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媒介与权势:谁掌管美国_[美]大卫·哈伯斯塔姆【完结】(23)

  看中赖斯顿并非出于偶然,他是20世纪50年代华盛顿独占鳌头的记者,十多年来詹姆斯赖斯顿(James Reston)在华盛顿所获得的一切成就和声誉是任何文字记者都无法与之媲美的。那时,华盛顿还没有真正的竞争,他建立了华盛顿实力最雄厚的讲坛并利用着这个讲坛——一个把力量和机敏结合在一起的雄辩的讲坛。他非常喜欢发动攻势,但又不使人感觉到他好斗或放肆寻衅。他十分善于利用电话,表达愿望时不带半点要求和查问之意。言辞之间时有较长的停顿,从他的声音里听不到任何一点仓促和混乱,这些都意味着他是一个值得别人信赖的人。到50年代初期,赖斯顿已成为美国所有的年轻记者心目中的楷模,这些记者都愿意到他那儿去工作。他不代表新闻业的过去,而象征着新闻业的未来——公正、文明、理性和国际主义。琐碎的事情和地方观念的那些看法与他无缘,他只对大事感兴趣。大事意味着大报道。他工作的中心问题是关注美国卷入国际事务。因为新闻界正在缓慢地,几乎是无意识地使自身制度化,并开始为自身建立一整套的民族规范。赖斯顿以他自己的工作质量、本人地位和品行就已经表明了新闻事业可以成为一项严肃和受人尊敬的职业。

  他是沃尔特李普曼的密友,甚至可以说他是这位大政治专栏作家的忠实信徒。作为职业记者的典范,他的声望胜过李普曼,因为他本人就是一名职业记者。赖斯顿越是冒险涉入李普曼专栏的理论王国和接近他的伟大的思想,他似乎就越是感到难望其项背;有一段时间他完全埋头于李普曼的专栏而终止了新闻报道,李氏思想太高深了。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不及李普曼,尽管在某些场合,由于某些原因,他也试图超过李普曼。像其他的记者那样他的最好的采访和报道都是在严格的时限内完成的,在某一实际工作的水平上,他也具备李普曼的哲学思想。和李普曼不同的是,他是个整天跑路的职业记者。(他敏锐地意识到这点不同,他能够灵活自如地进行采访,而李普曼则办不到;面对这样的一个事实他感到自豪,他能够驱车前往僻远的乡村去实地采访一个乡下佬。“你想象沃尔特能够做到这些吗?”他曾用一种明显感觉得到的口吻向他的朋友们夸耀道。)

  在50年代的华盛顿他的权势是其他人无可比拟的。开始阿瑟克罗克仍是《纽约时报》华盛顿分社的负责人,但克罗克却没有像赖斯顿那样脚踏实地地进行新闻采访。赖斯顿结识了许多四十到五十岁的人,这些人眼下就要成为有权势的人,这是最好的信息源。而他具有《纽约时报》的权力,在当时那是一个令人趋之若鹜、望之敬畏的讲坛,任何想要发表一种意见、表达一种观点或登载一份文件的政府官员都需要那个讲坛,于是赖斯顿就成了这份报纸的所有国内和国际记者的代理人。对于一份报纸来说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时刻;《先驱论坛报》处于明显的衰落状态,电视时代还未到来,无线电广播在战争时期虽然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在和平年代却并不是有力的工具。新闻杂志中,《纽约时报》党派味太浓,而《新闻周刊》又毫无生气,没有一点战斗力。《纽约时报》已经拥有了华盛顿,而事实上它在进一步渴望着整个美国的新闻业。

  ------------

  纽约时报人:詹姆斯•赖斯顿(二)

  ------------

  以淡而无味赢得名声与尊敬

  “你喜欢这个新世纪吗?”阿道夫奥克斯在1900年写信给他的母亲时说。“当然,这个新世纪向我们敞开了吉祥的大门。”事实上的确是如此:1896年,当时面对着家里的不安(已经负债累累)的奥克斯借了七万五千美元买下了濒于倒闭的《纽约时报》,其时它的发行量大约是九千份、借债三十万美元并且每周亏损两千五百多美元。然而奥克斯是个魔鬼般的人物。到1900年尽管美西战争对于他的黄色竞争者们来说是一个发财的机会,《纽约时报》的发行量仍达到了八万二千份,在这阴霾的年代,他的报社仍稳步向前,而且未来属于它。他是个凭印刷业务和商业经营起家的新闻工作者;并未受过什么院校教育,也不妄求成为一位作家或某方面的学术权威。他对于成功和高雅有着一种激情,而不是活跃的热情。而他又是位精通印刷业务,精于企业经营的专家,他有一种把需要变为美德的特殊的天赋。当时所有出色的连环画都已被各家竞争的报纸签合同约稿,而阿道夫奥克斯则坚持一种引以为荣的观点,即《纽约时报》绝不经营连环画。那时,在纽约办得最为成功的两家报纸常常展开新闻辩论,一份是普利策创办的《世界报》(World),另一份则是赫斯特的《电讯报》(Telegram),这两份报纸都办得各有特色,每家的发行量均达到三十万份。然而,奥克斯则偏偏不去和他们竞争读者。同样,他的办报方式与他的个人风格相吻合,他本人是位严肃、典雅而又正派的年轻人,他要出版一份严肃、典雅、富于教养的报纸去奉献给纽约城的那些优秀的人。他的口号是:报纸不应该弄脏他们早餐的餐巾,当时人们早餐仍用餐巾。

  他就这样站稳了脚跟,这是一个新时代和一个新世纪。他接手《纽约时报》之初,报纸的全部家当仅有两部电话和两台打字机,多数记者用普通写法写他们的报道,而新一代年轻的记者当时已开始用打字机写报道,嘈杂的打字声使惯于普通写法的记者们大为恼怒。这个问题渐渐转变成一种冲突,最后为了解决矛盾,报社的一名杂役做了一张大桌子,桌面铺了一张毡子来减弱噪声,打字的人就关在一个最远的屋角去办公。此外,《纽约时报》发表的文章也不是那类吵吵嚷嚷的文章。奥克斯想要的不是那种会使人震惊、发怒或引起论战的文章。因为他不能够靠刺激性新闻去赢得某些市场,他要用庄重、严肃来赢得读者。他强调新闻要严肃、要有价值、要使那些受到尊敬的金融界人士和政府官员乐于阅读。那时纽约是这个国家的金融中心,于是为了引起这些人的兴趣,奥克斯决定在他的报上尽可能多登一些新闻;内容包括所有的金融消息、市场采访、不动产交易和一切政府公告;尤其是一些长而沉闷的新闻,其他的报纸往往忽视,而《纽约时报》则是欢迎的。奥克斯把这座城市的所有火灾都一一列表登记,还编制了来纽约购物的商店买主的姓名目录。这仅仅是他的关键性决定之一,这个决定有助于使《纽约时报》成为时装零售商的报纸,并在一夜之间就增加了他的广告所起的杠杆作用。《纽约时报》在成为一份记录性的报纸。也许这是一种干巴巴的记录,但那并不烦扰奥克斯,他喜欢一份干巴巴的报纸,而且并不在意人们认为他有点迂腐,只要他们对他尊敬就行。他不想辩论,他需要的是正统、受到尊敬和安全。重要人物会称赞一位出版了一份正统但读起来有点单调的报纸的发行人;而他们并不称赞这样的一位发行人,他出版了一份生气勃勃的报纸,这份报纸一有机会就登载他们的离婚案件。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