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宋太祖传奇_壶公【完结】(51)

  周太祖即日派王殷的儿子尚食使王承诲赶赴邺都,说明王峻得罪情由。王殷与王峻虽非亲戚,却内外勾结、互通声息,密谋已久,利害相同。但周太祖不杀王峻,又温旨抚慰自己,且着其子来言,显见对自己并无芥蒂,况澶州在前,严密戒备,所以也就不敢异动了。这年年底,周太祖举行郊祭大典,各外镇节度使都亲自入朝助祭,王殷也到了汴京,周太祖乘机寻罪把他杀了。一场密谋叛乱与镇压叛乱的斗争,始告结束。

  三月甲申,调柴荣为开封府尹,封晋王,次年正月,加柴荣判中外兵马事(即总管禁军和全国兵马的大元帅),兼侍中(门下省长官,辅佐皇帝商议大政、审察中外出纳事宜),这样,柴荣作为皇位继承人的地位始巩固了。

  柴荣入京之时,恰值赵匡胤升任滑州副指挥使。匡胤正待出京,柴荣立即挽留了他,禀告了周太祖,让他充任开封府马直军使。马直军使不算什么大官,比起滑州副指挥使来地位并不高些。然而能随侍在未来皇帝的身边,成了柴荣的亲信,就算只当亲兵,也远胜于外放的大官了。赵匡胤的政治生涯就此踏上坦途。【注】①王峻恃功傲主事,详见《旧五代史·周太祖本纪》第三,《列传》第十,《资治通鉴》卷291第十七。

  ②周太祖杀王殷事,见《资治通鉴》卷291第40、42。

  ③赵匡胤为开封马直军使事,见《宋史·太祖本纪》。

  第三部分

  第十三回 高平风云 军前力战立奇功(1)

  周太祖郭威去除了王峻、王殷两大政敌,次年(后周显德元年,即公元954年)元月壬辰日就去世了,他一共只做了三年皇帝。死时才五十一岁。四天后,由宰相范质向百官宣读了遗诏:“晋王柴荣,可于柩前接皇帝位。”于是柴荣便做了后周的第二代皇帝,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英君周世宗了。这时他年才三十三岁。柴荣来自民间,自幼贫穷困苦,无父无母,跟随姑母柴氏过活,贩过布,贩过茶。后来为郭威义子后,又为郭威主管家务,常往来于河东、江陵之间,千里跋涉,颇知民间疾苦,深谙处世事务。此后,随郭威征三叛,出入兵间,故亦颇知兵阵。郭威称帝后,升任澶州节度使;这便是独当一面的大任了,民政、军政事事要管,几年下来,经受了实际锻炼,管理能力又大大提高。他人既聪明,又肯折节下士,认真读书,左右有王朴等贤臣辅佐,见识已是不凡。这下子当了皇帝,他深深知道:满朝老臣、宿将,之所以敬服他,只是因为他是郭威的当然继承人,是皇帝,他是仗着郭威的威势才能够高踞群臣之上的。他们对于自己,则未必怎么敬重、佩服。这自然是因为自己年纪太轻,而且功业未显之故。他知道:范质、王溥、李谷、魏仁浦等使相都是郭威亲手提拔起来的贤良忠臣,是可靠、可信托的,但即使是这些心腹大臣,也未必敢轻信自己能把国家治理好,至于像冯道这种历五朝(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都身为宰辅重臣的人,像符彦卿、刘词、樊爱能、何徽等宿将,则更是瞧不起自己了。他又深知:自己初接位,这些老臣、宿将暂时是一个也动不得的。自己藩邸中的近臣也是不能立即任以要职的,否则这些老家伙们便会产生疑虑:以为‘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偏爱新进,而不信任他们了。现下只能一切仍旧,才能安定人心。

  他暗暗下定决心:必须迅速树立起个人威信来,不然,光凭皇帝的威势,既不足以凝聚人心,又不能真正做到令行禁止。

  二月,也就是柴荣即位的第二个月,北汉主刘崇听得郭威死了,心中大喜。这刘崇是后汉隐帝的叔父,原在太原任节度使,郭威杀了隐帝,又杀了他亲生儿子刘斌,灭了后汉王朝,当时便起兵讨伐郭威,偏偏又打了败仗,一怒之下,便自立为皇帝,国号仍是“汉”,史称“北汉”。他认为后周立国不久,新皇帝年轻望浅,而后汉的一些老臣俱在,一旦自己出兵,这些人能不响应?这正是天赐他克复中原、恢复后汉的良机。于是他一方面集中北汉全部兵力,一方面派使者去契丹,送了一笔厚厚的礼金,许诺灭了后周以后,自己将像后晋皇帝石敬瑭一样,尊契丹主为“父皇帝”,并且许诺将割让一大片土地给契丹,而且年年进贡。契丹主大喜,立即派大将杨袞带领一万胡骑来协助刘崇。刘崇得了如此强援,便决定亲自率兵南征。他任命手下猛将白从晖为行营都部署,张元徽为前锋都指挥,点起精兵三万,与契丹军会合,出团柏谷攻向潞州。后周潞州守将是昭义节度使李筠。听到北汉来犯,便出兵离州八十里阻击,在太平驿一战,大败,主将穆令均也被张元徽杀了,伤亡千余人,于是奔回上党,据城固守,向朝廷告急的文书雪片般飞来,举国震惊。

  周世宗接奏后立即召集众大臣商议对策。

  宰相范质言道:“北汉主刘崇深恨先帝取汉代立,又杀了其子刘斌,日夜苦谋如何才能恢复后汉,此死敌也。这次必倾国来战,况又得契丹之助乎?安能轻之?据臣之见,宜令善兵之宿将统重兵以御之。更令天雄节度使符彦卿引兵自磁州出北汉兵之后,令河中节度使王彦超引兵自晋州出北汉兵之左,三路合势,事必有济。”世宗颔首,道:“卿之策大佳,然此次刘崇势在必得,彼必亲自将兵前来,恐遣将亦不足以了事,万一有甚错失,则国势危矣!朕必自将以赴,灭此强寇。”宰相冯道曰:“陛下过虑。这刘崇自广顺元年晋州城下一败,势蹙气沮,岂敢自来?”世宗道:“刘崇幸先帝新逝,轻朕年少新立,有吞天下之心,怎会不亲自前来?朕不可不往。”枢密使魏仁浦道:“陛下,此事固宜慎重。今陛下新即位,大行皇帝未归山陵,人心易摇,且宜居中镇之。一旦轻出,不逞之徒窃发,则根本动摇矣!还是择亲信良将御之为妥。”此日李谷伤臂未赴会,宰相王溥却独持一词,他赞成周世宗亲征,说道:“不然。陛下不出,是示怯也。方今将骄兵惰,陛下若不自将,孰肯尽力?设或挫败,士气必堕,则悔已晚矣!此生死存亡之际,岂可不奋天威,御驾亲征?”周世宗听了,心下明白:这一战实是树立自己威望、震慑群臣的大好时机,他也知道:诸宿将均自恃旧功,互不相下,实无一人能驾驭群雄,倘或临战不能统一指挥,互不团结,甚或互相牵肘,则必败无疑。王溥之言,正是看清了这一现状而言的。他不禁看了王溥一眼,心下感激。他又明白:群臣虽未明言,其实心中都不敢相信自己是否有将兵的才能和勇气,王溥说“不可示怯”不仅是说对敌人不可示怯,也是说,对臣下也不可示怯呢!想到这点,一股青年的豪气腾将起来。他知道,这一战是拿自己的江山、自己的皇位做拼命的一搏。然而却也绝不是孤注一掷。诸大臣中范质、魏仁浦等虽未支持自己领兵亲征,却全是出于关怀、慎重,知道兹事体大,关系社稷存亡,他们是一片好心,他们的利害是和自己紧紧关联着的。有他们在朝中主持,实是坚强的后盾。如果他们不是这般谨慎,自己倒有些不放心离京了。他又知道:一班藩邸将士是可靠的支持自己的力量,一些近亲如张永德、李重进等,更是自己的心腹,想到这里,不禁信心大增,便大声道:“众卿休言,朕心意已决,王溥之言是也。想昔日唐太宗平定天下,每战未尝不自行,朕何敢偷安?”冯道应声驳道:“未审陛下能为唐太宗否?”世宗道:“朕固不及唐太宗。然以中原百战之雄兵,敌太原、契丹区区一隅之敌,直如以山压卵耳。”那冯道又应声驳道:“未审陛下能为泰山否?”轻视之意,明显已极。这冯道历五朝为宰相,向来圆滑世故,自名“常乐老人”,其实是个无耻政客,若不是轻视周世宗已极,绝不会如此狂妄说话。世宗听了,一股无名火杂腾腾地升起,气得满面通红,恨不得亲自一剑杀了这个老混蛋。强自抑制,端起案上的茶喝了一口,气逆了,一口喷了出来,咳嗽不止,半天,才定下心来,改颜强笑道:“贤卿持重直谏,朕年轻识浅,容再思之。”当下退朝,众臣皆散,唯独王溥直跟入内殿来。世宗回首停步道:“贤卿敢是尚有未尽之言?”王溥道:“陛下!周室存亡,在此一战;朝廷纲纪振否,在此一战;四方强藩服否,在此一战。胜负之数,系于陛下亲征一举,还盼陛下明决。”世宗心下感动,握住王溥手道:“朕知道了!先帝以贤卿付我,实社稷之大幸也。”王溥道:“臣不敢当此,然军政大事,李谷明敏卓识,陛下何不一问李谷?”世宗连声道:“好,好!”饭也不吃,立即启驾,赴李谷住处来。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