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公木传_高昌【完结】(46)

  在运动的过程中发生偏差是难免的,尤其是在文艺界自由主义的空气很严重,思想性、原则性、战斗性很缺乏的情况下,更是难免。何况随波逐流的人多如过江之鲫,这里还混这一些混水摸鱼、看风使舵、乘火打劫、对人不对己或对己太宽对人过苛的一些人,在当时的风浪中,产生凭着意气,实行报复就更所难免了。想起这些不能不使人寒心,我写此篇东西时情绪实在很激动,有的话可能不够恰当。但是我确是凭着党的利益,为党的文艺事业,而说出这些话的。我以为这次对“文艺报”的斗争运动是缺乏民主的。特别是文艺界党内外的会议中,那一种不容许辩护,利用一时的气愤和压力,完全是摧残民主的。而很多人随波逐流,看个别“领导”同志的颜色办事,以至追究责任,考虑处分时,根本就不准备倾听相反的意见,甚至都不允许解释和辩护(一辩护就说是反党反领导),这种摧残民主,自由主义很浓的空气,必须立即纠正。

  在文艺界的领导历次对思想斗争的右倾投降,对自己内部不同意见的过火打击的情况下,

  第二十一章(4)

  很多同志,包括一些很有地位的作家在内,思想修养很差,精神状态低下的情况,我以为是彻底整顿文艺界的时候了,是对某些重大问题做明确的分清是非的时候了,当然,不能说某些敢于提意见的同志,他们自己没有缺点和错误,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应该进行批评。但是应该防止某些不正派的领导,为掩盖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利用勇于提意见的同志的缺点,夸大他们的缺点,对这些同志进行打击中伤。照我看来只有中央深入了解这些问题,才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以上是我以自己的角度把所了解的事实提供给中央参考。我不能说我所说明都正确,但是我是有事实根据的,在作家协会工作较长的同志也都了解这些情况。我希望能有人深入进行了解,矫正偏差,挽回过去所造成的损失。

  我写这篇东西,一方面是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可是另外一方面我也非常害怕,这样的意见如果公开提出,在我所工作的小范围中,不知要受到怎样的责难呢!我相信我们英明的中央是会体会这种心情的,也会谅解我这种反映情况的方式的。

  一九五五年四月出现在公木的批判材料中的这封信的后面还有一个“注”:“注:文中的错字及标点等,均按原文打印,未加修改。”

  这封匿名信被认为是丁陈反党集团进行反党活动的一个重要阴谋。虽然是匿名的,但从口气上推断,疑似陈企霞写的,不过陈企霞最初不承认。公木在读了这封匿名信后,认为匿名信虽然有错误,也还有几分道理——比如其中提到的关于新英雄人物问题,公木认为应该容许陈企霞再陈述自己的意见;比如在“红楼梦”问题发生时,陈企霞在休假中的说法……公木也觉得有可取之处。所以公木便认为作协领导(当时的五人组)把匿名信当作肃反资料,是主观主义。

  这封信的作者,现在从一些当事人的记述推断,可能确实是在陈企霞授意或执笔之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位跟他关系亲密的周女士找人(有说是一位老秀才,有说是周女士的侄女)抄写之后投寄的。这位周女士曾与徐光耀一起在设于公木家乡的华北联合大学作过陈企霞的学生。

  信的主要内容是为陈企霞辩护,说给他的那几十条帽子不对,没有这么一回事。但是他觉得组织是攥在周扬他们这些人手里的,他要按组织一层一层地往上递的话,就交不到中央。从批判他的人的角度去看,他这是向中央告黑状,没有通过组织,就是反党行为了。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领导人宣布开展此项斗争的必要性时,与反胡风斗争联系起来,认为“丁、陈集团”是胡风集团在党内的“同盟军”,是被胡风集团认为可以争取、联络的“实力派”,因此必须对之进行斗争。会议从追查这封写给中共中央的匿名信开始,先是怀疑此信是陈企霞写的。又由陈企霞牵连到他的老上级丁玲,最后认定丁、陈二人“反党”,具体表现是:“拒绝党的领导和监督,违抗党的方针、政策和指示;违反党的原则,进行感情拉拢,以扩大反党小集团的势力;玩弄两面派的手法,挑拨离间,破坏党的团结;提倡个人崇拜,散播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

  当时,公木对这种突然袭击式的批评活动颇有看法,所以在会上冷眼旁观,却不肯发言批判。中国作协党组扩大会在8月16日第11次会议之后,有整整半个月没有开会,直到月底31日才开第12次会议。这期间发生了一件大事:陈企霞在8月19日被隔离审查,直到1956年5月22日释放,一共被“隔离”了九个月零三天。

  9月6日,中国作协党组扩大会的帷幕辉煌落下。整整一个月,揪出一个“反党集团”!

  第二十一章(5)

  1955年12月初,公木参加了作协在当时的全国妇联礼堂召开的党组扩大会,在这次会上,传达了中央批发的作协党组《关于丁玲、陈企霞反党小集团给中央的报告的批示》以及作协党组呈送的“关于丁玲、陈企霞进行反党小集团活动及对他们处理意见的报告”。这份中央批发的文件随即向全国宣传、向文艺部门传达。将丁玲、陈企霞的问题定性为反党,并且还结合为“小集团”来反党。作协领导人宣布要追查1933年丁玲被捕后在南京的一段历史,还有陈企霞“可疑的”历史。中宣部长陆定一同志亲自到会讲话,要党员作家注意处理好个人和党的关系,以丁玲等人为戒。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