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913,一战前的世界_[英]查尔斯·埃默森【完结】(119)

  “我们生活在一个惊奇的时代,”美国一名世界观光旅行家伊丽莎白·肯德尔(Elizabeth Kendall)在1913年写道,“土耳其在改革,中国在觉醒,自鸣得意的白种人受到了冲击。”[3]在索尔兹伯里的那个年代,1898年,情况更为简单。当时的奥斯曼帝国是典型的“垂死的大国”。曾经兵临遥远的维也纳城下的奥斯曼帝国,到了20世纪伊始,却已经沦为一只生满疥癣的野兽,被战争、分裂和缓慢的经济发展侵蚀削弱。19世纪20年代,希腊王国脱离奥斯曼帝国独立。19世纪60年代,奥斯曼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承认了塞尔维亚的独立地位。1878年,保加利亚和波斯尼亚获得自治,英国人也成为塞浦路斯的主人。19世纪80年代,通往苏伊士运河的要地埃及,已经被牢牢锁定为伦敦的势力范围。整个19世纪,所有欧洲大国的人口都在增加,然而奥斯曼帝国的人口却减少到了刚刚2 000万,其中大多数是文盲。英国一天的产煤量比奥斯曼帝国一年还多,而奥斯曼帝国的铁路里程还不及巴西和比利时,仅为印度的1/10。[4]奥斯曼帝国的财政安排实质上是外包给了外国银行家。

  要说中国的话,1898年的状况更加糟糕。在过去的50年里,外国人已经把相对于科技落后的中国的经济和军事优势,转变成了在中国沿海地区和内陆水路沿岸的贸易特许权——在香港、上海、南京等地。因此,在北京,清朝对整个国家的统治本已脆弱不堪,饱受常年不休的地方叛乱和经常性的饥荒洪灾所困扰,如今则更加岌岌可危。所谓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导致外国势力不断渗透,中国完全无法追寻一种适应自身需求的经济政策。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势力范围,在帝国边疆遭到侵占。19世纪60年代,俄国人控制了外满洲的一块地区,打通了一条通往太平洋的道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建立了一座俄国城市,这座城市随后成了西伯利亚铁路的终点。1880年,法国不顾中国的抗议,占领了毗邻的印度支那城市河内和海防。(1884年,中法之间进行的一场海战在几分钟时间内摧毁了中国的一整支舰队,而法国的代价仅为5人死亡。)英国人把缅甸变成了自己的保护国,并对在西藏的地位提出要求。1895年,被大多数中国人认为是附庸国民族的日本人,在战争中战胜了中国。结果日本在《马关条约》中索取了巨额赔款,将台湾并入他们的殖民统治中,并正式确立朝鲜的支配者为日本,而不是清朝。

  在中国内外,很多人都想知道,在这样一个有着故步自封的漫长历史、当权者专注于阻止各种可能对其地位造成损害的社会或政治变革的国家,中国文明到底有没有能力从内部复苏。很多人质疑中国到底会不会作为一个政治单位幸存下来。(奥斯曼帝国和中国的思想家都读过达尔文及其自然选择理论的追随者的著作——中国重要的维新派理论家严复,就曾把托马斯·赫胥黎的作品翻译成中文。)1898年,巴黎一家杂志刊登了一张漫画,画中是一位身着传统中式服装的先生,拱着眉毛,留着大辫子(又叫辫发),耷拉着八字胡,下巴胡子稀少,举着双手,神色惊恐,因为用大字写着“中国”的一块大蛋糕正在被瓜分。[5]威廉二世皇帝坚定地落下刀,分走自己的一块;他身边是维多利亚女王,珠光宝气的手指划出了英国的那份;俄国的尼古拉二世面露饥渴,正在考虑自己的国家要怎么选,法兰西共和国的女性化身玛丽安娜则在一旁观看。在另一边,一个武士刀已出鞘的日本武士正在贪婪地注视着这一幕。这幅画描绘了对中国的争夺,类似于19世纪80年代对非洲的争夺。对于中国的地位,更恰当的比喻或许是仍在被清朝的代理人所执行的一种古老酷刑:凌迟。

  15年后的1913年,奥斯曼帝国和中华帝国都还没有脱离困境。两国都经历了更严重的战败、失地、任强国宰割的政治屈辱。(1913年,奥斯曼帝国正在进行战争,为的是在欧洲保留哪怕一个微小的立足之地。)但两国又都经历了山呼海啸般的国内政治转变,虽然一开始造成了局势的动荡,却促进着更长期的复兴展望。在君士坦丁堡,1908年,作为“青年土耳其党人”革命的一部分,恢复了宪政,带来了希望——奥斯曼帝国如今将会依靠内部改革,依靠年青一代政治领袖的活力重整旗鼓。在北京,清朝的小皇帝不再深居紫禁城皇宫的高墙之内统治国家,在前任将军袁世凯的执掌下,共和政府的体制已经开始有了眉目。如果能够以一种恰当的方式建立起强力的中央政府——1913年,无政府状态和民间动乱席卷全国,在这样的背景下难度非常大——那么中国未来在世界上的地位犹未可知。一个生活在北京的外国人这样写道:

  在这样一个(强力)政府的掌控下,中国很快就会成为世界强国,能够轻而易举地保卫疆土,抵御侵略……一个西化的中国,拥有国内的资源财富和众多人口,迟早会成为世界工业和军事斗争中的主宰因素。[6]

  他提问道:“当这样一个中国开始寻求海外市场和殖民地时,会发生什么?”新强大起来的中国,是一种遥远却不再难以想象的展望。正是对它的这种恐惧,激发了英国作家萨克斯·罗默(Sax Rohmer)的灵感,让他在1913年写出了风靡一时的傅满洲系列小说第一部。《傅满洲博士之谜》(The Mystery of Dr. Fu-Manchu)描述了古老的东方智慧与现代西方科技相结合的危险幻想。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