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战国五大公知_刘勃【完结】(22)

  如淳于髡“终身不仕”。

  如田骈“设为不宦”。

  如慎到是“战国时处士”。

  如彭蒙是“齐之隐士”。

  如尹文是“周之处士”。

  如鲁仲连“不肯仕官任职”。

  但是,官虽然不当,官方的资源往往是要用足的。

  齐王打算攻打魏国,稷下先生的元老淳于髡劝齐王别打,后来有人揭发说,淳于髡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接受了魏国的“宝璧二双,文马二驷”。淳于髡对受贿事实,供认不讳。不过他强调,如果没受贿,他一样会这么说,所以收礼不算有错。我们知道,大英帝国的培根爵士,被控在担任法官期间收受贿赂,他为自己辩护的理由,也是自己从未因收礼而偏袒,所以无罪。真是中西大哲,所见略同。

  不管他的自辩是否合理,反正由此我们知道,利用自己在齐王面前的特殊地位捞点好处,淳于髡老师很坦然。苏秦的弟弟苏代,为了请淳于髡向齐王引见自己,也曾送他“白璧一双,黄金千镒”,这个数额大得吓人,应该有所夸张。也许是淳于老师用这种方式赚外快的名声在外,所以就越传越邪乎了。

  另一位稷下先生,因为能说会道而人称“天口骈”的田骈老师,则因为自己的不做官理论,被人调戏过。

  齐人见田骈,曰:“闻先生高议,设为不宦,而愿为役。”田骈曰:“子何闻之?”对曰:“臣闻之邻人之女。”田骈曰:“何谓也?”对曰:“臣邻人之女,设为不嫁,行年三十而有七子,不嫁则不嫁,然嫁过毕矣。今先生设为不宦,赀养千钟,徒百人,不宦则然矣,而富过毕也。”田子辞。(《战国策.齐策四》)

  有个齐国人见田骈:“听说先生您的高见是鼓吹不做官,甘愿当公仆。”

  田骈:“你哪儿听说的?”

  齐人:“我邻居一姑娘那儿。”

  田骈估计窃喜了一下,原来我还有一女粉丝,于是问:“你啥意思?”

  齐人:“我邻居那姑娘,鼓吹不嫁人,现在三十岁不到,儿子生了七个。不嫁人诚然是不嫁人,但比嫁人的还能生。现如今您主张不做官,但是俸禄有千钟,跟班有百人,比做官的还能赚。”

  田老师只能表示很惭愧。

  陈寅恪先生批评晋朝那些爱谈玄学的官僚说,“既享朝端之富贵,仍存林下之风流,自古名利并收之实例,此最著者也。”很多稷下先生,算他们的先行者。

  孟轲老师长期在齐国,和稷下先生们接触很多。他是以平治天下为己任的,又觉得士人做官,和农民种地一样,是本职工作。他说的“处士横议”“杨氏为我,是无君也”云云,大概主要都是针对稷下的情况而言。意思是,要么你就出来当官,要么你就干脆隐居去。以独立知识分子的身份发了半天议论,到最后却发现,原来你从政府领工资,这么不清不楚的有意思吗?总之,这个批评的对象和杨朱老师本来的观点,未必还有多大的关系了。

  【段子为证】

  前面提到《论语.微子》中出现的几个隐士,都不晓得真实姓名,只好根据孔子或弟子们见他们时,他们的状态称呼,简要介绍如下。

  楚狂接舆:一个楚地的狂者,唱着歌超了孔子的车,歌云:“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想和他交谈,他却一溜烟跑了。

  荷蓧丈人:子路和孔子失散,看见一个用杖挑一竹器箩簏(所谓“荷蓧”)的老者,便跟他打听夫子的所在。老者嘲笑了夫子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还是管了子路一顿晚饭,并留他过了一宿。子路找到孔子后,带着老师的指示又去见这个老者,却已经不知所踪。

  长沮、桀溺:孔子迷路,让子路向两个在水田里干活的长大汉子询问渡口的所在。两个汉子不但不回答,反而嘲笑孔子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意思是天下到处都糟糕透了,企图改变是徒费心力。又策反子路说:“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意思是与其跟着孔子躲避坏人,不如跟着我们抛弃世界。

  苏秦张仪是女人

  彭莹玉凛然道:“大丈夫做人的道理,我便跟你说了,你也不会明白。”

  ——金庸《倚天屠记.有女长舌利如枪》

  官当得遮遮掩掩的稷下先生,孟老师要骂;看见一门心思想当官,此外啥也不管不顾的,孟老师更毒舌,并且是与此类人真的划清界限了。

  当时的天下大势是,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在西方日渐崛起;靠齐威王时代打下的基础,东方的齐国正如日中天;南方的楚国是老牌大国,内囊虽然渐渐尽上来了,外面架子却还不曾倒;战国初期改革的领头羊魏国这时连连受挫,但家底也还不曾败光。总之,这时候不存在什么“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格局多极均衡,国际关系风云变幻,对所有国家来说,最重要的都是找盟友,最害怕的都是被孤立,所以善于纵横捭阖的外交人才,成了各国领导人最重视的对象。

  而当时外交界的领军人物,一个叫公孙衍,他主张合纵;一个叫张仪,他主张连横。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