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宋太祖传奇_壶公【完结】(81)

  是时众大臣早朝未退,客省使潘美长驱入侵,宣示兵变诸事。众大臣相顾失色,回顾则殿上殿下已布满兵众。范质下殿,惨然握住王溥手道:“此乃我等仓促遣将之过也!”手指甲掐入王溥掌中,乃至出血。

  韩通此时也在殿上,闻讯立即向宫内奔去,绕出皇宫,上马飞奔回府,恰恰遇见王彦昇巡来,立即策马狂追,韩通勉强奔至府前,不及闭门,已被王彦昇突入,将韩通合家老小全都杀尽,连槖驼也未幸免。

  诸将拥赵匡胤至都点检府,坐下,刚刚脱下黄袍,众人已拥宰相、枢密使等大臣入来。匡胤降阶相迎,呜咽道:“吾受世宗厚恩,今日乃为六军所逼,以至如此,怎生是好?”范质等听了,怔怔地,不知如何回答。罗彦环挺剑上前,厉声道:“我等无主,今日必得天子。”匡胤叱道:“众大臣在此,安能无礼?还不退下?”罗彦环不退,反而挺剑向前。王溥首先降阶下拜,范质等无奈,亦只好随之下拜。

  少停,众大臣、大将引赵匡胤入崇元殿,此时文武百官均已到齐,学士陶谷从袖中取出早已书就的“禅位”诏书宣读,宣徽使咎居润扶少帝下龙坐,扶太后启驾回宫,宰相扶赵匡胤升殿,易服龙袍。受百官朝贺。当下颁诏:封周少帝为郑王,即日奉了周太后迁居洛阳,定国号曰“宋”,改元“建隆元年”。

  这样,赵匡胤便成了大宋开国皇帝,他就是后世尊称的宋太祖。这年,他三十五岁。

  【注】①韩通之子韩微(韩驼)劝父早日铲除赵匡胤事,见《资治通鉴》及《旧五代史·恭帝本纪》及司马光《涑水纪闻》。

  ②据查《辽史》公元960年元旦,并无与北汉联兵侵宋的记载,则此次的边警乃是假的无疑。

  ③赵匡胤妹妹擀面杖击赵匡胤事。见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

  ④陈桥兵变始未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太祖本纪》及司马光《涑水纪闻》,宋·张舜民《画墁录》。

  第二十三回 戡平叛乱 强藩敛手宋基定(1)

  公元960年正月初四晚上,刚刚登上皇帝宝座的宋太祖,经历了他毕生第一个失眠之夜。他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觉。白天的紧张并未消去,一幕一幕在他脑中重演;做了皇帝的尊荣尤其使他激动。更何况这皇宫中的新环境也使他不习惯:特别高的屋顶,特别宽大的卧室,特别精致的陈设,特别大的床铺,这些他都不习惯。寝宫外坐着一列侍候着的宫女、太监,他们虽然小心翼翼,轻手轻脚,可是宋太祖依然知道:他们在那里,注视着自己的一动一静,这使他不快,因为自己已无任何隐私可言。远处传来更鼓声,巡行的宫卫沙沙的脚步声,使他产生一种孤独感。

  他睡不着,于是许多急待办理的事情一一浮上心头,使他有一种紧迫感、危机感,这种感觉反过来更使他毫无睡意。

  睡不着觉对赵匡胤来说实在是新鲜事,过去虽在戎马倥偬时,在强敌环伺下,他总是说要睡便睡着了,从没有这般想睡又睡不着的状况。此刻,更鼓已敲三更,宋太祖索性不睡了,披衣下床。随侍的宫女们,立刻进来帮宋太祖穿好衣服,太监立刻捧上两盆烧得红亮的炭火来。太祖吩咐暖上一壶酒,端上几盘精致的下酒菜,于是,他向着火,慢慢喝酒,慢慢想,几盏酒下肚,更是精神奕奕。他吩咐:立即把赵普传来。

  寻到赵普赶来时,正见宋太祖仰头干杯呢!赵普叩见毕,问道:“不知皇上深夜见召,有何喻旨?”太祖微笑道:“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只是一时睡不着觉,便邀卿来喝两杯酒。”赵普道:“微臣当得敬贺皇上一杯,恭祝大宋江山万年永固。”太祖微喟道:“万年永固,只怕不易呢!”赵普试探道:“不知皇上圣意安在?”太祖道:“远的不去说它,只是眼下这千头万绪,朕便理不出个眉目来。”赵普道:“试问皇上所虑何事?”太祖道:“这次有拥立大功之臣待封,满朝文武人心待定,霸府诸臣引颈待赏,四方诸侯人心难测,京城百姓须得抚安……唉!一时也说不清许多,实不知从何做起是好!”说罢,又倒了一杯酒一口吞了。赵普道:“皇上虑得是,这些都是当务之急,若是一件件细说上来,确是千头万绪,哪一件事没处理得当,祸乱立生,实在疏忽不得。然而可以一言以蔽之,曰:‘稳定’而已。”太祖大喜,举掌在桌上一拍,道:“正是!这‘稳定’两字是个纲,纲举目张,真是抓住了要领。亏你想得恁般清楚。”赵普道:“陛下适才所虑诸事,交给宰臣、枢密使等去办便了,又何劳圣虑?”太祖又是举掌在桌上一拍,说道:“正是,明日早朝,朕便将此等事,着范质、王溥、魏仁浦等一一议来,拟个折子,交朕钦定,这不就完了?”举杯道:“来,来,朕与卿共干一杯。”两人引杯一干而尽。赵普又道:“陛下,臣料范相等必会倾心悉力,把诸事办得妥帖,毋需置疑。只是陛下总得指点一二,诸臣方知圣意安在。”匡胤沉思良久,方一字一句言道:“朝廷、霸府,一体皆是朝臣,何分亲疏?有功则赏,不宜超越,此其一;朕之兄弟侄辈,除匡义外,又有什么功劳了?概毋庸议,此其二;前朝换代,满朝文武及各镇节度使均邀升爵,如此滥封,复有何益?着一体安于本职,一个不升,一个不调,一个也不斥退,此其三。未知朕虑的是也不是?”赵普避席贺道:“陛下示天下以大公,此诚稳定之根本,臣为陛下贺。”太祖笑道:“要贺还早着呢,另外,需得给众百姓些好处才好,这是稳定的根本,要不要大赦,要不要减税,须得议一议。”赵普起身,从袖里抽出一卷文本来,递给太祖。太祖接过,展开一看,乃是天下四十二州节度使花名册。太祖一怔,抬头看了赵普一眼,低头一个个细看。——其实这些他个个识得,此时仔细看了,竟觉个个不识似的:他不知这些人手中兵力底细,他不知这些人历史渊源,尤其操心的是,他不知此刻这些人心里想的是什么。太祖看了一阵,抬起头来,挥手斥退左右,问赵普道:“卿呈上这个名单,究竟是什么意思?”赵普道:“陛下,眼下求稳定的最大要务,是防叛乱呢!”太祖道:“卿以为哪些人会叛乱呢?”赵普道:“这些藩镇没一个是我大宋赐封的,怎会个个忠于新朝呢?他们其实可以分为五类。其一乃是皇上的亲友,他们当然是可靠的了,例如符彦卿、王饶、慕容延钊、韩令坤、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郭崇等是也。第二类是心怀忠义,为人谦抑,并无野心。这些人是可以信任的。便如折德戾、乐元福、王彦超、王景等是也;第三类则是封地僻远、力量单弱,一心一意只想当个土皇帝的,目前不消防范,例如曹元忠、李彝兴、冯继业等是也;第四类则是或则年老胡涂了,或是素无威信,贪财恋位、胆小怕事的,他们当然不足为患,例如白重赞、袁彦、武行德、王晏等是也。皇上,最可虑的乃是第五类人,他们处要害之地,可以勾结外敌为患,又与前朝关系密切,手中兵力雄厚,却是大为可虑呢!他们其实只有四个人。潞州李筠,此人跋扈异常,周世宗之世已有不臣之心,暗自扩兵买马、囤积粮食,今闻朝廷有变,必将蠢动,潞州城固地险,李筠十余年经营,况且密迩北汉,此人若叛,必将勾结北汉,实是朝廷心腹之大患也。晋州杨庭璋,其姐乃周太祖妃子,他兵力不如李筠雄厚,却地与潞州接壤,倘与李筠合势,则太行山以西非我所有矣。扬州李重进,乃周太祖的外甥,此人在旧朝职位乃在皇上之上,岂甘臣伏?况他功高,久掌兵权,目前统率的乃是龙捷、虎捷等御营精兵。扬州与南唐仅一长江之隔耳,倘勾结南唐,则淮南非我所有矣,倘若李筠、李重进南北一时并叛,则朝廷腹背受敌,其势甚危。这第四个可虑的人是张永德,此人也是周室近亲,他久典禁军,功高望重,在旧朝职位也在皇上之上,此人宽仁爱众,又极善用兵,最是大患。不知皇上以为如何?”太祖眼光从名单上移开,回身执住赵普的手,诚心诚意地说道:“朕不料贤卿看得这般深透!现今心中有了底,知所防范,也就不怕了。只是今日之议,却是一丝风声也泄露不得的,否则,是速其反也。朕以为:卿所言大半是对的,只是张永德却不消防范得。他在世宗病危时,刚刚被释了兵权,外放许州,日夜担心世宗见疑。恭帝接位后,朝廷更是担心他会兵变夺位,防范尤密,日子更不好过。现在朕接了位,张永德如同头上悬的一把利刃移去了,高兴还来不及,如何会反了?况永德与朕历来交厚,情同骨肉,此人是决不会反的。李筠、杨庭璋、李重进却是叛乱在即,怎地生个法子,勿使他们南北并举,最是好了。如若制止不住,则朕挟百州雄厚财力,挥百战之胜师,又惧他何来?”言罢举杯一饮而尽,呵呵大笑,意气甚豪。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