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_多人【完结】(1267)

  汉顺帝永和3年 (公元138年)2月3日,安放在京城洛阳的地动仪的 正对着西方的龙嘴突然张开,一个铜球从龙嘴中吐出,掉在蟾蜍口中。可当 时在京城洛阳的人们对地震没有丝毫感觉,于是人们议论纷纷,怀疑地动仪 不灵验;那些本来就不相信张衡的官僚、学者乘机攻击张衡是吹牛。可是没 隔几天,陇西(今甘肃省东南部)便有人飞马来报,说当地前几天突然发生 了地震。于是人们对张衡创制的地动仪“皆服其妙”。陇西距洛阳有1000 多里,地动仪标示无误,说明它的测震灵敏度是相当高的。据《张衡传》所 记洛阳人没有震感的情况来分析,地动仪可以测出的最低地震裂度是3度左 右 (按我国12度地震烈度表计),在1800多年前的技术条件下,这可以说 是一项非常伟大的成就。

  张衡的地动仪创造成功了,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架记录地震的科学仪器。 在国外,过了一千多年,直到公元13世纪,古波斯才有类似仪器在马拉哈天 文台出现;而欧洲最早的地震仪也是出现在地动仪发明1700多年以后了。

  然而,由于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对于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素来不加重 视,所以张衡在地震方面的研究和发明,得不到他们的支持。地动仪创造出 来以后,不仅没有得到广泛地推广使用,就连地动仪本身也不知在什么时候 毁失了,这实在是科学技术史上的一大损失。

  张衡地动仪的内部结构原理,史书上的记载非常简略,使人无法详知, 这是很令人遗憾的。在张衡以后,我国历史上有几位科学家对于地动仪有过 专门的研究。例如南北朝时的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信都芳曾经把浑天、 欹器、地动、铜乌、漏刻、候风等机巧仪器的构造,用图画绘写出来,并且 加以数学的演算和文字的说明,并把这些资料编成一部名叫《器准》的科技 名著;隋朝初年的临孝恭也写过一本《地动铜仪经》的著作,对地动仪的机 械原理,作了一些说明。但是这些重要著作,也没有能够留传下来。近代中 外科学家做了不少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复原方案。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 馆展出了王振铎复原的张衡地动仪模型。但是在准确测定地震方向的问题 上,王振铎的模型和《后汉书·张衡传》中的记载仍有出入。

  张衡地动仪的内部机械的具体构造,虽然早已失传了,可是近年来我国 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凭借他们所掌握的现代科学知识,依据《后汉书·张衡 传》的有关记载,参照考古资料,经过多方面的探索,终于考证推论出1800 多年前张衡制造的地动仪的机构原理,并且设计了这座仪器的想象图。

  《后汉书·张衡传》中所载地动仪“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这是地动仪的主要结构。根据许多学者的反复研究,张衡地动仪的基本构造 符合物理学的原理,它同近代地震仪一样,是利用物体力学的惯性来拾取大 地震动波,从而进行远距离测量的。这个原理到现在也仍然在沿用。王振铎 先生比较正确地推断出这座仪器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竖立在仪器樽形 部位中央的一根很重的铜柱,铜柱底尖、上大,相当于表达惯性运动的摆, 张衡叫它作“都柱”;另一部分是设在“都柱”周围和仪器主体相接联的八 个方向的八组杠杆机械 (即在都柱四周围连接八根杆子,杆子按四面八方伸 出),直接和八个龙头相衔接)。这八根杆子就是《后汉书·张衡传》中的

  “傍行八道”,也就是今天机械学上所说的“曲横杆”。这两部分都设置在 一座密闭的铜体仪中央。但因为“都柱”上粗下细,重心高,支面小,象个 倒立的不倒翁,这样便极易受震动——即令是微弱的震动——而倾倒。遇到 地震时仪体随之震动,只有“都柱”由于本身的惯性而和仪体发生相对的位 移,失去平衡而倾斜,推开一组杠杆,使这组杠杆和仪体外部相联的龙嘴张 开,吐出铜球,掉在下面的蟾蜍口中,通过击落的声响和铜球掉落的方向, 来报告地震和记录地震的方向。

  张衡设计的地动仪,也是他的唯物主义自然学说的形象体现。地动仪的 仪体似卵形,直径和浑象同样大,象征浑天说的天。立有都柱的仪器平底, 表示大地,在天之内。仪体上雕刻的山、龟、鸟、兽象征山峦和青龙、白虎、 云雀、玄武二十八宿。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等八卦篆文表示八 方之气。八龙在上象征阳,蟾蜍在下象征阴,构成阴阳、上下、动静的辩证 关系。都柱居于顶天立地的地位,是按照古代“天柱”的说法作的布局。而 其中的机关自然是采用了杠杆结构。

  张衡的这一卓越发明,不仅体现了科学家的智慧和创造精神,而且也反 映了我国东汉时期的先进科学文化水平,这是令我们感到无比骄傲的。

  除了地动仪外,张衡还创造了另一个气象学上的仪器,这就是候风仪。 以前许多人以为“候风仪”和“地动仪”是同一种仪器,据最近科学家的研 究,这种认为是错误的。《后汉书·张衡传》里“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 动仪”这句话,是说张衡在当年同时创造了候风仪和地动仪两个仪器。不过

  《后汉书·张衡传》中没有记载候风仪的构造。现在我们把有关候风仪的情 况介绍一下。

  竺可祯先生在 《中国过去气象学上的成就》一文里写道:“在气象仪器 方面,雨量器和风信器都是中国人的发明,算年代要比西洋早得多。《后汉 书·张衡传》: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后汉书》单说到地动 仪的结构,没有一个字提到候风仪是如何样子的,因此有人疑心以为候风、 地动仪是一件仪器,其实不然。《三辅黄图》是后汉或魏晋人所著的。书中 说:“长安宫南有灵台,高15仞,上有浑仪,张衡所制;又有相风铜乌,遇 风乃动。’明明是说相风铜乌是另一种仪器,其制法在 《汉书》上虽然说得 不详细,但是根据《观象玩占》书里所说的:“凡俟风必于高平远畅之地。 立5丈竿,于竿者作盘,上作三足乌,两足连上外立,一足系下内转,风来 则转,回首向之,乌口衔花,花施则占之。’即可以知道张衡的候风铜乌和 西洋屋顶上的候风鸡是相类似的。西洋的候风鸡到12世纪的时候始见之于载 籍,要比张衡候风铜乌的记载迟到1000年。”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