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学的境界_高华【完结】(8)

  一些有识之士很早就看到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性问题,他们希望建成对国家、集体的认同,同时又促成国家保障、维护个人的权利。梁启超在1900年流亡澳大利亚时,就对中国社会的某些严重弊端作出深刻的批评。

  他说:“中国是一个奴隶的国家”,而西方每个人都有主权,即使孩子都“自治其事”,虽然梁启超的看法有表面化的缺点,因为他没看到澳大利亚的土著在当时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但澳大利亚在1900年后,确实开始实行社会福利政策。梁启超的观点其实就是五四的先声,他比胡适、陈独秀早了十几年,把“国家、民族、个人权利”联系在了一起。

  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的矛盾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基本困局,民族主义的要义是建立强大国家,民主主义的要义是保障个人自由。民族和民主都是中国人追求的基本价值,但民族主义的作用对中国进程的实际影响更为显现。民族主义有它的限度问题,在限度之内,它是一股建设性的力量,它是被奴役、被压迫的民族正当防卫的强大武器,但民族主义也有可能成为某些保守势力煽惑人心的工具。

  进入20世纪后,义和团式的盲目排外,以愚昧对抗文明的方式已被中国主流意识完全抛弃,而“全盘西化”更多只是一种学理上的假设,不具实际可操作性,因为作为一个有着数千年灿烂文明的大国,中国绝无可能一刀斩断与历史相连的脐带,简单地模仿西方样式,这样并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正如一位美国学者所言:“20世纪中国政治史的一个‘特色’是:‘特色’本身事实上几乎完全是在外来政治模式的基础上产生的。从议会主义到法西斯主义,再到共产主义,所有这些制度都具有‘中国的’特色,但它们都不是真正起源于本土。”[2]在中外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中国融入世界毕竟已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 * *

  [1] 蒋介石:《新生活运动周年纪念告全国同胞书》,载《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政治(5)”,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774页。

  [2] 柯伟林(William C. Kirby):《认识二十世纪中国》,《二十一世纪》2001年10月号,115页。

  谈中国20世纪的革命、内战与民族主义*

  私=私家历史

  高=高华

  孙、蒋学习苏联建党军

  私:孙文和蒋介石先后在学习苏联、建党建军原则和党军党国问题上,都认为苏联是个学习的好榜样,你觉得其中有什么必然性吗?

  高:向苏联学习,“以俄为师”,这个思路是孙文定的。孙对苏联革命的总结是,苏联最成功的经验就是建立了党军,这是一支由党和党的领袖来完全控制的军队。我们中国革命之所以不能成功,就是这方面毫无建树。孙文自己没有去过苏联,他的这个思想是根据二手材料和当时西方的报道提出的。更重要的是,1923年他派蒋介石去苏联考察了三个月左右。这段历史在美国学者陶涵(Jay Taylor)刚出版的《大元帅: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的奋斗》中有所描述。蒋亲自去看了,对十月革命后的俄国有了自己的认识。他基本认同孙的看法,就是以党治国、以党治军,这主要是从中国需要的角度出发。加上1924年黄埔军校建立后,苏联给了国民党很大帮助。所以在学习苏联问题上,孙提出了思想,而蒋接受并传承了它。蒋介石以后虽然反共,但“以党治国”的路数并没有改变。

  私:如果孙文只是为了建立一支亲信部队,他也可以学习美国。为什么他和蒋介石都倾向于学习苏联?是不是苏联的意识形态更能对应其在中国的追求?

  高:孙、蒋都曾多次提到,想要拥有一支有主义、有思想的军队,因为他们认识到,这种军队是布尔什维克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当时中国军队大都是无主义、无思想的私家军。至于他们为何没有提出要建立美国式的国防军,我印象中孙没有专门论述过这个问题。也许他觉得中国和美国的差异太大,美国在南北战争后实际上是一个稳定和成型的社会,军队在社会中没有特别显著的作用。而十月革命则完全是靠军队,把布尔什维克的力量从莫斯科一直延伸到全国。一支有主义、有党领导、有工农群众参加的军队,从革命实用主义角度,给孙和蒋都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人过去都是“吃粮当兵”的想法,相比之下,俄国人能鼓动劳动大众为了主义和思想自愿去流血去打仗,这太了不起了,这也是为什么1924年黄埔军校建立以后就有了“党军”这个概念。

  私:孙、蒋学苏联的倾向是否也与苏联愿意提供大量卢布和军援,而欧美却不愿扶助有关呢?

  高:欧美对“孙大炮”不看好,他们是地道的现实主义者;苏联则是出于自己“东方战线”的战略考虑,选上了孙中山。第三国际建立后,它觉得俄国革命需要其他国家支持。而在20年代初,从芬兰、巴伐利亚到匈牙利,俄国支持的欧洲革命都失败了,进攻波兰也失败了。此后列宁把目光转向中国。他先要联络吴佩孚,因为后者有保护劳工的表现,后来发现这个人似乎不行,又转向联络在广东一带有明显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的陈炯明。最后,远东共和国(俄国西伯利亚赤塔建立的一个被苏俄控制的缓冲国)一个外交使团成员达林以记者身份去了广州,发现国民党在工人中影响很大,而共产党当时还很弱。事实上,国民党早于中共搞工人运动,马超俊几个人是最早在广州搞工会的。此后鲍罗廷被派往中国,担任孙的首席政治顾问。鲍罗廷此人不仅革命意志坚定,而且有一种改变别人思想的能力,他的英语非常流利,可以和孙文流畅交谈,并迅速地影响了孙。随着孙中山向左转,苏联的军援等也都来了。所以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很多事都是在苏联帮助下完成的,黄埔军校也是在苏联人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