随时伺候老人的起居。这与孙耀庭的想法不谋而合。

  按说,一个年逾六旬的老妪与一个年届九旬的老太监居于里外屋,是不成什么问题的,可是,在这个平时没甚么女人的寺内,仍是“大忌”。所以,这个想法并未付诸实施,只不过在私下里议论一番了事。

  不久,寺里考虑要对外开放,留个女人——尽管是垂暮之年,总归不是个事儿。于是,不再聘用她,她便回了安徽。临别,孙耀庭给了高妈几十块钱,叮嘱她:

  “回了老家,如果有事来北京,一定到这儿看我!”

  “当然啦,孙师父!”高妈大声地说:“如果来北京,我一定看你来!”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