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_多人【完结】(665)

  维克吾师:

  示悉已多日,因向多方接洽,致迟复,幸勿见责。

  恭光 (即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先生盼,师有一自传来,如此办事可较 易。我们准备向科学院方面推荐……

  关于卖书问题,还无回音。

  此复 即请

  文安!

  师母前致候

  生

  罗庚百拜

  五○·十·十八

  经过华罗庚多方奔走,北京商务印书馆很快便聘请王维克担任审议员。 王维克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工作后,华罗庚唯恐老师人生地疏,不免寂寞孤独, 便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多次到住所探望,还专门开汽车将老师接到自己家中 设宴招待。华夫人亲自下厨作一桌家乡菜。师生二人开怀畅饮,王维克颇有 感触地说:“从中国的数学发展中来看,国人本是富于数学头脑的,别的方 面的天才也很多,可惜这些天赋很高的人,在家庭、学校、社会,起初不被 人认识,譬如松苗不被认为松苗,而认作蓬蒿一样;后来或因职业太苦而无 暇发展、或因生活太舒适而自甘堕落;也有因为贪多务得,而分散了心力的, 以致于使得天才消失尽了;唯有你——顽强地、茁壮地成长起来了,成为凤 毛麟角般的佼佼者!叫我怎能不逢人就夸奖你呢?”听到最后两句话,华罗 庚笑着摇摇头。

  1952年4月,王维克因患直肠癌在金坛去世。华罗庚闻讯泪如雨下,他 立即写信向师母陈涉致哀,并拜托妻弟代表自己前往老师灵前吊唁。在此之 后,他还始终如一地照顾王维克的家属,他这种知恩必报的优秀品质,令人 钦敬不已。

  对于另一位恩师熊庆来教授,华罗庚也是如此。

  新中国成立前夕,熊庆来赴巴黎参加联合国教科文会议。在开会期间, 不幸因患脑溢血而半身瘫痪。后经过治疗基本恢复健康,但拖着病体,独自 客居巴黎,又要为生计而工作,那一种寂寞愁苦是可想而知的。不久,从大 洋彼岸传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熊庆来心中充满矛盾,身为一个饱尝了漂泊 海外辛酸的老科学家,他多么希望立即飞到祖国怀抱,为新中国的建设增砖 添瓦,但从广播中得知共产党正在领导人民开展思想改造,对于像自己这样 一个与旧中国有过千丝万缕联系的人,不知共产党是何种态度,归国之后能 否发挥自己的专长。因此,尽管接到华罗庚接二连三催促他尽快回国的来信, 但他仍然疑虑重重,迟迟未能动身。就在他犹豫不决之际,忽然收到远在国 内的妻子的来信,告诉他华罗庚以数学研究所的名义,请国务院专家局将他 的妻儿老小从昆明接到北京,这个消息使这位历尽沧桑的老教授热泪纵横, 所有顾虑烟消云散,他立即打点行装踏上归途。

  1957年6月8日,熊庆来乘坐飞机抵达北京。吴有训、严济慈、华罗庚 在北京西郊机场已等候多时。他们看到熊庆来走下飞机,立即迎上前去握手 寒喧,阔别多年的师生重新相聚。

  熊庆来回国时,脑溢血后遗症尚未痊愈,华罗庚立即请来医生为他治疗。 尽管公务繁忙,但是每隔几天,华罗庚总要登门拜望老师,而且搀扶老师上 下楼梯,这种无微不致的照顾,深深感动着熊庆来及周围的人们。当熊庆来 身体状况好转之后,华罗庚立即邀请熊庆来在自己领导的研究所担任研究 员,对此,熊庆来感慨万端,他给海外的故交写信说:“我以残废之身在巴 黎过着清苦的生活,工作只是为个人生活,久留异国,殊无甚意义。……数 学研究所华罗庚所长与我相知深厚,知我有归意,即密切联系,恳切邀请我 参加所里的工作。数学所工作人员多为旧交,相见如故。昔日清华数学系学 生只有数十人,现在大不相同了。”

  熊庆来在数学分析方面是中国的权威,他尤其擅长复变函数论。归国之 后,他不顾年老体弱,在搞研究之余,仍致力于教育,不知疲倦地为祖国培 养数学人才。在他的倡导下,北京组织了函数论讨论班。为了表彰他的功绩, 1962年9月4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政协礼堂举行盛大集会,庆祝熊庆来教 授七十寿辰,在这次大会上,华罗庚在讲话中说:“熊庆来教授循循善诱、 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和工作作风,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1969年,正当中国大地风云突变,动乱骤起,风烛残年的熊庆来经不起 这场空前未有的动乱的冲击,高血压病日渐沉重,不久在北京溘然去世。华 罗庚从外地回京,闻此恶讯,顿时双泪横流,当他得知熊庆来的遗体已运往 八宝山公墓准备火化,立即不顾旁人的劝告和旅途劳累,乘车赶到八宝山, 拄着拐杖来到焚化间,怀着一腔悲痛,掀开一具具尸体的盖面布,终于见到 了熊庆来枯瘦的遗容,他对着恩师的遗体深深鞠了三个躬;最后含悲离去。 为了纪念这次诀别,华罗庚还写了一首长诗《哭恩师》。

  六、撒播科学的种子

  那还是在 1947年前后,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的华罗庚与 冯·诺依曼、歌尔德斯坦等人交往甚密,当时冯·诺依曼正在设计世界上第 一台存储程序的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他不仅让华罗庚参观了他的实验室, 而且经常与华罗庚讨论有关的学术问题。就是从这一刻起,华罗庚心里萌生 了回国后也要在中国开展电子计算机工作的念头。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电机系的电讯网络研究室被 撤销。原研究室主任是清华大学电机系电讯网络专家闵乃大教授,另外两名 成员一个是电机系毕业生王传英,一个是刚从英国爱丁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的夏培肃。华罗庚便表示愿请这三个人到数学研究所搞电子计算机。三个人 经过慎重考虑,表示愿意从事这项工作。华罗庚将三人请到家中,兴致勃勃 地向他们讲述了自己的想法,就这样,中国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正式 成立。1956年春,由毛泽东主席提议,在周恩来总理的领导下,国家制定发 展科学的十二年远景规则,把开创我国的计算机技术事业等项目,列入四大 紧急措施之一。华罗庚担任计算技术规划组组长。为了能使未来的规划博采 各国之长,制定规划之前,华罗庚主持召开了一系列报告会。著名科学家钱 学森、陈建功等都在会上作了报告。大家就中国计算机技术应该如何发展的 问题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华罗庚详细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根据当时的国情, 决定以“先集中,后分散”作为拟定新中国计算机技术发展规划的原则。经 过几个星期的紧张奋战,我国计算技术发展规划产生,此规划经中央批准后, 华罗庚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主任,与其他14名副 主任委员一起携手合作,着手创建中国计算科学研究的专门机构。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