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913,一战前的世界_[英]查尔斯·埃默森【完结】(33)

  从布伦纳山口到因斯布鲁克(Innsbruck)只有几十英里,再往远走几个小时就能到维也纳——那里有圣史蒂芬大教堂(St. Stephen’s Cathedral)、霍夫堡皇宫(Hofburg palace)及其现已83岁高龄的主人弗朗茨·约瑟夫皇帝,人们还可以在喜欢的咖啡馆中找到一个钟爱的角落。走近奥匈帝国的首都,不难想象出这样的情景——冲出寒冷街道边的双层大门,钻入一间热乎乎的咖啡馆,领班喊着客人的名字,笑脸迎客,微微鞠躬,悄悄吩咐手下的员工准备好客人在一天的这个时间段最喜欢喝的咖啡:如果时间还早,就准备kapuziner(柯璐娜啤酒),如果时间不早了,就准备fiaker(加朗姆酒),装在特定的玻璃杯或者咖啡杯里,一如既往,一如将来。

  打开1913年的奥匈帝国地图,首先会被它的面积所震撼。哈布斯堡王朝的国土从西边的瑞士一路延伸至东边的黑海,北接德俄两大帝国,南下深入巴尔干半岛。1908年,奥匈帝国更进一步,正式吞并波斯尼亚,这块领土之前已经由维也纳管辖了30年,但在形式上仍属于奥斯曼帝国。这一事件让俄国的民族主义者灰心丧气,因为他们将自己的国家视为巴尔干国家天然的监护者。对于奥匈帝国的边境来说,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已经近在咫尺,或者说一个炮弹就能打过去。1913年,奥地利的将军们在考虑是否要参与巴尔干战争、是否要冒与俄国开战的风险解决掉哈布斯堡王朝家门口的麻烦时,也将这一点纳入考虑。(《贝德克尔旅行指南》推出的奥匈帝国分册中,把贝尔格莱德和布加勒斯特列为便游目的地。)[1]所有这些领土的人口共有5 000万——略多于法国或英国,略少于德意志帝国。在奥匈帝国的广阔腹地上,有湖光山色,葡萄园和渔村,积雪和阳光。哈布斯堡王朝的帝国中,波希米亚盛产铁和煤,加利西亚(Galicia)盛产石油,让这片土地能够自给自足。[2]帝国内部既有像德国一样富裕的工业化地区,也有另外一些像俄国一样贫穷的地区。它就像这个世界本身一样丰富多彩。帝国对内交易,也对内投资:或许它自己就是自己的全世界。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这是因为在任何一张稍微详细点儿的奥匈帝国地图上——无论是民族、宗教还是政治地图——总会看到一些令人触目惊心的东西:或许算不上彻彻底底的分裂,但还是能够体现出哈布斯堡王朝领土内部彼此迥异的本质。《贝德克尔旅行指南》指出,波希米亚、施蒂利亚(Styria)、上奥地利和下奥地利、萨尔茨堡、卡尼鄂拉(Carniola)、摩拉维亚(Moravia)、加利西亚、奥属西里西亚(Austrian Silesia)、布科维纳(Bukowina)和匈牙利是左侧通行;卡林西亚(Carinthia)、蒂罗尔、伊斯特拉(Istria)和达尔马提亚(Dalmatia)是右侧通行。[3]美国一本关于奥匈帝国的书中说:“没有哪个欧洲国家的过去与现在如此纠结。”[4]奥匈帝国的气候学家将帝国称作“自然实验室”。[5]社会主义领袖维克多·阿德勒所说的“世界史实验室”或许更为确切。[1914年,维也纳讽刺作家卡尔·克劳斯(Karl Kraus)更是称之为“毁灭世界的试验场”。][6]不论采用哪种政治体制,能够让如此丰富多彩的国度保持统一,都堪称一大奇迹。

  奥匈帝国的语言或者民族地图,比如根据1910年人口普查结果绘制出来的那批地图,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惊人胆大的抽象派画家画出来的油画,挥洒上大量不同的颜色,没有哪个色调特别突出,整体给人的感觉犹如万花筒般多姿多彩。在特伦托附近,弗朗茨·约瑟夫皇帝的臣民们说意大利语。从瑞士边界到多瑙河流域的一大长条区域,以及沿着德意志帝国边界的一带,人们说德语。波希米亚内地和布拉格以捷克语为主,但也有其他语言。再往东,喀尔巴阡山脉北麓的波兰人说波兰语,南面的斯洛伐克人说斯洛伐克语,其中还有一些人说德语。在哈布斯堡王朝国土的最东端,当地的农民基本上都是说方言的,语言学家把这些方言粗略地归为鲁塞尼亚语(本质上是乌克兰语),而在该地区最大的城市利沃夫(在不同语言中有Lviv、Lwów、Lemberg几种写法),波兰语是第一语言。沿着哈布斯堡帝国的边境顺时针移动,这些地区的居民说的是罗马尼亚语。往布达佩斯方向去,西南方向散布着一些说罗马尼亚语的人,但人口明显是以匈牙利人居多,这些人构成了哈布斯堡统治之下的第二大语言群体。最后是巴尔干半岛,哈布斯堡王朝的旗帜飘扬在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波斯尼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的头顶上方。

  所有这些语言群体对于帝国整体及其内部不同地区的态度也不尽相同。一些群体分散在帝国内部不同的行政体系中,还有一些则多多少少是统一的。一些群体放眼于哈布斯堡王朝国土以外的同胞们:南斯拉夫人(对塞尔维亚),波兰人(对德国和俄国统治下的波兰同胞),罗马尼亚人(对罗马尼亚),鲁塞尼亚人(对俄国的乌克兰人,不过这些鲁塞尼亚人并不一定想变得跟他们一样),奥地利的日耳曼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如此(他们中的一些人怀有泛日耳曼主义的信条,更倾向于德意志帝国而不是奥地利帝国)。另外的群体则完全分布于帝国内部,其中包括捷克人和匈牙利人。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