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913,一战前的世界_[英]查尔斯·埃默森【完结】(146)

  桂太郎之死象征着一代人的离去,以及与这一代人相关的定局的破灭。在他从1848年到1913年的生命跨度中,日本成为一个迈向现代化的国家,也伴随着现代性必然要带来的一切矛盾。生在半封建制度下的桂太郎,死在一个民族国家。他出生之时,正是一个帝国林立的时代,日本为自身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存在而担忧。他死亡之时,太阳已经在日本历史上一个新的时代升起,日本已经是一个强大的帝国——虽然它对四周充满警惕,其他国家也对它满心怀疑。日本这个强国究竟要走向何方?日本是要证明自己是一个稳定因素,是西方秩序的一环——还是会成为一股扩张主义势力?日本的崛起会不会仅仅是预示着一场更大规模的觉醒——亚洲的觉醒?

  [1] 此处指两人完成于1885年的喜歌剧《日本天皇》(The Mikado; or, The Town of Titipu)。——译者注

  伦敦

  天际之外

  “公元2013年的大英帝国会占据着什么样的地位呢?”《标准晚报》在1913年向伦敦的读者提问道。[1]它的回答是,这个国家当然不会是一个凭武力统一的帝国,而最有可能是“在一个共同的元首领导下的自治州联盟”。加拿大将会有一亿人口(据《标准晚报》推测),而盎格鲁—撒克逊联邦的首都也许会设在加拿大和美国的边境处。到2013年,印度可能会成为一个自治的实体——但也有可能不会。英国自身也许会再次成为一个农业国家,本土人口于1950年达到顶峰:

  有一件事情是可以肯定的。即使帝国的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彼岸,整个民族对于其发源地的热爱与崇敬,也一定会保护这里免遭异族侵犯,这里的纪念碑和古迹会成为无数海外朝圣者的目的地,他们会自豪地瞻仰祖先的作品,他们的土地、他们的自由、他们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引以为傲的地位,都应归功于他们的祖先!

  这是对于未来英国让人心向神往的想象——像是某种大不列颠主题公园,或者帝国圣坛——也是对于21世纪大英帝国的奇思妙想:依然是世界政治的主导力量,但组织结构发生了改变,甚至连首都都迁移了。

  1913年的伦敦依然如日中天。但太阳的下沉不再像从前那样难以想象。帝国不再被视为一种被上帝赐予英国人、赐予这片土地天生继承人的权利。这个帝国经历了百年扩张,几乎没有什么深谋远虑,且不费吹灰之力。现在人们普遍认识到,帝国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很可能倍加困难的时期。[2]虽然要想象一个没有大英帝国的世界似乎是痴人说梦,但这并非毫无可能。“正在庆祝特拉法加海战100周年的大英帝国,还会迎来庆祝200周年的那一刻吗?”1905年,拥护帝国的《展望》(Outlook)杂志编辑詹姆斯·路易斯·加文(James Louis Garvin)写道。“这是一个追根究底的问题,”他继续道,“虽然麻醉性的乐观主义是当前的潮流,但民族本能认识到答案是绝不是预料之中的肯定。”[3]

  在很多人看来,警钟早在十几年前的布尔战争期间就已经开始敲响了。那场战争,用简单的军事术语来说,就是一场困局。几年来,人口相当之少的布尔人定居者,让强大的英国陆军陷入远方的漫长斗争中,伤亡数以万计,还损失了不少钱,这才赢得战争。如果说在南非大草原上对付一群荷兰农民就已经对帝国造成了军事上的压力,那么假如有朝一日,英国需要应对自身其他零散领土的防御问题,到底将如何是好呢?国际的流动虽然加强了帝国内部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却也让遍及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大英帝国变得格外脆弱:真的可以指望英国在亚洲、中东和欧洲同时作战并且取胜吗?正因如此,1902年英国与日本结盟,这在10年前是完全想象不到的。这次结盟让英国可以把海军集中在欧洲,或许还可以开始让自身的国际地位长期回升。同年,借国王爱德华七世的加冕礼之机,召开了殖民地会议。殖民地大臣约瑟夫·张伯伦(Joseph Chamberlain)在会上的发言,与英国相对衰落的挑战和帝国过度扩张的风险永远地联系在了一起:“疲惫的巨人在过于庞大的命运之球下踉踉跄跄。”[4]巨人依然是巨人,却被成功所带来的结果消耗掉了。

  但使英国本土的民意受到冲击的,并不仅仅是布尔战争流血伤财的代价,这样的代价让一些人相信英国需要加倍努力地进行帝国改革,让另外一些人相信老态龙钟的帝国大势已去。还有这场战争如何进行的问题。例如人们认为,对布尔人家庭的拘留政策,难以实现将南非全境纳入英国统治下的目标,同时也辜负了英国通过控制带去和平、文明与英国制度的世界性历史使命。从更根本上讲,是这场战争为何进行的问题。1902年,经济学家约翰·A. 霍布森(John A. Hobson)在他的帝国研究中认为,目前来说,帝国主义背后的动力既不是对传播文明的追求,也不是道德改良运动,而是金融:“金融是……帝国引擎的调节器,调节能量,掌握运行。”[5]帝国主义不会让被殖民者和殖民者利益均等,它并不是一项崇高的事业,而是“国家生活追求私利的卑劣选择,这种对私利的追求符合饕餮贪欲,也符合一个国家从早期物竞生存的时代遗留下来的强权统治欲望”。1913年的英国人大多将帝国视为道德的造物,或者说仅仅是一桩事实,是英国优越性活生生的证据,而不会像霍布森一样去分析。不过如果说布尔战争是帝国主义在现代的产物,有很多英国人根本不愿意看到它。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