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学泰斗周汝昌传:红楼风雨梦中人_梁归智【完结】(174)

  严中于2004年10月12日给笔者来信中有这样的话:

  周先生的人品,我认为像他这样的“书呆子”,当今红学界还没有第二人,过去有蔡元培和胡适之。因此,我在《 红楼续话 》第195页发出感叹:“至于周汝昌先生的人品……还有几个能有这样的胸怀和雅量呢?”我和周先生一个“主北”,一个“主南”(指周汝昌认为曹雪芹写《 红楼梦 》取材曹家在北京的生活较多,而严中主张取材曹家在南京的生活较多——引者),但我们二十多年来的师生关系一直相处得很好,不仅是“忘年交”,而且是“莫逆交”。周先生和我的某些学术观点不同,但支持我的观点的许多材料是周先生告诉我的,比如康熙南巡时给曹玺的寡妻李氏题“萱瑞堂”匾额就是《 红楼梦 》里“荣禧堂”的原型等等。我们通信达300多次,无话不谈。这是我一辈子没有遇到的。在我的交往经历中,没有一个人能像周先生这样容纳别人的观点。对王国华,对霍国玲(《 红楼解梦 》的作者——引者 ),周先生都表示鼓励,但不等于周先生完全同意他们的学术观点。

  如果谈及周先生在中国文化史和学术史上的地位,我认为他是可与钱锺书先生并肩的。

  还有一件小事也可一提。苏州的贾穗对周汝昌的观点很不认同,写文章批评周汝昌和刘心武,特别是《 一篇贬人扬己的歪曲历史之作 》,对周汝昌大张挞伐,颇有“火气”( 胡文彬先生曾向笔者谈起此文投稿《〈 红楼梦 〉学刊 》最后得以发表的种种内幕情况 )。严中则针锋相对地写了对贾穗此文的“五评”予以反驳。但后来贾穗英年早逝,其遗孀将贾穗的遗文结集出版,其中当然包括了批评周汝昌的文章,严中却帮助推销文集,并且寄给周汝昌一本,还请周汝昌写信给贾穗的遗孀表示慰问。而周汝昌也真写了一封信。贾穗的遗孀收到信后十分感动,回信说没有想到周先生如此宽宏大量,如果小贾活着,也不会再那么尖刻地写文章了。

  作家刘心武( 1942年生 )从发表论文《 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 》( 1992年第2期《〈 红楼梦 〉学刊 》)以来,就不间断地以秦可卿为中心研究《 红楼梦 》,先后出版了《 秦可卿之死 》( 北京华艺出版社1994年5月出版 )、《 红楼三钗之谜 》( 华艺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 )、《 春梦随云散 》(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 )、《 画梁春尽落香尘—— 解读〈 红楼梦 〉》(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 红楼望月 》( 太原书海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 ),2005年则在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 百家讲坛 》作系列讲座,终于发展出备受争议但也颇有影响的“秦学”。

  曹雪芹写《 红楼梦 》,带有强烈的家史、自传性质,由于曹家的特殊身份,其家世盛衰演变的背景又和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政治风云复杂地牵扯在一起。更由于曹雪芹原著八十回后原稿未传,又采取了“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特殊写法,脂批则有某些隐约提示,使《 红楼梦 》成了“空筐结构”和“召唤结构”,有了无限的阐释空间。但这个阐释的“度”如何把握,那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尾声新雨旧雨“二三子”(7)

  刘心武从对秦可卿的观察开始,逐渐深入康、雍、乾三朝的历史秘辛,提出了一整套看法。由于他主要是一位作家,并不是专职研究人员,这使他的研究较少受长期形成的一些“正统”思路的影响,当然“八股调”也较少。但同时,在某些研究者看来,似乎他的研究想象的因素较多,不太合乎所谓“学术规范”。因此,从“秦学”问世以来,在“红学界”中一直是批评的声音较多,而赞同的声音较少。比较有代表性的商榷文章,是上海红学家陈诏( 1928年生 )发表的一篇《 也谈秦可卿的出身问题——与刘心武同志商榷 》( 1994年第2期《 红楼 》)。后来陈诏又说:“由于刘心武同志是著名作家,而他的观点又颇新奇动听,所以他的文章引起广泛的注意,曾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在红学界,很少有人认同他的意见。”

  一直对刘心武给予支持的只有周汝昌。《 秦可卿之死 》这本刘心武出版的第一本红学著作,就是周汝昌题签并作序的。在序言中,周汝昌谈到,他注意刘心武的红学研究,是从刘心武发表在《 团结报 》上的“红楼边角”开始的,“我见他能论到雪芹如何写帘幔,如何写雨雪,如何写那不为人重的小丫头……”,而这些读红心得与那些教条八股的评论( 周汝昌称为“十六字真言”,即:“形象鲜明,性格突出,语言生动,描写深刻” )大异其趣,“是他在潜心寻究雪芹的笔法”,并认为“中华的笔法是技巧,但更是境界”,西方的“叙述学”一类,“离境界还好远呢”。而到后来,刘心武由“笔法”转向考证秦可卿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意,这更引起周汝昌的认同:

  这更使我想到我曾说过的一点意思:所谓“红学”,是由《 红楼梦 》本身的特点发生的,是读它的人“读出来的”,而绝非掉自天上,或“黄袍加身”式地从外边拉过来强加于它的。小说家除了念那“形象……性格……”的真言之外,许不许应不应思索一些别的问题?心武是不是在这儿落入了“红学考证派”的“泥坑”里去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