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近代国造舰船志_陈悦【完结】(6)

  (12)赵烈文:《能静居日记》。关于沈葆桢与曾氏的矛盾,目前以庞百腾论说较详,见所著《沈葆桢评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86-97页。

  (13)关于福建船政早期应该称为船政而不能称为船政局的观点见陈道章:《船政研究文集》,福建省音像出版社,2006年版,第151-161页。

  (14)《左宗棠全集》3,岳麓书社,1989年版,第335页。

  (15)《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3页。

  (16)《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3-16页。

  (17)《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6-17页。

  (18)《左宗棠全集》3,岳麓书社,1989年版,第335页。

  (19)德克碑、日意格活动的日期、情况,见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5,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61-63页。另,法国学者巴斯蒂(Marianne Bastid)的论文“福州船政局的技术引进”对此也有述及,见《船政研究集粹》,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编印,第104-117页。

  (20)《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23页。

  (21)《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23-25页。

  (22)《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25页。

  (23)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5,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64页。有关吴棠与船政的矛盾,详细论说见[美]庞百腾,《沈葆桢评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75-183页。

  横空出世——“万年清”级炮舰

  第一号轮船建造

  1867年11月7日,比洋员监督日意格晚到了一个月,从法国雇佣的第二批洋员抵达马尾。与上一批不一样的是,这次到来的洋员人数虽然只有四人,但都属于高级职员,其中尤以原法国罗什福尔船厂的工程师达士博(Trasbot)最为重要。这位法国人实际上是船政拥有的第一位真正的造船专家,也是船政第一位总工程师,对船政的早期设厂、造船均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1)

  船政洋员的办公场所

  达士博到任后立刻为营造第一号轮船开始忙碌,在厂区江边搭建起临时的板棚,将从法国带来的船政第一号轮船图纸按照1∶1比例放样绘制到地板上。达士博手把手向中国工人讲解,日意格则当起了法文翻译,不厌其烦地向中国工人说明安装方法,“分行布线,细如茧丝,凡船身所有斗榫衔接处莫不有图,各不相混,曲直、尺寸志以洋字,令中国木匠一一辨识,俾按图仿造,可以不烦言而解”(2)。由于当时第一号轮船的材料几乎都是在国外制造成型后运来中国的,因而达士博实际是在指导工人们如何组装。

  正在搭建肋骨的第一号轮船。从简陋的船台、板屋建筑,可以看到船政创始时的艰辛,体会其成功的来之不易。

  建造轮船所需的船台也很快开始搭建,工人们用原始的打桩方法,站在云梯上,数十人奋力拽动七百斤重的铁锤,将一根根长达6至10米的木桩慢慢砸入地里,夯实船台的地基,“星罗棋布,以固其基”。而后再在这块特别加固的地面上交叉叠放枕木,枕木间用长一米多、直径十厘米的铁钉钉连,架成一个前高五米余、后高半米余、长达76.8米的枕木船台,船台两侧另有巨木支撑。1868年元旦来临之前,12月30日船政第一座船台大功告成,其余三座相似的船台也陆续兴工。(3)

  冬天的马江之滨,数里之内都可以听到船政厂区传出来的打桩声,工人们喊着号子,拎动巨锤,夯实的不仅仅是船政的基础,也是近代中国迈向海洋的基础。

  1867年12月13日,第一艘从法国装载船政订购物资的帆船到达马尾。数百人用了二十多天时间,将火锯、钻铁机、劈铁机等一件件祖辈们完全没有见过的古怪家什,以及建造第一号轮船所需的铁片、铁条搬运就位。到了岁末,在香港等地订购的船材木料也开始运到,日意格、胡雪岩从上海、江浙等地招募的129名工匠、水手,也陆续到厂,万事俱备。

  1868年1月18日,同治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是一个永远值得中国人铭记的日子。这一天船政厂区旌旗猎猎,虽然时近岁末,马江之畔却还依稀是秋意怡人。船政大臣沈葆桢朝服冠带,偕同洋员监督日意格、船政总工程师达士博等一起祭告天后妈祖,用这一极为中国化的仪式开始了船政第一艘轮船的建造。而后,沈葆桢与船政提调周开锡、夏献纶等一起将第一号轮船的第一截骨捧上船政的第一座船台,“闻者皆欢声雷动,手舞足蹈,出自至情”。从创议开始,历经四年光阴,在一片空地上一无所有起家的船政正式开始了蒸汽舰船的建造。(4)

  晚于第一二批洋员,德克碑在法国料理完机器装运等事务后,于1868年4月11日带领最后一批外国雇员回到马尾,计洋员5人,工匠17人。(5)连同此前到达的两批,以及其他陆续报道者,共计45人,另有女眷8人,孩童4人,这批洋员工匠成了船政早期的技术骨干。(不久之后,德克碑对屈居于资历、专业知识不如自己的日意格之下表示不满,两名洋监督的关系出现危机,沈葆桢倾向于支持日意格,德克碑遂离职前往西北投入左宗棠营中,日意格另雇法国海军军官斯恭赛格E.D.Degonzac作为自己的技术副手)(6)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