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_多人【完结】(215)

  一天傍晚,又不知为啥,丈夫把她打了一顿并关进一个小屋子里。半夜 里,她在后墙上挖了个洞,偷偷跑走了。她跑到河边,看见一些船停靠在岸 边,就悄悄爬上了其中的一只,然后躲在船舱底部一个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

  没想到,这只船一启航,就出了吴淞口,驶向了大海,并一直向南驶去。 当太阳升起,船在海上飞快行驶时,船上的人发现了她。由于船离出发地已 经很远了,人们再想把她送回去已不可能,只好让她随船航行。

  船离家乡越来越远了,但黄道婆一点也不后悔。她觉得自己像飞出笼子 的小鸟,她要飞向自由的地方。

  许多天以后,船终于在一个地方停了下来。她下船上岸,发现到了一个 完全陌生的地方。人家说的话她不懂,天气又很热,田野里的风光和长的树 木也和家乡完全不一样,吃的也很不相同了。当时,她哪里知道,她所到的 地方,是远离家乡五六千里之外的海南岛上的崖州呢 (今海南省三亚市)!

  受尽生活磨难的黄道婆并不怕这些,她很快就在勤劳、善良的黎族人民 中间生活下来了,并适应了那里的一切。

  她发现,那里的农业虽然不如家乡发达,但是黎族妇女们却个个是纺纱 织布的好手,而且所用的工具、纺织技巧,也比家乡的先进,尤其是擅长用 棉花纺纱织布。她们织的彩色床单、幕布非常精美,常作为海南的特产销往 内地。

  心灵手巧的黄道婆,在家乡就会一点纺织,当她看到黎族妇女们的纺织 技术比她掌握的更先进时,就决心把这些技术学到手。从分离棉絮和棉籽, 到“松解”分离下来的棉絮,从纺纱到织布,所有较先进的技术,她都一步 步学会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越来越巧妙、成熟。她还特别注意将黎族 妇女们用的一整套纺织工具与家乡纺织工具作比较,琢磨它们的长处和不 足。

  就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女子,在流落他乡的30多年间,通过向黎 族人民虚心学习和自己的刻苦钻研、实践,终于成为一个身怀绝技的纺织专 家了。

  传播技艺

  在海南住得时间越久,黄道婆就越怀念自己的家乡。她从家乡逃出时, 才是个小女孩,如今,已是年过半百的老太婆了。望着波涛滚滚的大海,她 好像又看到了自己那些受苦受难的父老乡亲。她要回去,要把在这里学到的 技术带回去,教给家乡的人民。这样,或许能使他们的日子好过一些呢!

  终于,在大约1295~1297年,也就是元朝元贞年间,黄道婆带着几件她 心爱的纺织工具,从崖州返回了故里。这时,天下已变,南宋灭亡而元朝建 立。元朝统治者是很残暴的,他们对原来南宋的老百姓即所谓的“南人”, 统治、剥削得特别厉害。江南一带,每年必须要用无数的布匹和丝绸交贡、 纳税。

  黄道婆回到家乡后,靠在海南学到的先进技术纺纱织布为生。老乡们正 愁没布交税,也发愁没有生活门路,看见黄道婆的布织得又快又好,就纷纷 来向她学习。

  说到这里,朋友们大概已经知道黄道婆做的事情与我们生活中的什么有 关了。对,就是与我们的“穿衣盖被”有关,没有布,拿什么做衣被呢?

  在宋朝之前,中国的纺织业在世界上就可以说是最先进的了,那时主要 用的原料是丝和麻,纺织品也主要是丝绸和麻布。丝是蚕吐的,养蚕要用桑 叶,而种桑养蚕技术复杂,产量很低。因此,用丝纺织而成的绸缎非常珍贵, 一般老百姓是穿不起的。麻就是我们现在做麻绳用的麻。用它织的布,比较 便宜,一般老百姓就穿它。但因当时技术所限,用这种布做的衣服穿在身上 不太舒服。所以北宋以后,当棉花种植技术和纺织技术传入中国时,就受到 了老百姓的欢迎。

  不过,用棉花纺纱织布,在技术上有许多特殊问题尚未解决,因此,棉 纺织业一直比较落后,赶不上丝麻纺织。例如,怎样把棉花絮从棉籽上分离 下来,怎样把分离下来的棉花絮中一撮一撮的小团儿“松解”开来。再如, 过去的原料,无论是丝还是麻,纤维都是很长的,用它们纺纱比较容易,而 棉花纤维较短,用它纺纱也要解决不少技术问题。

  大胆革新

  黄道婆在这许多关键的技术问题上,进行了创造和革新,把我国的纺织 业,特别是棉纺织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首先,她对棉花絮的分离技术进行了革新。先前,人们主要靠手工把棉 花絮从棉籽上撕扯下来,一斤棉花就要撕扯上千次,工效特别低。黄道婆就 把从黎族妇女那里学来的,用铁杖擀棉去籽的方法用上了,工效一下子提高 了许多。后来又发明了“搅车”,专门用于棉花去籽,这下工效大大提高, 人们再也不用望着一大堆带籽的棉花发愁了。

  然后,又对“松解”这道工序进行了改革。分离下来的棉花絮,都是一 撮撮、一团团的,很不均匀。如果直接用于纺纱,那么纱线将会粗细不均, 织出的布也就很粗糙不匀了。原来的“松解”工序,用的是一种很小的弓。 弓背是竹片做的,弓弦为绳。用手指弹拨,利用弓弦的振动把棉花团松解开 来。但这个弓太小了,振动力也太弱。黄道婆把学来的技术加以改进,制成 了一种4尺多长的大弓,弓弦的振动是通过用一个大木椎敲打来实现,这样 就能产生很大的振动力。于是,这道工序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现在,我们 常可以看到不少弹棉花的手艺人,能把板结的棉被加工得很松软很暖和,用 的弹棉花的大弓,就与黄道婆造的很相似。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