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_多人【完结】(1293)

  竺可桢最后一次考察是在河西走廊。考察目的有两个,一是了解治沙情 况和开发问题,二是为中国航天事业选基地。在大黑河,竺可桢看到当地人 伐柳作柴烧,极为心痛。他说:“戈壁沙漠就是这样造成的。这里干旱的土 地一旦失去绿荫,漫天的风沙就会肆虐起来。”一到酒泉,他就向甘肃省委 建议严禁砍伐红柳。

  竺可桢的足迹印满了大半个中国。他不辞劳苦、万里躬行和精益求精的 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十、动乱年代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科学技术受到摧残, 知识分子成为打击的对象,竺可桢也无例外地受到了冲击。

  第一张大字报贴出来,说竺可桢“保护牛鬼蛇神”,影射他于1957年把 崔克信调到地质所任研究员。一时帽子满天飞,罪名莫须有,冲突的双方都 用毛主席语录相互攻讦。竺可桢渐渐感到“文化大革命”不是“好得很”了。

  造反派不断地闯入竺家,要他出证。这些人总是想从他那里得到自认为 有用的东西,用以攻击别人。但竺可桢总使他们失望而归。竺可桢总是说:

  “我只能证明我亲眼看到的事情。”造反派就威胁说他顽固不化,站在走资 派一边。

  党中央、中央军委对一批科学家采取保护措施,使竺可桢免遭许多攻击。 但还是有人暗示他:不要以为受到保护就万事大吉,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 的帽子在造反派手里,时候一到就会给你扣上去。竺可桢没有被这些威逼利 诱所动摇,他坚持只问是非,不计利害。1968年2月,中科院召开两条路线 斗争座谈会,有人发言说自建国以来一直有一条黑线统治着中国科学院,许 多人迫于压力随场附和。竺可桢不计个人利害,勇于坚持真理,他说:“我 认为科学院在两条路线的斗争中是以红线为主。科学技术进步之快前所未 有。”对于那些遭受迫害下放劳动的科技工作者,他很是惦念。他致函周总 理,呼吁重视科技。但因当时造反派当道,知识分子受迫害,已经没有多少 人从事科研工作了。

  中国科学院科技学校的红卫兵闯入他的办公室,勒令他必须放弃“老爷 般的办公方式”,办公室的卫生由他自己负责清扫。竺可桢自此每次到办公 室总是先花半小时扫地、擦桌子。他辞去保姆,退掉公务员,上街尽量乘坐 公共汽车。冬季的北方气温低,而竺家靠蜂窝煤炉和煤油炉取暖,寒冷的天 气加重了他的肺病,1969年2月,竺可桢因患肺炎住进医院。自此,他的健 康状况每况愈下。

  在艰苦的环境中,竺可桢以惊人的毅力奋斗在科学领域。这一时期,他 潜心研究气候变迁和物候学,并撰写出《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 究》和《物候学》。《物候学》虽然是一本科普读物,竺可桢却倾注了大量 心血,是他几十年来对物候观测的科学总结。当该书出版时,竺可桢就如同 母亲见到孩子一样激动不已。

  在动乱年代,人心涣散,许多科学家对国家的命运担扰,对国家的前途 失去了信心。竺可桢却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决心把自己的所有奉献给祖国的 科学事业。他在给旧友辛树帜教授的信中写道:“我们应该以达观为怀,有 生必有死,这是科学的规律。我们生活在这一伟大的时代里,我们生逢其时, 一生可以胜过古代千载,我们是多么幸福啊!”在晚年,竺可桢没有机会去 野外考察,于是他就守着寓所周围的小天地,细心观察动植物的变化。他甚 至利用打扫院子的机会,精心地实测尘埃的单位面积重量,得出了由于生态 环境变化,北京近几年来微尘大幅度增加的实测记录。竺可桢不顾自己年迈 体弱,坚持科研的精神实在可贵!

  1970年以后,竺可桢的体质大为衰弱,他逐渐深居简出,去三里河中国 科学院机关办公,爬到二层的办公室,他中途要休息两三分钟。而在这样艰 难的条件下,竺可桢仍然关心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坚持接待外宾,不断地 联系着国内外科学家。

  “疾风知劲草”,在动乱中,竺可桢坚持求是精神,仗义执言,主持正 义,表现出一个共产党人和科学家的风范。

  十一、鞠躬尽瘁

  1973年5月28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了美国科学代表团后,便留下来 跟参加接见的竺可桢讨论气候变迁问题。

  当时,世界气候异常现象增多,引起各国科学家的关注。国际上流行着

  “世界将进入小冰河期”、“人类将面临一个缺粮的时代”。而竺可桢根据 有说服力的资料证明,世界气候趋于变暖而不是变冷。

  周恩来总理勉励竺可桢说:“祝贺你取得的成果。这篇学术论文,在国 际上受到了广泛欢迎,为中国科技界争了光。”

  竺可桢说:“自然史和科学史的研究,能使我们变得更聪明,更善于与 自然斗争。要在本世纪末实现现代化,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我80多岁了, 感到力不从心了。”

  周总理说:“现在到21世纪还有1/4个世纪的时间。郭老再过19年才 100岁,你再过17年才100岁。章士钊写书,写到92岁。你还可以写出不 少书来。”

  竺可桢答道:“生命不息,工作不止,我能做到。”

  竺可桢说到做到。1970年以后,他的健康状况不佳,体育锻炼也由早操、 太极拳改为屋内散步和深呼吸。每天只能坚持阅读一个半小时,但他仍旧不 肯稍有松懈。这一时期他着力作《物候学》的修订工作。在病中,他仍想着 著书。当手稿送往出版社时,竺可桢感到自己就像一位产妇,眼见自己刚生 下的孩子由护士抱走,自己满心幸福却一点气力也没有了。《物候学》是竺 可桢的最后一部作品。此书一出版,畅销一空。香港《明报》有一篇文章评 价说:“本书是历史文献结合科学观察的一部著作,把我国物候学带入了新 的纪元。”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