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和珅:二号人物_纪连海【完结】(88)

  军机大臣于敏中则说:“此人奸险古来稀,吾欲除之而后快。唯其善测上意,宠冠诸臣,难以除之。”

  他的敌人——同样也是他的老师——朱圭却在和珅被诛之后说:“早年好学,唯其为官后日渐贪婪,后手握权柄,挟百官于朝廷。不顾师生之谊,陷吾于不义,幸皇上(嘉庆帝)力保,吾始免一死,臣朱圭必肝脑涂地以报皇上……今珅已殁,吾惜其才致其入歧途。吾本欲与其一同为皇上效力,惜珅先吾而去,令吾感叹。”可见,和珅若是不贪、不奸,在他的老师心中也绝对算得上一个大好青年呢。和珅的岳丈冯英廉评价他“机敏且善察言观色”;“相貌白杳而英俊,少有大志,他日前途不可估量”。可惜,他预见了和珅未来的权倾一时,却没看到和珅日后的大结局。

  和珅一生年谱

  乾隆十五年(1750年),和珅出生。

  乾隆十八年(1753年),3岁,其弟和琳出生。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9岁,在这前后的几年时间里,和珅、和琳兄弟离开私塾,考入咸安宫官学读书。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17岁,与大学士英廉孙女冯氏结婚。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19岁,十二月,以文生员身份承袭三等轻车都尉。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22岁,十一月,授三等侍卫。

  乾隆四十年(1775年),25岁,十一月,擢御前侍卫,授正蓝旗满洲副都统;长子丰绅殷德生。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26岁,正月,授户部侍郎;三月,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四月,授总管内务府大臣;八月,调镶蓝旗满洲副都统;十一月,任国史馆副总裁,赏戴一品朝冠;十二月,总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赐紫禁城骑马。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27岁,六月,转户部左侍郎,并署吏部右侍郎;十一月,兼任步军统领。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28岁,正月,因徇私舞弊被降二级留任,旋监督崇文门税务,总管行营事务。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29岁,八月,御前大臣上学习行走。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30岁,正月,赴云南查按察使海宁控告总督李侍尧案,回京的路上,升户部尚书,旋命在议政大臣上行走;五月,实授御前大臣,补镶蓝旗满洲都统,其子被赐名丰绅殷德,指为十公主之额驸;六月,授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十月,任四库馆正总裁,兼办理理藩院尚书事。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31岁,四月,以钦差大臣身份前往甘肃平乱;十一月,兼署兵部尚书;十二月,管理户部三库。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32岁,二月,以军机大臣审办甘肃镇迪道巴彦岱,受贿徇隐事,降三级留任;八月,加太子太保衔;十月,任经筵讲官。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33岁,六月,赏戴双眼花翎;十月,任国史馆正总裁;十一月,任文渊阁提举阁事。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34岁,三月,调补正白旗满洲都统;四月,任清字经馆总裁;七月,再予轻车都尉世职,旋调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兼管户部;九月,因平回乱功议叙,封一等男。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36岁,闰七月,授文华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事;九月,因徇私被降二级留任。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38岁,二月,封三等忠襄伯,并赏用紫千。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39岁,四月,任殿试读卷官;五月,任教习庶吉士。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40岁,正月,加恩赏给黄带。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41岁,四月,作为管库大臣因护军海旺等盗窃库银案,有失察之责,交部议处,降一级抵消。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42岁,九月,廓尔喀乱平,因军功加三级;十月,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任日讲起居注官。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43岁,任教习庶吉士,兼管太医院及御药房事务。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44岁,二月,库内吉林人参数量稀少,和珅瞻顾迁延,未即拟旨,降二级留任。

  乾隆六十年(1795年),45岁,四月,任殿试读卷官;五月,任教习庶吉士;九月,刑部理藩院于蒙古台吉图巴扎布凶残一案未先具奏,和珅以管理理藩院又军机书旨,始终加以庇护,降三级留任。

  嘉庆元年(1796年),46岁,正月,调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六月,调镶黄旗满洲都统。

  嘉庆二年(1797年),47岁,兼理刑部,退去户部事,旋以军需报销,仍兼理户部。

  嘉庆三年(1798年),48岁,晋公爵。

  嘉庆四年(1799年),49岁,被科道诸臣参奏,以“二十大罪”被赐自尽。

  后 记

  这是一本关于清朝第一大贪官和珅生平的史学通俗读物,也是我这个历史研究与普及的基层工作者的一本史学专著。

  在它的出版过程中,有很多的人、很多的事让我感动。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组的制片人万卫、主编王晓、编导马琳和那尔苏、导演高虹等所有的工作人员,为我的著作的出版,提供了第一契机。没有他们对于我的发现,就绝对不可能有今天乃至将来我的史学普及读物“清史”系列著作的出版。对于我来说,他们就是“伯乐”——虽然我并不是“千里马”。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