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从历史的偏旁进入成都_冉云飞【完结】(39)

  谙熟历史的诸葛亮充分意识到蜀锦对于蜀国的重要性,秦得巴蜀,以控楚地,然后得全国;刘邦因得“天府之土”才得完成汉朝建鼎之业。打败对手建立自己的基业,当然少不了蜀地丝织品在其中的资助作用。以至于诸葛亮面对蜀国的危局,不无感慨地说:“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不只是打仗需要蜀锦换来的银两,而且就是魏、吴来做生意,看重的也是蜀锦,故南朝刘宋人山谦之的《丹阳记》提及蜀锦时便说道,“历代尚未有锦,而成都独称妙,故三国时魏则市于蜀,吴亦资西蜀,至是乃有之”。蜀国能在军事力量并不强于魏吴两国的情况下,独力支撑与魏吴两国抗衡那么多年,成都丰饶的物产功不可没,而蜀锦便是其中最重之“功臣”。

  蜀锦的佳妙就像其他方面的繁盛一样,唐宋两代是其制作工艺及其影响,包括能发挥作用的最佳时代。因为这两个朝代,成都一直处于全国各方面发展的中心。奢侈也许不能代表社会的普遍状况,但它恰好能说明那个时代消费最顶尖级的人物,对某一物品的喜爱所能达到的工艺及美学高度。那么在我们看一看那些有权有势的奢靡者们是如何享受成都地区的丝织品尤其是蜀锦的之后,你就会觉得,我谈到的唐宋两朝代表蜀锦最辉煌的时代所言不虚。当然这只是判定标准的一方面,如果没有大规模的民间织锦工艺的提高,而只有少数人所需要的奢侈,就不可能迎来真正的繁荣,因为每一个朝代的奢侈者们,总会想尽一切办法将他们所喜爱的某种物品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以便满足其前无古人的独占之感,但一个时代某一事物的普遍繁荣却不能据此获得。

  唐玄宗其实并不比别的皇帝更荒淫无耻,生前他靠皇上的威严使盛唐气象显出短暂的光环,但死后他靠的是杨贵妃来传诸久远。在这种过程中,他的贪玩好乐显出特殊的本领,因此四川方面也就迎合他的嗜好,送了一件织造得很精巧的丝织背心给他,其费百金;同时送予他的织成“兰亭集”的文字锦,被其视作“异物”一样,和雷公锁、犀簪、暖金等珍藏在皇宫里。其子孙唐中宗自然能在奢侈上赶超其前辈,安乐公主出嫁时,向四川勒索一条“单丝碧罗笼裙”,系用“细如发丝”的金线织成花鸟,鸟雀很小,但织出眼、鼻、嘴、甲,“正视旁视,日中影中,各为一色”。后来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奢靡成风。制度性的腐败是不需要多少智商的,它只需要你大胆。到唐宣宗时他告诫自己的臣下说:玄宗时,内府饰有金雀的锦袄只有两件,一件为其自用,一件为贵妃用,现在你们家家都有了。

  如果唐代用奢侈的个案来显现蜀锦的技艺之高超,因而显示民众被剥削的程度的话,那么整个宋代则是一种由于军费开支甚大,且各种苛捐杂税繁多,因此把蜀锦给国家当作一种充实国库,满足官僚用度的方式。宋代百多万的常备兵,需要给养,打仗时也需要战马,而战马大多来自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而要得到战马便必须拿上等的锦缎布匹去交换。宋代川峡四路计征收569589匹官布,成都府路为554739匹,占川峡四路官布的97%(《宋会要辑稿·食货志》),可见统治者对成都府路搜刮之苛酷。宋朝每年国库总入的锦绮、鹿胎、透背等高级丝织物共9615匹中,四川织造的为1898匹,占总数的20%,岁入147385匹绫中,四川织造的为38770匹,占总数的26%。每年上供锦绮、鹿胎、透背的1010匹中,四川织造的为759匹,占74%;绫44906匹中,四川为14456匹,占32%。每年诸路合发紫碧绮180匹,锦1700匹,全部由四川供应(转引自贾大泉《宋代四川经济述论》)。

  鉴于这样,完全去民间进行搜刮,就不能完全满足上峰的要求,因此执掌成都的吕大防便于1038年官办集中生产,统一管理的织锦工场——锦院。锦院之规模包括拥有117间房,154台织机,583名工人(包括军工和募工),每年生产锦1500匹,其中额定上贡锦690匹。但由于官办效率低下,总是亏损,最终只得重新让民间织机户再为官家织锦。到了南宋末年,民间织机户也多为官家逼得破产,只不过尚能维持一种即将衰败的荣誉而已。后来虽也还有蜀锦衣被天下之说,但那毕竟不可与蜀锦在唐宋两朝的主导地位相提并论。盛筵不再,此之谓也。锦官城的织布机偶尔在历史的书页中发出几声闷响,如此而已。

  第六章 暗藏在帝国的边缘

  除了诱惑之外,我什么都能抵抗。

  ——王尔德

  朝廷治,则蜀不能乱;朝廷不治,则不惟蜀为不顺,其四方藩镇之不顺,亦有不下于蜀者。

  ——张唐英

  对朝廷的小范围模仿

  四川的地势走向,地形结构,在整个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它处于巨山大川的四面围堵封锁之中,被屏蔽在远离海洋的内陆之地。四川的地形主要由高原区和盆地区两部分组成,西部是高原区,平均海拔在三千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而东部则为盆地区,是四川盆地。盆地四周则分别为四山“保护”起来:西部为邛崃山,东部为巫山山脉,南部为云贵高原的延续部分,北部为大巴山。而成都平原更是地处四川盆地的核心地带,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此相应的是,它自然而然地成了四川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乃至方言地理上的核心。成都出川,在古时要么越过剑阁天险,经过艰危的路途,行程漫漫,最后才通过金牛道,抵达陕西,或者再闯荡各地。要么就只有勇闯另外一个门户——夔门,那里滩多水急,出入蜀地甚为不便,在那里不落得葬身鱼腹,已经是很大的福气,至于受点并无大碍的惊吓,当然就是家常便饭。夔门虽险,但却成了许多出川做官特别是做生意的人,没有机会成本的唯一选择,舍此之外,别无他途。这就是我们通常在史书中频频触目的、桀骜不驯的出入蜀地的唯一水道——古称峡路。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