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_多人【完结】(852)

  一次,有一个卖药的,见李时珍在寻访草药,就从药袋里取出许多药, 向他介给说:“这是常山,可以治疟疾;这是麻黄,可以治喘病;这是黄连, 可以治痢疾;这是三七,可以用来止血……”

  提到三七,李时珍记得这种药在历代本草都没有提到,于是李时珍进一 步采访四方,研究三七这种药。

  三七,又名金不换,是一种贵重药品。李时珍发现三七是军中的金疮要 药。该药生长于广西南丹诸州番峒深山中,是近几年才发现的药物。李时珍 在行医中发现三七治疗跌打损伤的功效很突出,所以他考察了三七的产地、 形态特征、气味、主治、用法,将它收入《本草纲目》中,并指出三七能治 一切血病,尤其对于出血和瘀血具有显著的效果。同时,他把《濒湖集简方》 中八个三七用方编入[附方]中。他说:三七根气味“甘、微苦,温,无毒。” 有人讲三七又名山漆,是由于它能愈合刀伤创口象漆沾东西一样,故而得名, 李时珍认为它很有道理。这种药只要把它嚼烂,敷在伤口上,出血马上就能 停止,青肿也会随即消散。

  《本草纲目》行世以后,李时珍的这一重大发现迅速得到推广,三七被 医生们普遍采用,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血症。“云南白药”的主要用药就是三 七。而现在,三七更广泛地应用于战伤救护和外伤科、妇科、内科等多种疾 病的治疗,近年来,发展为心血管病的常用药。三七这一珍贵药物的应用价 值和经济价值已经越来越大。这些,都应当有李时珍的一份功劳。

  李时珍带着徒弟庞宪和儿子建元,从蕲州出发,历尽风霜,长途跋涉, 进行实地考察。许多药物蕲州一带找不到,就去外地找,南方不生长,就到 北方采。

  第一次查访花了他整整三年的时间。李时珍屋里放满了各种各样的动植 物标本,挂满了绘有鸟、兽、虫、草的图画,连他的院子里,也种着名目繁 多的药草。

  在他三十八岁那年,他到了楚王府,后来又到了京都太医院。在那里, 他没有追随当时的风气,讨好皇家,炼丹随和。而是一面争取国家对他编修

  “本草”这一工作的支持,一面饱览古代医学典籍,研究在民间很少见到的 名贵药材和进口药材。这使他大开眼界,帮助他积累了更多的知识。

  当时的朝廷,可以花费巨资炼丹以求长生不老,却不愿拿出一点点资金 支助李时珍作非常有价值的实际工作。

  李时珍知道一切都需依靠自己去成就这番艰难的事业。于是他任职一年 后,便弃官回乡了,决定集中精力实现宏愿。

  在李时珍南归途中,他念念不忘本草,随时为重修本草收集材料。他看 见北方的车夫常常带着一种叫旋花的粉色小花,就问他们为什么?车夫告诉 他,这是“暮归煎汤”饮用的。因为他们是干力气活的,这草每晚煎汤饮下, 可以舒筋活血,补气长力。李时珍从车夫身上找到了旋花的效用,并收入《本 草纲目》。

  回到家乡,李时珍一面行医,一面正式编修《本草纲目》,由于经过实 地查访,又到京都开阔了眼界,因此工作开始进行得很顺利。几年后,李时 珍又发现了许多不很清楚的地方,于是,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 (1565年), 已经四十七岁的李时珍,又开始了第二次外出查访。

  登山爬岭,对于已四十七岁的老人来说,实在是很辛苦,但是一想到许 多病人还在受病痛的煎熬,许多药局还沿袭着旧本草的错误,他便又抖擞精 神出发了。

  第二次外出查访,费去了四五年时间,他作了多次远程旅行,足迹遍及 长江南北。到过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安徽、江苏、河南等地。他们餐 风露宿,身上带着一点干粮,饿了就啃一口干粮,渴了就捧一捧山水,摘一 点野果子。无论山有多,路有多险,丛林有多深,危险有多大,哪儿盛产药 材,他们就往哪儿走。困了就席地而卧,采来了药便小心地晾晒,精心保存, 这种艰辛的披星戴月的生活,没有使这位50多岁的老人屈服,相反,却使他 相信,只要努力,没有达不到的目标。

  经过这次查访,李时珍又找到许多药物,并搜集了许多民间单方和书籍 文献,这才回家埋下头来编修《本草纲目》。

  他计划编修的这部书,要求图文并茂,这就需要制作许多幅药物形态图。 再加上把手头有几百万字的笔记,外出查访的资料,整理成条理分明的一部 药典,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尽快把这部巨著编修出来,李时珍白天除了行医外,利用一切时机伏 案工作,没有一刻的轻松。同时,他还动员全家人一齐动手:有的抄写、有 的绘图、有的校对。到了夜晚,李时珍立刻翻阅笔记,整理查对,为第二天 的工作做好一切准备。日以继夜,夜以继日,李时珍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医学 上。繁重的工作使一个健康年轻的人都深感疲倦不堪,而他却仍然坚持着, 从不放松一个细节。是他对事业的热爱和那份责任心促使他付出了远远超过 他当时年龄的人所能付出的精力。

  一稿完成,又经过三次修改。大约在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年),这部 凝结着李时珍一生心血、汇集和总结了古今药典精华和广大劳动人民药物知 识的药物学巨著的《本草纲目》,终于完稿了。30年左右的辛苦劳动,李时 珍送给人一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礼物——《本草纲目》。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