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913,一战前的世界_[英]查尔斯·埃默森【完结】(135)

  在1913年,上海庆祝了德皇威廉二世在位25周年,也庆祝了美国独立日和法国巴士底日。[37]《中国年鉴1913》中的广告吸引了见多识广的国际客户。和平饭店的广告表示,他们的员工能够说“所有的主要语言”。[38]另一则汇丰银行的广告,列举了设在世界各地的分行,并承诺提供全球性的银行业务,以方便那些周游世界的客户。真是万变不离其宗。

  在北京,外国使馆区只是城市中的一小部分,像一座堡垒一样防御着,机枪随时待命,然而在上海,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认为这里完全就是他们自己的家。只看人数的话,这一点表现得并不明显。整个上海的中国人口大约在100万上下,按照《中国年鉴1913》的记录,公共租界仅有13 346名外国人——其中包括4 465名英国人、3 361名日本人、1 495名葡萄牙人、940名美国人、317名俄国人、113名丹麦人、83名土耳其人、49名波斯人、11名埃及人、7名巴西人。[39]但在公共租界(以及独立的、由法国人管理的法租界),当家做主的是这些外国人。中国居民交了大部分的税,在政治上却没有话语权。在上海工部局投票的、坐镇的,都是外国人,其中包括一名出生在上海、国籍为英国的巴格达塞法迪犹太人。执法者也是他们这些人,正因如此,1905年西方法官与中国谳员之间发生的冲突演化成了骚乱。这些人还掌握着地方警察,其中包括中国人尤其憎恶的一支印度巡捕分队,外国志愿兵有时会煞有介事地穿着制服在街上巡逻,一旦他们需要的话,印度巡捕分队便会提供后备力量。

  此外,上海的外国人区域也在扩张。英租界和美租界合并而成的公共租界,在1898年面积翻了一番。进一步扩张的脚步并未停下。事实上,这一切已经预先考虑好了:向北筑路,一直修到了闸北区,起草的地图上也把这个区涂成红色。[40]1913年,当地中外当局之间对于闸北的未来争论不休,英国驻沪领事在写给英国驻北京大使的急件中说,这“对计划中的谈判来说并不是一个好兆头”。[41]然而19世纪90年代曾经让美国游客伊莉莎·路哈玛·西德莫尔(Eliza Ruhamah Scidmore)有恍若巴黎街角之感的法租界,却能够在接下来的1914年实现扩张。[42]上海向来都有教会学校,其中很多都是美国人创办的,中国孩子可以在这些学校里接受基督教和西化教育:例如1861年创办的清心女中(Mary Farnham Girl’s School,美国长老会),1864年创办的圣方济中学(St. Francis Xavier’s College,罗马天主教会),1881年创办的圣玛利亚女校(St. Mary’s Hall,美国圣公会),1897年创办的晏摩氏女中(Eliza Yates Memorial School,美南浸信会)。[43]如今,随着外国人举家迁往上海——而不是只有男人才来——外国孩子的学校也建立起来了。

  在上海公共租界巡逻的一名英国警官。

  公共租界的社交生活,正如西德莫尔在世纪之初所言,“正式、严格、细致、奢侈”。和外滩的上海总会相类似,静安寺路也有一家乡下总会(Country Club),这里“既属于男士,也属于女士,有头有脸的人物为了夏季的网球、下午茶舞会、戏剧演出和冬季的舞会而聚在一起”。[44]从上海逆流而上,有“世界上最好的野鸡射猎场”——这也许正是钻上海警方空子的一名苏格兰殖民地官员想要的。兰心大戏院(Lyceum Theatre)、游艇俱乐部、划船俱乐部、板球俱乐部、棒球俱乐部、花展、上海室内游泳俱乐部,把周末花在这些地方似乎都说得通。英格兰人可以在城市周围广阔的平地上带着猎犬打猎,自然很开心。1913年年底,正在进行世界巡回赛的棒球队纽约巨人队和芝加哥白袜队即将来到上海,这让上海的美国人社区望眼欲穿。[45]

  对于中国的男男女女来说,生活在上海,特别是公共租界,就是生活在全中国最现代化的一座城市,外国势力渗透,前途一片大好。在上海,最先摒弃了传统的妇女缠足习惯。在上海,中国人的大辫子,隶属于清朝的象征,剪断得最为干脆。然而在这座城市,中国人的赤贫与戴着大礼帽的西方人巨大的财富并存,中国人被视为二等居民。

  《北华日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1913年1月的两篇文章赤裸裸地证明了这一点。有一种论点是上海的税收大多是中国人交的,所以公共租界的工部局中应该有中国人代表,而其中一篇文章反驳了这一论点,表示“他们来到租界居住时,就知道会发生什么事了,他们的人数可并不表示他们对这里的情况不满意”。[46]次日的另一篇文章讨论了人力车夫每天只能挣30分,为了能拉到活,要价比电车还低这一问题。“有些苦力偶尔能从游客和水手身上赚到一笔,这已经是人尽皆知了,”该报的一名记者写道,“然而同样可以确认的事实是,饿死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爱马的人经过了一番劳苦奔波之后,一定会去马厩看看,确保自己的马儿得到了妥善的照顾和喂养……但是上海的人力车夫呢,跑了一英里上下,不管是严冬还是酷暑。就拿这个星期上海的天气来说,他要在烂泥和冷冰冰的雨水里拉车往前走,收了钱,之后就没人记得了。他实际上属于普通欧洲人几乎一无所知的一个阶层,作为一个人,他应该能够照顾好自己,如果考虑一下他的情况,就会发现上述这些事实总算能让人安心一点儿。但事实是他的身体会渐渐垮掉,终有一天会像被遗弃的野狗一样死去。[47]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