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假如这不是先秦_陈骁黎【完结】(24)

  “兼爱”,即治国者应“兴万民之利,除万民之害”,提倡无差别之爱,作为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是对孔子思想体系的基本观念的“仁”的改造,也是《墨子》一书政治观点和道德观念形成的共同基本核心思想,要求人们平等互爱,也互相援助,突出了互利互助的精神。他还提出,“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应“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为天子,一同天下之义”,即制止天下动乱,必须选举贤能的士、卿、大夫、天子来一同天下,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这就是“尚同”。同时,墨子认为“尚贤”是为政之本,主张“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应唯贤是用。“尚贤尚同”是《墨子》一书的基本政治纲领,显然,墨家的这种主张相对于当时的宗法制是超前的。

  其他非攻、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也都是由此而派生出来的。非攻,即否定非正义之战(攻),肯定正义战争(诛),体现了当时人民反对掠夺战争的意向;节用,即节约财物;节葬,即反对奢侈的丧葬;非乐,即反对当权贵族的“繁饰礼乐”和颓废淫荡的靡靡之音,也是对儒家重“礼”“乐”的反对和批判。天志,即掌握自然规律;明鬼,墨子以有人“尝见鬼神之物,闻鬼神之声”为理由,得出“鬼神之有”的结论,这在东汉哲学家王充写《论衡》一书时,遭到了王充的狠狠批判——认为是墨子为了巩固自己学说,而提出这种落后的宗教观。非命,墨家认为“执有命是天下之大害”。儒家认为人的长寿或短命、贫穷或是富贵、国家治乱与安危等等,都是由天命决定的,是不可改变的。即《论语·颜渊》所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墨家否定儒家的这种“天命论”,而主张“非命”,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奋发图强,“不敢怠倦”。

  体现墨家“兼爱、非攻”思想的事迹中,最著名也最为大家所熟知的是“止楚攻宋”的故事。

  战国初年,楚惠王意图攻宋,墨子求见楚惠王,陈述利害关系,还当着楚惠王的面和公输班用皮带当做城墙,用小木板当做攻城器械,互比攻守城池的技术,来了一场精彩的攻防“论战”,最终阻止了楚国对宋国的侵略战争。其间墨子的口才固然了得,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他的防御器械以及让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守住了宋城策略。当时的楚国是一个国力强盛的大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军事计划竟然被墨家这个学派的力量所改变,可见墨家在当时具有相当强的实力和影响力。

  墨子晚年来到齐国,企图劝止项子牛讨伐鲁国,但没有成功。越王邀请墨子做官,并许给他以五百里的封地。墨子以“听吾言,用我道(听我的劝告,按我讲的道理办事)”作为前往条件,而不计较封地与爵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思想主张。

  对于知识和逻辑等问题,墨子有较深的研究,他在《非命上》先提出“言有三表”,在《非命中》和《非命下》又提出“言有三法”,二者内容基本相同。三表或三法是“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墨翟认为,判断事物的是非,需要论证有据,论据要有所本,“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就是本于古代圣王的历史经验。但仅凭古人的间接经验来证明还是不够的,必须“有原之者”,即“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就是考察广大群众耳目所接触的直接经验。第三表是“有用之者”,“于何用之?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就是说当这一言论或判断当作政策法令实行之后,还要看它是否切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三表或三法是墨家判断事物是非、辨别知识真伪的标准。这也是墨家的逻辑学。儒墨都讲逻辑学,孔子主张“正名”,就是以“礼”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利害;墨子主张用“本”、“原”、“用”三表法,就是上考历史,下察百姓耳目所实见实闻,再考察政令的实际效果是否对国家、人民有利。对比起来,墨家的方法是较有进步意义的。

  墨家重视思维的发展,注意逻辑概念的启迪,他们为了与不同的学派或学者论争,为了劝告“王公大人”勿做不义之事,必须辩乎言谈,以加强说服。当时有一个著名论题——白马非马,提出这个命题的是名家的公孙龙。所谓“白马非马”,即“马”是“马”,“白马”是“白马”,“白马”与“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轰动一时,折服了当时许多名辩智士。然而,真正用无懈可击的逻辑制胜的是墨子。

  墨子以排山倒海之势列举了四种推论:白马,马也,乘白马,乘马也。骊马,马也,乘骊马,乘马也。车,木也,乘车,非乘木也。船,木也,入船,非入木也。且读书,非读也。好读书,好书也。桃之实,桃也。棘之实,非棘也。

  第一种属于“是而然者”,即由“白马是马”推出“乘白马是乘马”。第二种属于“是而不然”,即由“车,木也”不能推出“乘车是乘木”。第三种属于“不然而然”,即由“好读书”推出“好书”。第四种属于“一是而一非”,即由“桃之实”推出“桃”正确,由“棘之实”推出“棘”却是错的。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