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皇权悲剧_黄进华【完结】(81)

  第二天,在王守澄的指使下,神策军军官豆庐著突然入朝告密:宋申锡与晏敬则等人图谋拥立漳王为皇帝!

  唐文宗一听,就知道宋申锡行事不密,走漏了消息。怎么办?眼下,文宗只能和宋申锡“划清界限”,要不然就可能“惹火烧身”,牵连到自己!一想到这里,文宗“勃然大怒”:“竟有这种事?”王守澄不容皇上喘息,要“乘胜追击”:“宋申锡大逆不道,请陛下立即下诏,全城戒严,搜捕逆党,并抄斩宋申锡的全家!”

  一想到宋申锡马上就要“人头落地”,文宗可就犹豫了,实在是有点不忍心。

  刹那间,大殿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

  也许是宋申锡命不该绝!这时,大宦官、飞龙使马玄亮正好在旁边,他素来比较忠厚、老实,认为这件事还没有仔细调查,单凭豆庐著的揭发,就要把“当朝宰相”宋申锡满门抄斩,这实在是太过分!所以,他立即出班,表示反对。

  这下子,文宗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急忙表示:“此案事关重大,应该仔细调查,再做定夺!”

  没想到,半路上竟然杀出一位“程咬金”来!王守澄哪能不气,恨恨地瞪了马玄亮一眼,便掉头而去。看着他的背影,文宗的心里真是百感交集,不知是什么滋味。一出皇宫,王守澄就将晏敬则抓了起来。经过一番拷打,晏敬则被迫“招供”。

  现在,文宗再次被逼到了墙角,只得命令文武百官合议此案,希望有人能为宋申锡说几句好话,使事情有所缓解。这时,马玄亮急忙跪倒在地,叩头不止,流着眼泪说道:“人命关天,何况是宰相!”文宗见了,才鼓起勇气,下了一道圣旨:将漳王流放,宋申锡贬为开州司马。就这样,软弱无能的唐文宗自己不敢承担责任,却将宋申锡作为一只“替罪羊”抛了出去!

  不过,宋申锡虽然逃过这一劫,但没过多久,他就在开州郁郁而终。直到临死前,他还在恨恨地念着一个人的名字,因为他知道:除了自己以外,此事只有王璠知道。所以,他要诅咒这个小人,就是要让他也不得善终。

  就这样,唐文宗策划的铲除宦官势力的第一次行动尚未展开就彻底失败了。   

  “你方唱罢我登场”

  千百年来,“宰相”这个位子实在是不好坐。在皇权国家体制下,作为皇帝的最主要助手和帝国的最高行政首脑,宰相既要应付皇帝,还得承受来自各方的压力,因为宰相这个位置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人人都想坐。不过,宰相的位子只有一个,一个人坐了,其他人就没有份了,所以,大家就对你下绊子、动手脚,也只有先把你打下去,他才能爬上来。明朝后期,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位大学士之所以明争暗斗,就是为了能够坐上“内阁首辅”的位置。

  而且,你一做上宰相,就要办事,办事就容易得罪人,得罪的人越多,你的官位也就越不稳。于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你难免要重用几个亲信,罗织一点党羽。这样一来,你就不免有“结党营私”的嫌疑,皇帝就要怀疑你,群臣也会非议你,你这个宰相也就当不长了。

  皇权社会里,宰相任期一般都不怎么长,短的一般只有几个月(最短的只有几天),长的一般也不过几年(能在宰相的位置上一干十几年的,几乎是屈指可数)。   

  “你方唱罢我登场”:乱哄哄的“牛李党争”

  唐朝后期,在宦官干政的同时,朝廷里的官员们又分成两个派别:一个是“牛党”,一个是“李党”。这两派官员互相倾轧,争吵不休,一直吵吵闹闹了几十年,后人把这种争吵叫作“牛李党争”。

  在这场党争中,有三位主角——李宗闵、牛僧孺、李德裕。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大唐帝国的政治,至少有一半是围绕着他们展开的,如果没有他们,9世纪的中国历史将会是多么平淡无奇!

  一切都要从一次“制举”说起,这就是元和三年(808年)的“贤良方正能言直谏科”考试。

  这次考试的中心人物,就是李宗闵、牛僧孺以及皇甫湜。本来,这件事很简单,他们在策文中主要是攻击宦官,也不赞成对河北藩镇用兵,结果得罪了力主用兵的宰相李吉甫,这就为后来的事情埋下了祸根。

  看了李宗闵等人的卷子,几位考官大加赞赏,把他们推荐给皇帝。宰相李吉甫知道后,非常生气,在宪宗面前“告御状”:李宗闵等人与考官有私人关系。宪宗偏听偏信,就处分了这几个考官,李宗闵和牛僧孺也因此没有受到提拔。

  也许在宰相李吉甫看来,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数十年后,有人仍然对此耿耿于怀,并给他的儿子——另一位杰出的宰相李德裕酿成了一场重大的灾难。要是能够“未卜先知”,预先知晓这件事的后果是多么严重的话,李吉甫一定会追悔莫及。

  不过,这次制举案还只是一个原因,真正的“导火索”却是因为一次常科考试而点燃的,这就是长庆元年(821年)的进士科考试。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