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宋太祖传奇_壶公【完结】(105)

  第三十回 烛影摇红 一代明君死不明(3)

  吕余庆失望,道:“这……这……恐怕不太好吧?这叫下官如何复旨呢?”陈搏道:“吕相既是为难,待我亲笔写奏书辞谢如何?”取过一张素笺,提笔写道:一片野心,已被白云留住。

  九重仙诏,休教丹鹤衔来。

  扶摇子书于大宋开宝十年初夏笔致飘逸苍劲,颇有出世之慨。

  吕余庆知道陈搏实无出山之意,知道再劝也是无用。便婉转叩问服气养生之道。陈搏道:“山野之人养生之道,却是皇上无法学的。山人多的是清闲,少的是俗累;餐日月之精华,服风露之清气,素食寡欲,勤劳筋骨,是以比常人多活得几岁。只是这么做,只能独善其身,于世人没半点好处,便再活得一两百岁,又有什么用?自古以来,皇帝活得长的不多,一则太忙太累,太过忧虑,心计用得太多了,却是极伤元气的;二则奉养太厚,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无数,岂有不纵欲的?其实,皇帝该当依老子的话语做去,便活得长了。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正。’昔日黄帝、尧、舜享国永年,便是用的此道了。”吕余庆听了,佩服得五体投地,次日,辞了陈搏,回京复命去了。人晚年总想求得长生妙法,贤如宋太祖却也不能免此。

  是年七月,宋太祖接到李处耘密奏,略云:皇上春秋渐高,储君未立,诚恐奸佞乘机播煽,非社稷之福也……这正点中了宋太祖的心病。当初刚接位时,长子德昭才十一岁,因此依了杜太后命,写下了传位光义的密诏,那是不错的。只是现在又过了十六年,德昭已二十七岁了,不但聪明仁厚,阅历也颇不错,那么,该当立谁为继承人呢?若依传统,当立德昭;若遵太后遗命,当立光义。举措不当,必是骨肉相残的局面。

  他此刻已倾向于立德昭了。德昭仁厚,必不会伤害亲叔;若立光义,德昭岂能存活?

  宋太祖可不是优柔寡断的人,他深信:凭着自己的威望,凭着自己对光义的一向亲厚,此刻作出决策,谅光义也违拗不得。更何况当年太后密诏,只有自己和赵普两人知道。更何况立了德昭,也不算违了“国有长君,社稷之福”的太后原意。

  七月,宋太祖罢了赵普的相位,放他去当河阳节度使。这赵普已做了十三年宰相,这已是历代罕见的了。

  冬十月二十一日夜,宋太祖单独召赵光义入大内寝宫饮宴,遣去宦官、宫女。这顿酒喝的时间真长,宦官们不敢远离,怕皇帝当召唤时听不见;又不敢贴近,怕皇帝责怪自己偷听机密;远远地瞧见窗内烛影摇红,时见一个人影映在窗上或俯或起,渐渐已是三更时分,忽听得寝宫中一声斧击声乒然大响,然后一切归于寂静。良久,光义出来宣谕:“皇上已醉,休再侍候。”当晚光义便在宫中留宿了。

  次日凌晨,光义召宰相入宫,伏地大哭,宣称宋太祖已驾崩了。于是光义召人入宫,装敛了太祖。由宰相在广德殿宣读遗诏,赵光义接了帝位,他就是宋朝第二代天子,后世称之为宋太宗,接位时三十八岁。

  一代英雄旷世明主就这样与世长辞了。深夜无人,烛影斧声,便成了历史上一大疑案。正史上是不记载的,可是疑点实在太多了:宋太祖召光义入宫饮宴时,明明是一无疾病的,怎会突然死了呢?既或是中风,则光义在侧,怎不立即召医抢救?光义早已“出阁”,怎能违了宋律留宿宫中?太祖既是猝死,又怎能写有“遗诏”命光义接位?皇帝殡关,按礼也决无在寝宫中装敛好了,才抬出去,不让皇后、王子、百官瞻仰遗容……这一切太可疑了,然而,此后宋室历代皇帝都是赵光义的子孙,这一疑案,当然更没人敢点穿了。

  赵匡胤的谥号有一大串文字,道是:“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其实,早在乾德元年(也就是他当了三年皇帝之后)群臣上表请上尊号:“应天广运仁圣文武皇帝”,宋太祖欣然接受了。到了开宝元年(也就是他当了八年皇帝之后),群臣又上了尊号“应天广运圣文神武明道至德皇帝”,他又欣然接受了。这次是第三次了,宋太祖地下有知,该当更欣然了吧?其实,这些“尊号”虽则稍嫌过分,却也相当全面地概括了赵匡胤一生功德,他结束了长逾百年的军阀割据的局面,他把中央集权制推向高峰;他十七年统治政治清明,民富国强;他尊重士大夫,使整个宋代文风大盛;有宋一代,高薪养廉,又严治贪污,政坛风气颇正。所以后人往往把汉高、唐宗、宋祖并称,确是有道理的。写到这里,赵匡胤的故事已写完了!这些都已是一千年以前的事了,故事中的所有英雄人物、是是非非,已“尽入渔樵闲话”了!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注】①宋太祖射箭卜陵事,见宋·文宝《玉宫消话》。

  ②宋太祖欲召见陈搏,陈搏却推辞不应召事,见清·还初道人《列仙传》。

  ③陈搏其人其事,《宋史》有传。

  ④宋太祖开宝十年曾去洛阳扫墓事,见《资治通鉴长编》。

  ⑤斧声烛影事,见宋·文莹《湘山野录》。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