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和珅:二号人物_纪连海【完结】(20)

  因为早年父母双亡,和珅从来没有得到过家庭的温暖,因此和珅肯定非常渴望有一个家庭,一个温暖安乐的家庭;而英廉的家庭,又是人口如此的稀少,这个家庭更加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接班人——类似于倒插门女婿的接班人——而和珅,则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只有“车房俱备,父母双亡”的相貌英俊潇洒而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美男子,才能一心一意地跟着英廉的孙女儿踏踏实实地过日子,才能不会让英廉的孙女儿在未来的生活中受多少罪。

  自从发现了和珅之后,英廉等啊,盼啊,好不容易盼到和珅18岁了,能结婚了,英廉赶紧就把自己的孙女儿嫁给了和珅。和珅,你这一回可跑不了了,就给我当孙女婿得了,你可千万别上别人家去。

  想想,也真是怪,就和珅这么一个从小父母双亡的孩子,还居然得到人家的疼,得到人家的爱,这一点对于日后和珅的生活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你一个要钱没钱、要权没权的人,人家那么高的地位,把他孙女儿嫁给你了,你将来拿什么来报答人家啊?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和珅会尽力去真心地照顾他的妻子,照顾英廉的孙女儿。和珅照顾他的妻子、英廉的孙女儿,照顾得特别好,他们日后的夫妻感情也很好。

  关于这一点,就连所有认为和珅是一个天下第一大贪官而对和珅本人恨之入骨的野史的作者们,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和珅和他老婆的夫妻感情很好。

  这个时候,和珅的真实写照就是:我一定要在她面前证明我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你要什么我都能给你——即使人家不要,我也能给你弄得到。

  当和珅18岁的时候,也就是1767年,英廉预备了丰厚的嫁资,亲自主持操办了和珅与自己孙女儿的婚事。

  诸位可别小瞧了这次婚礼。结婚之前,和珅是个无名的书生;结婚之后,和珅是个上流社会的新宠——一个中国版的于连.索黑尔诞生了。

  他心中最重要的一个女人

  过去结了婚的女人没有名字,和珅的妻子的娘家姓冯,所以我们就只能称和珅的妻子为冯氏。冯氏是发现和珅是“人才”的“伯乐”刑部尚书英廉的孙女,她是和珅的情感世界中最为重要的女人。

  有的读者一看到这里,就会产生一些疑问:一般而言,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像和珅这样的满清第一大官,最起码也应该用上“虽然家里三妻四妾,但仍然每天寻花问柳、生活糜烂”一类的形容才对。和珅的妻子冯氏居然是和珅的情感世界中最为重要的女人?不会是作者说错话了吧?

  作者还真的没有说错话。和珅这个人,他在颠覆着我们传统的观念。

  虽然,他是人所共知的满清第一大贪官,可是在家里面,他真的是对妻子很忠诚的。

  虽然,他也有几个小妾,但是第一,这些小妾都是经过他的妻子同意的,有的还是他的妻子亲自给他说的;第二,在他身边的这几个女人中,他的妻子从来都是他心目中最为重要的女人,是谁都不能代替的。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还要从头说起。

  可是,正史中却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关于冯氏的记载。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史书的作者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和珅的妻子没有什么值得书写的英雄事迹,正史中就没有刻意为和珅的妻子树碑立传的想法。

  一般的史书的作者是不会为一个女人树碑立传的。

  作为女人,能够被写到史书里面,一般只能有以下三种可能:

  一是这位女子是皇帝的女儿。“二十四史”都是为皇帝树碑立传的,作为皇帝的女儿,当然跟着沾光被写进了史书里面。和珅的妻子不符合这一条要求。

  二是这位女子嫁给了皇帝或者皇帝的子孙。“二十四史”都是为皇帝树碑立传的,作为皇帝的妻妾或皇子皇孙的妻妾,当然也可以跟着沾光被写进史书里面。和珅的妻子也不符合这一条要求。

  三是这位女子是非常符合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从四德”标准的女子。最大的可能就是她是贞节烈女之类——丈夫很早就死了,但是自己却一直坚持守了几十年的寡。

  什么是中国古代女子的标准“三从四德”呢?

  所谓的“三从四德”,“三从”指的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尤其是这个“夫死从子”,指的是丈夫死后,妻子不但不能改嫁,而且要永远服从自己儿子的领导。这样的女人就可以被写到史书里面的《列女传》里。“四德”指的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德”,品德要好;“妇言”,言行举止要符合中国传统的礼仪规范,对公婆、小姑、丈夫、子女都要好;“妇容”,容貌要漂亮但不能妖冶;“妇功”,每天的生活要围绕着锅台、碾台、炕台转,尤其是手工活儿要好,饭菜做得要可口。“三从四德”标准的最终确立实际上是在宋朝完成的。当时的满洲人实际上还不能够接受,大清朝的统治者只是提倡这些,而且只是对汉族人提倡这些,并没有在这方面对于满洲妇女提出要求。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