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_多人【完结】(193)

  1973年7月,日本早稻田大学一研究组制成有腿的机器人,它有人造耳, 可根据人的口头指令做出反应;有识别物品的人造眼和有触觉的手,以及可 作出答复的人造口。这标志着机器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74年,美 国航空航天局和加省理工学院又制成具有电视摄像机和激光器的人造眼和编 入几千个指令的电脑,用于对月球表面进行科学考察。到1978年,“智能机 器人”已具有某些视觉、触觉、温度感觉功能,能讲简单的语言和识别图纸 和图像,并做出反应和进行操作。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已大量应用于生产线上, 在陆上、水下和月球上面等人难以或不可能进行工作的地方,机器人都可以 发挥作用。

  目前,机器人的研制正向进一步模拟人的部分智能和感觉的方向发展。

  航天飞机的诞生

  (1981年)

  航天飞机是把通常的火箭、宇宙飞船和飞机的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 运载工具,它最主要的特点是能够像客货运班机一样,在宇宙航行中往返使 用多次。

  关于航天飞机的研制工作虽然迟至70年代才大力展开,但早在50多年 前,一批先驱者已认识了它的优越性,并做了大量工作。20世纪初,在齐奥 尔科夫斯基、哥达德和奥伯茨为“一次性火箭”奠定理论基础并进行实验的 同时,对于宇航工具就存在着一种截然不同的设想:运载工具不仅要飞离地 球,而且要能回到地球,即应该可以重复使用。

  虽然可多次使用的运载工具有很多优越性,但却仅仅留在纸面上,首先 付诸实施并获得巨大成就的还是一次性使用的火箭。这是因为可多次使用的 运载器的研制要困难得多。此外,多次使用这个优点,对于兵器技术没有什 么吸引力,因为在军事上这并不十分重要。但利用可重复使用运载器飞向空 间的想法却从来没有放弃过。

  到了60年代至70年代,由于使用一次性火箭耗费太大,于是人们迫切 要求研制可多次使用的廉价运载工具。到60年代末,人类已经掌握了洲际导 弹、载人登月和大型喷气客机等技术,研制航天飞机的技术条件成熟了。

  美国在 1968年就开始了航天飞机方案的讨论,先后提出了许多方案。 1970年7月正式开始研制,具体方案经过多次修改,到1976年2月才基本 确定下来,这就是“哥伦比亚”航天飞机方案。

  “哥伦比亚”航天飞机主要包括三部分:轨道器、助推火箭和推进剂外 贮箱。总长度为56米,机重2000吨。轨道器是航天飞机的主体,可以载人 和有效载荷。轨道分前、中、后三段,前段乘人,中段可以容纳人造卫星和 各种仪器设备,后段装有三台使用液体燃料的主发动机,推力为510吨。两 个固体燃料助推火箭,重580吨,推力为1315吨。推进剂外贮箱内前后两个 贮箱分别装液氢和液氧,为轨道器的主发动机提供燃料。

  “哥伦比亚”号的整个飞行过程可分为上升、轨道飞行和返回三个阶段。 发射时助推火箭和主发动机同时点火,航天飞机垂直起飞,当飞到50公里高 时,助推火箭熄火,同轨道器自动分离。在快要进入绕地球运行的轨道时, 主发动机熄火。接着由两台发动机提供推力,使轨道器进入地球轨道,至此 上升阶段结束,轨道器绕地球开始无动力飞行,乘员执行各种任务。任务完 成后开始返回阶段。机动发动机再次点火,进行制动减速,使轨道器脱离运 行轨道,重新进入大气层,在大气中摩擦减速。这时轨道器变成了一架重型 滑翔机,机翼成了决定性的器件,使它完成最后着陆阶段的滑翔飞行。在机 场着陆时的速度为每小时341—346公里。

  1981年4月12日,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载着两名宇航员首次 试飞,经过54个半小时的飞行,绕地球36周后于14日安全着陆。

  继第一次试飞成功之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又成功地进行了三次 试飞,对系统的各种性能进行全面的试验。1982年11月11日,“哥伦比亚” 号航天飞机正式开航。它携带宇航员成功地在空间将两颗卫星发射到预定的 地球同步轨道位置上,从而开创了商业性空间运输的新纪元。继“哥伦比亚” 号之后,1983年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也试飞成功。

  航天飞机的出现是航天事业中的一场革命,航天飞机和大型空间站将是 航天新时代的标志。

  中国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 

  内容提要

  本书选了我国古今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的30名科学家、发明家,以各自 独立成篇的故事形式,讲述了他们顺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怀着坚定信念, 终成伟业的光辉历程。表现了他们热爱祖国、造福人类的强烈使命感,勤奋 治学、注重实践、精心试验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曲折、大胆探索创新、不 为世俗和物质利益干扰、甚至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品德。同时还介绍了不少 科学知识。广大读者将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前   言

  中央关于“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决策,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 作为第一生产力对推动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认识到我国现代化建设要走上 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科技等素质的轨道。因此,努力学习科技知识, 争做跨世纪合格人才,已成为广大青少年的迫切愿望。然而,当前却还有一 些人,竟公然利用音像、报刊、图书等大众传播媒体,对青少年进行误导, 妄图使他们沉湎于剥削阶级的追名逐利,陷入个人享乐主义泥坑。如何使青 少年健康成长,是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