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_多人【完结】(661)

  走进清华大学之后,华罗庚仅用一年半的时间,便攻下了数学系的全部 课程。他还自学了英文、德文和法文,并且先后在欧美、日本等各国数学杂 志上发表了十几篇关于数论方面的论文,引起了外国数学专家的兴趣。这位 年仅25岁的青年所表现出的惊人才华,使清华园里的教授们再也不能沉默 了,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清华大学决定破格提拔华罗庚为助教,让他讲授 微积分。这位只有初中学历的青年学者,终于登上了高等学府的讲坛。熊庆 来对华罗庚更加信任,每当他遇到解不开的难题时,就会一边用铅笔敲着自 己的前额,一边朝隔壁喊:“华先生,请你来一下,帮我看看这道题怎么解 呀!”

  1936年夏,在学校推荐下,中华文化教育基金委员会保送华罗庚赴英国 剑桥大学学习。

  宁静、美丽的剑桥,是世界闻名的大学之城,在剑桥的一座大厦里,有 一把高背座椅,那是当年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者坐过的地方,如今坐着声名 赫赫的英国数学家哈代。当华罗庚来到剑桥时,碰巧哈代正去美国讲学,临 行前留下话,表示华罗庚可以在两年内拿到博士学位,而一般人至少也需三 年。可见哈代对华罗庚已是另眼相待了。对在剑桥的求学者来说,“博士” 是梦寐以求的头衔,凭着这块名牌大学的金字招牌,回国后可以终生有靠。 但是,为了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必须交纳巨额学费,而且只能选择有限的课 程学习,而华罗庚却渴望同时攻读七八门课程。经过一番慎重思索之后,华 罗庚决定只以“旁听生”的身份进剑桥学习,当别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时, 他回答:“我来剑桥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

  剑桥当时有“世界数学中心”之称,在这里云集了各国的数学专家。华 罗庚参加了一个有名的数论专家研究小组,主要研究堆垒素数论中的问题。 在剑桥的两年时间里,华罗庚向华林问题、塔内问题、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 问题发起一连串进攻,接连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在对塔内问题的研究中,还 发明了一个重要定理,被人称之为“华氏定理”。这个问题著名数学家哈代 过去也曾研究过,并且认为已无法继续攻进。他还把这个观点写进了一部即 将出版的著作。当他从美国回到剑桥后,得知华罗庚的研究结果时,高兴地 说:“太好了!你的发现很重要,这回我的著作非改不可了。……”

  在剑桥的最后一年,华罗庚的《论高斯不完整的三角和估计问题》发表, 19世纪欧洲数学之王高斯提出的问题,被年轻的华罗庚彻底解决了。这篇论 文轰动一时,华罗庚出色的成就赢得了各国数学大师的一片赞扬。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消息传来,华罗庚在剑桥再也无法安心工 作。按计划,第二年他应苏联科学院的邀请访问苏联,此刻他放弃了继续逗 留国外的计划,提前整理行装,回到多灾多难的祖国。

  三、烽火年代

  1938年,华罗庚被西南联合大学聘请为教授,一家人在昆明重新团聚。 战时的昆明,物价飞涨,货物奇缺。华罗庚一家人的生活十分艰难。为了养 家,华罗庚这个大学教授被迫改名换姓,偷偷到中学去兼课。为了躲避敌机 的轰炸,华罗庚一家挤在昆明郊外名叫黄土坡的小村子里。由于无钱把妻子 送进医院,华罗庚的第三个孩子就降生在破旧的茅屋里。“就叫华光吧!我 们家的钱又花光了!”华罗庚半是辛酸半是幽默地给儿子取了名字。

  为了使华罗庚专心致力于教学研究,妻子吴筱元担负起全部的家务。她 精打细算安排全家的衣食起居,为了省钱,她宁愿自己跑很远的路去挑水, 并且亲自做全家人穿的鞋子她还抽空为商店绣些小手巾,挣点零钱贴补家 用。有时,夜深人静,当她忙完家务后,还主动帮丈夫抄稿子。正是有了这 位贤内助的全力支持,华罗庚才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对于妻子的功劳,华罗 庚总是念念不忘的。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华罗庚不仅忍受经济上的困难,而且生命安全没有 保障,几乎每天都有日寇轰炸的空袭警报,即使躲进防空洞,华罗庚依旧钻 研数学。有一次,敌机将防空洞震塌,华罗庚被埋在土里,幸亏脸露在外边, 在别人的帮助下,费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从土堆里拉出来。

  艰难动荡的生活,迫使一些教授自谋生路,有的改行经商,有的跑到国 外,而华罗庚却没有向生活屈服,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他竟先后写出 20 多篇论文,并于1941年完成第一部数学专著《堆垒素数论》。可他没有料到, 这部凝结着他数年心血的重要著作,送给中央研究院之后,没有出版竟然丢 失。随着第四个孩子的出世华罗庚家中的生活更为艰难,长女华顺虽然只有 十几岁,但挑水、磨面样样都干。有一天,她不小心将近视眼镜摔碎了,父 母竟无钱再给她买一副新眼镜。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华罗庚高兴得又抽起了香烟。然而,当人民还 没从战争的创伤中康复的时候,腐败的国民党又挑起了内战。进步的知识分 子奋起反抗,反饥饿、反内战,要民主、要自由的浪潮风起云涌,冲击着国 民党的黑暗统治。不少大学教授也走出书斋,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民主运动中 去,华罗庚的好友闻一多就是其中的一个。

  1946年3月,苏联科学院用英文出版了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并邀 请他访问苏联。闻一多听说后非常高兴,鼓励华罗庚“千万不要错过了这个 机会”。在去苏联途中,华罗庚乘坐的飞机在伊拉克的雪山顶上被困,他请 求国民党驻德黑兰大使馆帮忙。大使馆的官员不但置若罔闻,而且冷冷地对 他说:“到苏联去,你红帽子已经戴上了!”华罗庚听后十分生气,挥笔写 下一首诗发泄胸中的不满。后来在驻德黑兰苏联大使馆的帮助下,才乘一架 运输机到达斯大林格勒。他在苏联各大城市参观访问了三个月,回国后冒着 生命危险在昆明青年会的阳台上,为数千名大学生做了题为“访苏三月记” 的报告。中共地下党组织为保护华罗庚免遭国民党特务的暗害,事先做了周 密的安排。闻一多听了报告后,对华罗庚大加称赞。同年6月,国民党加紧 内战准备,昆明战云密布,形势紧张,不少人先后离开昆明。华罗庚在临行 前叮嘱闻一多:“多加小心”。然而,没过多久,他便从报纸上看到闻一多 惨遭杀害的消息,不禁流下了悲愤的眼泪。闻一多生前送给他的一枚图章, 他一直珍藏在身边。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