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皇权悲剧_黄进华【完结】(106)

  建安元年(196年),富有远见的军阀曹操率兵西进,把汉献帝控制在手中。随后,他打出“汉献帝”这块招牌,“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优势,很快就扫平北方,最后只剩下刘备和孙权还能够同他抗衡。

  当时,汉献帝名为“皇帝”,实际上只是曹操的傀儡。对曹操,伏皇后非常害怕,就给父亲伏完写信,让他设法杀曹操。没想到,伏完是一个大草包,一直“不敢发”。没多久,事情败露了,伏完也就真的“完”了。随后,曹操派御史大夫郗虑、尚书令华歆率兵入宫,逮捕伏皇后。伏皇后惊慌失措,披散着头发,光着脚丫子,哭着哀求自己的丈夫:“陛下,您不能救我一命吗?”可是,汉献帝也是一个“孬种”:“我也不知能活到什么时候?”千般无奈、万种委屈,尽在一言之中!

  不久,曹操让汉献帝封他为魏王,建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建立了一个俨然新王朝的“魏国”,离当皇帝就差一步了。于是,江东的孙权便上表劝他当皇帝,曹操看后一笑:“孙权这小子挺鬼,想把我放到火炉上去烤呢!”原来,曹操之所以不当皇帝,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称帝的时机还不成熟;反正“枪杆子”掌握在自己手里,汉献帝只是一个傀儡,自己随时都可以将他废掉,取而代之。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刚刚病死,他的儿子曹丕就迫不及待了,让汉献帝把皇位“禅让”给他,曹丕正式当上了“大魏皇帝”。随后,刘备、孙权也先后做上了“大汉皇帝”和“大吴皇帝”。当时,魏、蜀、吴三国鼎立,这三个王朝的皇权都是实实在在的,因为他们分别拥有自己的军队。

  清朝末年,光绪皇帝经常长吁短叹,说自己“不如汉献帝”,是又一个因为没有军队作为“保护神”而大权旁落的典型。

  在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列强乘机蜂拥而入,明目张胆地划分“势力范围”,企图瓜分中国。面对如此险恶的局面,光绪不愿做一个“亡国之君”,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六月下诏“明定国是”,开展变法维新,史称“戊戌变法”。

  乍看起来,这场变法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类似,也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可是,日本的明治天皇大权在握,特别是掌握着皇权的守护神——军队,而光绪则是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实权都掌握在超级女皇——慈禧太后的手中,军队更是由慈禧牢牢控制。

  总之,光绪没有多少实力,他手中的皇权是虚幻的。由虚幻的皇权来领导“戊戌变法”,犹如无根之木,怎能不失败?

  没多久,光绪就招架不住了。在走投无路时,他急忙派人携带密旨,向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求救。不过,康、梁手下无兵无将,一接到密诏,只能抱头痛哭,想不出什么“良策”。最后,在万般无奈之际,康有为等人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新建陆军督办”袁世凯的身上,企图利用他手下的7000名“新建陆军”作为光绪和变法运动的“守护神”。

  于是,康有为派谭嗣同连夜拜访袁世凯,请他发兵诛杀荣禄,包围颐和园,软禁慈禧。那袁世凯也是一个两面派,当面说得非常好听,称颂光绪是“旷代之圣主”!

  谭嗣同一走,袁世凯可就再也睡不着了,反复思量着下一步该怎么办。当时,光绪只是一个“傀儡”,手中并没有多少实权,维新派也都是一些白面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反之,慈禧势力强大,得到了大部分朝臣和各省督抚的拥戴,她的亲信、直隶总督荣禄又掌握着聂士成、董福祥两军,还有淮军、练军几十个营,以及北京的八旗兵。但是,一想起光绪过去对自己的“天高地厚”之恩,袁世凯又有些于心不忍。

  忽然,他的心头一亮,想起了曹操的名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无毒不丈夫”,最后,袁世凯狠了狠心,决定出卖维新派和光绪,投靠慈禧。

  所以,孤立无援的光绪和维新派立刻遭到了“灭顶之灾”:光绪被软禁在瀛台;康有为、梁启超亡命海外,谭嗣同等“六君子”惨遭杀害。就这样,一场关系中国命运的变法运动被扼杀了,“老态龙钟”的中华帝国又一次失去了焕发青春的机会。

  戊戌变法的失败,再一次证明了一个“真理”:在皇权专制时代,没有军队的权力是虚无缥缈的,而虚幻的权力最终将一事无成。

  专制帝王的“法宝”—攥紧“枪杆子”

  西方大哲学家黑格尔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在东方各国,从古到今只有一个人(指专制帝王)是自由的。”在中国,这个全国惟一的“自由人”自称为“朕”,“朕”之所以能成为“朕”,依靠的不是真理和正义,而是手中的屠刀。

  古人云,“多行不义必自毙”,说这话的人是春秋时的郑庄公。

  当时,郑庄公有一位亲弟弟共叔段,在母亲武姜的支持下,积极扩充军队,企图夺取国君之位。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