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_[美]T·N·村派纪【完结】(693)

  因此,当盟国集中全力对德作战的同时,至少部分地偏离了对日保持防御的最初战略计划。由于美国军事力量日益增长,许多日本人已经认识到美国巨大的工业和作战潜力。

  在亚洲的陆空作战行动

  缅甸

  印度战区的盟军总司令韦维尔将军决定,在1943年底或1944年初的旱季到来之前,将不准备在缅甸实施大规模的陆上行动。但他为1942年盟军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遭受失败而造成不利的心理影响担心,故希望在1942—1943年的旱季里,通过两次小规模的、预先有准备的成功战斗来恢复士气。

  第一次若开战役

  1942年12月—1943年1月,盟军进入若开 印度第十四步兵师(虽然印度陆军部队中既有英国人也有印度人,但在作战上由英国人统一控制)突入了位于缅甸西北的若开地区,这里被连绵不断的群山同缅甸其他地区隔绝。由于印军在行军时过于谨慎,速度缓慢,使得兵力数量上明显处于劣势,的日军争取到足够时间,在阿恰布北部作好了防御准备。

  1943年1—3月,盟军和日军在阿恰布处于僵持状态 在急速调派的增援部队的援助下,日军击退了盟军的连续冲击,但损失惨重。

  1943年3—5月,日军发起反击 日军第五十五师从阿恰布发起反攻,同时,友邻部队于3月13—17日从难以通行的山地穿出,直插英军的左后侧。印军第十四师被迫溃逃。尽管后续增援部队迅速赶来,但盟军仍无法阻止日军的热带丛林地战术。当5月12日这场战役结束时,若开仍被日军控制着。

  评论:第二次若开战役不但没能唤起盟军的士气,反而使盟军部队更加惧怕日本的热带丛林战。

  “亲迪队”第一次攻击

  在获得韦维尔将军的同意后,奥德·C.温盖特旅长率领他的第七十七印度旅实施“远程渗透”战术(该旅后来被称为“亲迪队”,其含义有二:一是他们的佩戴标志是缅甸神话故事中狮的图腾“亲迪”;二是他们在亲敦江地区作战)。温盖特认为,在空军的支援下,他的小分队可以长时期地深入敌后,切断日军的交通线,破坏后勤补给,给日军造成极大混乱。韦维尔将军和奥德·C.温盖特旅长都相信,这种渗透迂回战术可以战胜日军的丛林战术。

  1943年2月18日,盟军跨过亲敦江 在进入日占区后,印军第七十七旅分成若干小分队行动,企图切断曼德勒—密支那和曼德勒—腊戍铁路线。

  1943年3月18日,盟军跨过伊洛瓦底江 “亲迪队”在暂时切断曼德勒—密支那铁路线后,紧接着快速向前推进,越过伊洛瓦底江。然而这些作战行动引起了日军注意,抵抗逐步增强。

  1943年4月,“亲迪队”撤退 随着部队损失增加,温盖特旅长放弃了切断曼德勒—腊戍铁路线的计划。随后,“亲迪队”克服很大困难,分小组开始撤回到印度。此役第七十七旅共损失1000余人,超过全旅人数的三分之一。

  评论:“亲迪队”的进攻是一次军事失败,比起早有准备的日军方面的损失来说,其伤亡实在是太大了。然而,盟军成攻地在日占区后方实施袭扰这一事实,当时却被盟军作为重大胜利而在报纸上大力宣传。因此,从心理上说,这一行动弥补了若开战役的不利影响。通过这两次作战行动,韦维尔和英军将领一致认为,在1944—1945年旱季到来之前不可能再进行大规模的攻击行动。

  缅甸北部的作战行动

  1943年2月,中国军队抵近印缅边境 随着日军先头部队抵近缅甸北部的胡冈河谷,史迪威将军开始担心日军袭击阿萨姆地区(位于印度东北),因为在那里美国、英国、中国和印度的工程人员正在铺建一条从勒多通向边境的公路。因此,他命令新组建的中国第三十八师从拉姆格尔开赴阿萨姆,以掩护修路工程。在缅甸边境的山区地带,双方巡逻队之间发生了一些冲突,随后日军撤回到胡冈河谷。

  1943年10—11月,中国军队回到缅甸 由于英国和中国军队1943—1944年重新打通滇缅公路的努力失败(参见①上文;②下文),史迪威将军决定调集组建中的预备力量作进一步的尝试。韦维尔将军和蒋介石勉强同意了他的想法。中国军队第三十八师朝东南快速推进,通过印度—缅甸边界山区后进人了胡冈河谷。所有的供给都靠空投保障。与此同时,第二十二师从拉姆格尔向勒多和边境地区行动。随着大量的美国工程人员赶到,从勒多向中缅边境地区的筑路进程大大加快,干燥的气候也有利于工程的进展。

  1943年11月23日—12月23日,对峙 当中国第三十八师一部沿胡冈河谷前进时,遭到了日军一支突击队的攻击,其中3个营被围,部队被迫停止前进,然而由于有美军进行空中支援,日军无法全歼这3营孤立兵力。

  1943年12月24—31日,史迪威将军重新组织进攻 史迪威将军和一些轻装炮抵达前线,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队的进攻决心,他们不仅救出了被围的部队,而且还肃清了德隆河西部地区的日军。

  中国

  日军反复在小的局部地区轻而易举地进攻胜利,使孤立的中国日渐虚弱。日本采取这些作战行动,一是为了让新补充的部队得到实战经验,同时也是为了从未被占领区抢掠大量粮食。依靠“征粮扫荡”,日军就可以养活自己。然而到1942年底,随着美国空援的增加,中国军队通过常德之战的胜利(1942年11月23日--12月19日)挫败了日本在湖南的“征粮扫荡”。尽管美国运输机飞越喜马拉雅山给中国军队支助了大量物资,但从总体上衡量,仍然是杯水车薪,空运的物资无法满足中国方面的过多需要。这直接导致了两位美国将领在中国问题上的一系列冲突。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