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_[美]T·N·村派纪【完结】(624)

  1936年7月11日,德奥签署友好协定 墨索里尼极力怂恿该协定的签署,其目的是讨好德国人,以便获取德国对其行动的支持。

  1936年10月10日,许士尼格总理采取独裁统治 许士尼格解散“海姆瓦尔”,同时组建民兵武装“祖国阵线”。由于纳粹重新在奥地利活动,许士尼格因惧怕德国的干预而竭力从法国及小协约国寻求支持。

  1938年3月11—12日,德国入侵奥地利 希特勒亲临维也纳宣布德奥合并,恐怖统治随之而来。

  斯堪的纳维亚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

  丹麦、挪威和瑞典

  随着德国再次成为一个军事强国,斯堪的纳维亚诸国加强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团结,把集体安全作为各国努力的共同目标。

  芬兰和波罗的海沿岸诸国

  芬兰

  芬兰最初所奉行的政策,同其余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如出一辙。后来,它认识到了希特勒上台后给波罗的海地区所带来的不同寻常变化,遂企图在德国和苏联之间保持平衡。

  波罗的海沿岸诸国

  纳粹在德国的上台促使了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寻求同苏联改善关系,以建立一个坚固的防线来对付德国的可能干涉。稍后,三国都采取了一些独裁措施,其目的是加强统治地位,以利于抵抗德国的入侵。

  苏联

  1924—1926年,权力斗争时期 随着1924年1月24日列宁逝世,共产党领导人之间发生内部冲突。

  1926年7—10月,斯大林获胜 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拉迪克和其他领导人被排除出苏共政治局。1929年1月,托洛茨基被驱逐出境。

  1926年8月31日,同阿富汗签订友好条约(参见第十九章→南亚和西南亚→阿富汗→与苏维埃签订条约)

  1926年2月9日,《李维诺夫协定》 该协定与《凯洛格—白里安公约》相似,由苏联、波兰、罗马尼亚、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五国在莫斯科签订。

  1929年12月22日,《中苏协定》 该协定解决了在中国东北铁路问题上的争执(参见第二十章→东亚→中国→中俄边界冲突)。

  1932年7月25日,苏联同波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芬兰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11月29日,苏联同法国也签署了类似的协定。出于同日本关系恶化的忧虑,斯大林政府才做出了上述同欧洲邻国改善关系的决定。稍后,苏联积极参与裁军会议(参见第二十章→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际社会为维持和平所做的努力→日内瓦世界裁军会议)和寻求国际合作。这些活动标志着苏联进一步登上了国际社会的政治舞台。

  1933年11月17日,美国承认苏联 双方的贸易关系随之展开。

  1934年4月4日,苏联同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的互不侵犯条约延期 这些条约的有效期延长到10年。

  1934年9月18日,苏联加入国联 苏联通过支持法国在东欧的结盟计划,成为集体安全体制的积极倡导者。

  1935年5月2日,法苏联盟建立 该联盟完全针对德国而建立,旨在反对希特勒的统治。

  1935年5月16日,苏捷联盟建立 由于德国担心苏将在捷建立一个对德作战的空军基地,故此举使德国大为恼火。

  1935年7月25日—8月20日,第三国际召开大会 苏联决定站在民主国家一边反对法西斯国家,遂号召各国共产党反对派停止反对本国的军事拨款,支持本国政府。

  1936年7月,苏联支持西班牙共和政府(参见第二十章→两次世界大战间的西欧→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

  1938—1939年,对日不宣而战(参见第二十章→东亚→日本→同苏联不宣而战)

  1938年9月,德捷危机 在危机中,苏联支持捷克抵制德国的无理要求。英法则偏爱调停而不是像苏联那样支持解决危机。结果,在慕尼黑通过妥协解决危机后,法苏盟约几乎被取消,苏联因其立场而在欧洲陷入孤立。

  1939年3--6月,英苏谈判 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和梅梅尔的行为绐英国敲响了警钟,迫使其政策发生转向。英国极力要求苏联加入“共同和平阵线”以阻止德国对波兰和罗马尼亚的入侵,苏联人则主张建立一个全面的互助同盟,包括保证波罗的海沿岸三国不受侵犯。

  1939年5月3日,苏联政策转向 被认为亲西方的苏联外交部长M.李维诺夫突然被经常公开抨击英法的V.莫洛托夫所取代,这意味着苏联外交政策发生了转变。虽然同英法的谈判仍在进行,但在6—8月苏联人却在谈判桌上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拒绝签署草案来表达其对西方国家的不信任态度。

  1939年8月27日,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苏德这两个水火不相容的敌人突然结成外交盟友的现实,彻底击碎了西方的侥幸心理。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 苏联成为一个“慈善”的中立国。

  1939年9月17日,苏联入侵波兰 波兰被德国和苏联两大军事强国按照秘密条款瓜分了[参见第二十章→第二次世界大战西欧战场→作战行动(1939年)→波兰战役)。

  1939年11月30日,苏联进攻芬兰(参见第二十章→第二次世界大战西欧战场→苏芬战争)

  1939年12月14日,苏联被逐出国联

  1940年6月15—6日,苏联占领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

  1941年4月13日,苏联同日本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考虑到德国入侵威胁的日益增长,斯大林为确保东线和平,决定同日本签约。此举正中日本下怀,因为它也希望在向东南亚冒险扩张之前,确保其北部的安全。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