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_多人【完结】(58)

  表演结束,波波夫充满信心地说:“最后,我敢于表示这样一个希望, 我的仪器在进一步改良以后,就能够凭借迅速的电振荡进行长距离通信。” 几十年以后,苏联政府把这一天定做“无线电发明日”。

  1896年一月,俄国物理化学协会刊物《电》一月号发表了波波夫的文章, 介绍这次表演的情况。它立刻引起了全球学术界的关注。

  不久以后,波波夫用电报机代替电铃,当做接收机的终端,他的装置就 成了一台无线电发报机。

  1896年三月二十四日,波波夫和助手雷布金在俄国物理化学协会的年会 上,正式进行了用无线电传递莫尔斯电码的表演。在场的观众有一千多人。

  表演的时候,接收机装设在物理学会会议大厅里,发射机放在附近森林 学院的化学馆里。雷布金拍发信号,波波夫接收信号,通信距离是二百五十 米。物理学会分会会长佩特罗司赫夫基教授把接收到的电报字母逐一写在黑 板上,最后得到的报文是:“海因里希·赫兹”。它表示波波夫对这位电磁 波的伟大发现者的崇敬。这份电报,虽然很短,却是世界上第一份有明确内 容的无线电报。

  波波夫的成功,预示了人类通信史上的一个新纪元就将到来!

  马可尼崭露头角

  波波夫表演无线电收发报以后不久,也就是1896年初夏,意大利的二十 二岁的无线电发明家马可尼踏着晨光,登上了就要开往英国伦敦的邮船。这 个年轻的发明家容貌清秀,显得有些腼腆,好象是个怕羞的姑娘。他小心翼 翼地守着一只大箱子,寸步不离,就象里面装了什么无价之宝一样。

  邮船徐徐离开码头。马可尼望着意大利海岸消失在身后,神情无比兴奋, 他就要去英国,他的发明就要见世面啦!天边出现一片玫瑰色的朝霞,他仿 佛看见未来在向他微笑,向他招手。

  这个意大利青年发明家,就这样登上了新的征途。

  马可尼出生在意大利北部的波伦亚城。父亲是个农庄主,母亲是爱尔兰 一个贵族的后代。马可尼的血统有一半是英国的。

  马可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尤其喜欢阅读物理学方面的书籍。赫兹发 现电磁波的时候,马可尼十四岁。

  马可尼十六岁那年,有个叫李奇的老师送他一本电学杂志。李奇也是研 究电磁波的,对赫兹实验的原理和意义理解得很深,无线电史册上记载着他 的研究成果。马可尼按照老师的要求,仔细阅读了杂志上那几篇介绍赫兹实 验的通俗有趣的文章。他激动万分。在李奇的指导下,他在学校做了一些电 磁实验。后来,他在家里也做起实验来。父亲看见儿子整天摆弄线圈、电铃 和一些古怪的玩意儿,很不以为然,由于母亲的袒护,马可尼才没有受到父 亲的干涉。

  第二年,马可尼十七岁。他一面实验,一面大量收集资料。从布冉利、 洛奇、台思拉这些大师的研究成果,直到一些不著名的人的文章,他都千方 百计地找来了。马可尼钻研了整整一年,把这些先进者的见解和得失弄清楚 以后,成了一个小专家。他决定把各家的长处综合起来,用在自己的装置上。

  他在波伦亚附近父亲庄园的楼上潜心实验。楼上有一张小长桌,推开桌 子旁边的窗户,可以看到花园里的玫瑰和远处的群山。马可尼在这张小长桌 前度过了少年时代的许多日日夜夜。

  他经历了很多次失败。父亲常常嘲笑他是个“不切实际的空想家”,他 毫不气馁。1894年,他二十岁的时候,终于取得了初步的成绩。有一天,他 把母亲请到楼上的实验室里来。小长桌是他的实验台,上边摆着一台简陋的 收发报装置。马可尼一按电钮,就从楼下客厅里传来一阵铃声,而楼上和楼 下并没有导线相连。这是马可尼第一次实现无线电信号传送。母亲看见儿子 的研究有了成绩,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晚上丈夫回家,她把丈夫动员上楼, 叫儿子当场表演。父亲看见“空想家”搞出点名堂来了,也很高兴,但是他 没有说什么。

  从这次以后,马可尼买试验器材,再也不用偷偷向母亲要钱了。

  1895年夏天,二十一岁的马可尼在父亲的花园里进行了一次非常成功的 电磁波传递信号实验。他用的发射装置,是李奇改进的火花式发射机;接收 机带着一根天线,同波波夫的很相象,其中金属屑检波器是洛奇改进过的那 一种,另外还有电铃和电池。

  同年秋天,马可尼把电磁波的传送距离扩大到二·七公里。他把火花式 发射机放在村边的小山顶,天线高挂在一棵大树上。接收机却安放在家里的 三楼。一个同伴给他当助手,在小山顶发报,他在楼上接收。对方发送信号 的时候,接收机的电铃能够清晰地发出响声。实验取得了成功。

  马可尼渴望进一步进行试验,由于缺少经费,他向意大利邮电部写信, 请求资助,但是没有得到支持。

  为了使无线电能够有实用价值,能够为人类服务,二十二岁的马可尼告 别亲人,登上了新的征途。

  “把鸡蛋立起来了”

  马可尼踏上了陌生的英国国土。

  他不喜欢伦敦的浓雾和黑烟,很不习惯大都市的忙碌和喧闹。这里没有 地中海那种和暖的气候,更没有意大利的绮丽风光。但是,他还是被伦敦吸 引住了。因为他到英国来的目的,不是为了旅游,而是为了寻求发展无线电 的机会。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