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末代太监秘闻:孙耀庭传_贾英华【完结】(87)

  “按您这么说,安德海在热河政变里,起了独一无二的作用,如果没他,慈禧还不完啦?可我听有人说,安德海是假太监,李莲英也是假太监,与慈禧有染,关键时刻才派上了用场。陈师父,您说呢?”

  “扯臊。这都是宫外人的瞎猜,毫无根据!我伺候慈禧日子也不算短了,知道他们个底儿掉。安德海是河北东光县人,李莲英是河北大城县人,一点不假,他俩都是真太监。自打他俩在宫里一红,就有人说了,太监河北的多,其实也不一定。如果说他俩没净身,是假太监,这事是瞒不了所有人的。至少在宫里,他们就过不去这一关。不单进宫得检查,进了宫,当小太监时,隔年还得接受慎刑司验身,这,假不了!”

  “再说,咸丰哥八个,对慈禧都管得挺严,哪儿容忍她找假太监呀!”由此,陈师父又谈起了慈禧与咸丰哥几个的关系。“那更有意思了。慈禧最怕的是五爷奕谟。他一辈子没当什么朝廷重臣,临到死还是个‘谟贝子’。恭王病重时,慈禧和光绪去看望他,恭王嘱咐说:‘我要是不成了,死后你们要记住,宁用奕谟,不能用奕(匡力)。’当时,奕(匡力)是庆王呀。下边就有了慈禧、光绪与恭王的一段对话。”

  “奕(匡力)毕竟跟了你这么多年了……”慈禧的话没继续往下说。

  “咳,”恭王叹了口气,“甭看他跟了我这些年,我在,他不敢怎样,我不在,他要显形。”

  “为什么要用奕谟呢?是何道理?”光绪问他。

  “凭我的经验,他靠得住。我遇事都找奕谟,他主意高,也正!……”

  “六叔,我应该如何治天下?”光绪又问恭王。

  “你要记住:以‘孝’治天下呀!”临危之际,恭王就留下了这么简略的一句话。

  聊到这儿,陈师父加重了语气,“因为他早就看出了慈禧与光绪的不和,这是话里有话啊!”

  “慈禧在奕谟生前,最怕的就是他了。”陈师父说,“我举个例子。一次,慈禧由内右门去慈宁宫,听太监禀报有人在那儿。就问:‘是谁呀?’太监回答说:‘是谟贝子,正光着脊梁,光着脚呢。’慈禧听说后,马上让太监打道回宫,‘我不去了……’你说慈禧怕奕谟到了什么份儿上?!”

  “上层鸡吵鹅斗,是他们的事儿。可太监一掺合,准坏事!”陈师父又讲起了另一件事。“不记住,就有杀头之祸啊!就说,安德海吧,他可以说是为慈禧立了大功的,到后来还不是被砍了头?”

  “慈禧咋不保他呀?师父,我听说安太监被杀时,慈禧得信儿晚啦。”

  “这内幕呵,可不是那么简单!安德海起先是伺候咸丰皇帝的,又为西太后立了一功,自然在宫内说一不二了。可也招来了忌恨,人得意的时候,就得惦着倒霉,这可不能忘喽。按说,太监不能派差出京,这是规矩,他恃仗慈禧,没把这当回子事儿,可就出了大祸。同治年间,安太监惦着去苏杭逛一趟,就提出去那儿采买‘绣龙衣’。慈禧言听计从,说:‘小安子,你就去一趟吧。’那时没有火车,只能到通州去乘船,这一去可就没回来哟!……”

  “您就赶紧说嘛,这是咋回事?”孙耀庭是个打破砂锅问(纹)到底的急性子。

  “先甭急,这得说远点儿。外人都说是山东巡抚丁保桢杀了安德海。其实不然,实际是恭王借刀杀人除掉了安德海,这才是真正的内幕呢!以住,安德海凭借着慈禧的威风,简直不知天高地厚,把谁都不放在眼里,见了恭王也是出言不逊。那时,恭王是宝石顶子的三眼花翎,安德海是六品蓝翎,差得多喽,可他见了恭王就叫小名:‘六儿,六儿……’既使在宫里当着别人面,无论什么时候,他都这么叫。表面上恭王没在意,心里头可记恨上了。甭说太监,就是一般大臣见了恭王的面,至少也得叫一声‘六爷’,可安德海却丝毫不在意。一次,安德海见了恭王问他:‘六儿,你瞧我这翎子好不好呀?’恭王回敬了他两句:‘安达,您这翎子真好,……可就是护不住后脖子哟!’他这话虽然说得客客气气,却话里有话,暗藏着杀机。但瞎字不识的安德海当时没听出来,事后也没纳过闷儿。

  “起祸并非一日之寒。恭王手指上戴着一个宝石班指,(注:班指,系指最初用来拉弓射箭所用,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装饰品,一般是有身份的人所戴。)世所罕见,极为珍贵。上朝时,他的班指被慈禧看上了,便对他说,‘你这班指可真好啊!’‘得,这算敬给您了。’恭王很大方,当即送给了慈禧。刚过一天,安德海见了这个班指,想要,慈禧于是又转送了安德海。他不吱声则罢了,谁知偏偏上朝时,他又拿出这个班指,让恭王看:‘六儿,你看这是什么呀?太后赏给我喽!’当时气得恭王够呛,什么也没说出来,却又暗暗记在了心里头。按老理儿说,‘一岁是主,十岁是奴’,安太监敢这么张狂,就是仗着慈禧和他在热河的功劳呵,可这也没有保住他的脑袋哟!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