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波峰与波谷_阎步克【完结】(36)

  汉末还流行着孝廉“同岁”的现象,这是一种同年举孝廉者的互相交结行为。“同岁”孝廉们一起宴饮以结恩好,编制《同岁名》一类名册,名册“上纪先君,下录子弟”,包括家庭成员。由此,来自一百多个郡国的孝廉们建立了密切的私交,尽力互相提携。“同岁”死了,别的“同岁”得为他立碑服丧。

  故吏、门生、同岁现象都是在“官场”中滋生的,是以官僚政治的存在为前提的;然而它们是依附性、私人性的,具有非官僚制性质。汉代的故吏、门生、同岁现象比后代浓重得多,其滋生和蔓延,显示汉代的官场和士林是“早熟”的,“近代性”和“原生性”并存。若是“官场”和“士林”很不发达,那么豪右的社会份量就会很重,也许会在汉晋间发展出一种强大的土地贵族来;而如官僚政治和文化建制高度发达了,那么官场和士林的“准入”规则,就足以排除家族和门第因素,或将其负面影响抑制到较小,后代的科举制就是那种情况。东汉处于两种情况之间:此期的政治文化体制,不足以充分抑制新一轮“世家”的积累:然而它毕竟大大超越了“古老的农村结构”,豪右首先得进入士林、进入官场,转化为士人、转化为官僚,才能获得政治文化权势。

  当然,所谓“秦汉的政治文化体制,不足以充分抑制新一轮世家的积累”这段话中,只说到了“不足以充分抑制”,却没有说它全无抑制。事实上,东汉政权在稳定运作的时候,大致还能保证“选贤任能”的正常进行,东汉后期还出现了孝廉考试之制,它其实就是科举制的先声。然而随后汉末动乱、王朝解体、三国分裂、五胡乱华,情况就不一样了。此时皇权低落、政权不稳,风雨飘摇之中,各政权都出现了体制上的“退行”现象,士族门阀便在其间迅速崛起,这就是后面的叙述内容了。

  第八章

  动荡时代的

  皇权与门阀

  重重矛盾之下的东汉王朝衰颓、崩解,随后分裂和动荡成了经常现象,人们见惯不惊。相对于秦汉大帝国,魏晋南北朝呈现为一个政治低谷。这时的皇帝已不像秦始皇、汉武帝那么神气了,专制官僚政治发生扭曲变态,世族门阀获得重大的政治权势;“五胡乱华”和十六国林立,使中国北方陷入了长久动荡;少数族入主带来的部族因素,又令政治的“变态”雪上加霜。这个时候,中国历史的另一些可能性露出了苗头,比如贵族政治,比如部族政治。不过北朝胡汉文化制度的碰撞及融合,逐渐孕育出了新的转机。北朝军功贵族所支持的强大皇权,逐渐扭转了帝国的颓势,并使北朝成为这个时代的历史出口。由此出口,中国文明步入又一个盛期,同时也回到了专制官僚制的老路上继续前行。这就是随后的几章中,我们行将叙述的内容。

  一、黯淡失色的皇权

  东汉后期,帝国大厦出现了深刻的裂痕。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政、争权夺利,造成了无益的政治损耗;士大夫清流和浊流的党争,导致了朝野的离心;官僚世家,成为朝廷上盘根错节的势力,无形削弱了君主予取予夺的权威;豪右大姓的武断乡曲,侵蚀着朝廷的地方控制能力。世入建安,军阀割据而国家四分五裂。魏晋以来士族门阀蒸蒸日上。意识形态开始多元化了,儒学低落玄学抬头,淡化了皇权的神圣性。五胡乱华,给中原政权以沉重一击。昔日疆土分为南北两系。

  西汉的瓦解还有王莽来做替罪羊,反莽群雄们很多都打着刘氏的旗号。而东汉末就不同了。一段时间中“名节”还能阻滞权臣的窥盗之谋,但汉室将亡却也成了普遍的社会预期,“豪杰之士,竞希神器”,“家家欲为帝王,人人欲为公侯”。人们对“汉室”没多少依恋了。一些起义领袖公然自称“皇帝”、“太上皇帝”、“阳明皇帝”,这是民间蔑视皇权的表现。

  黄巾起义利用了“太平道”,清人王夫之惊为异事:秦末起义者是“悲六国之亡”,新莽起义者是“思汉室之旧”,而黄巾却以“道”为号召,是前所未有的。宗教的空前发展,为起事者提供了新的组织形式与思想号召。汉魏间五斗米道领袖张鲁,居然在汉中建立了一个宗教政权。他自号“师君”,把基层教区分为“二十四治”,统治了三十多年,倒也造成了局部的安定。在这以后,托名为李弘(或李辰、李脱、李洪等)而起事的人,“岁岁有之”,可统计的不下十多次。所谓“李弘”,被说成是老君的许多化名之一。晋代以下,五斗米道转而向上层传播,世家大族中也不乏信徒。东晋孙氏家族世传天师道,百姓敬之如神,教主孙泰借机作乱。北魏僧侣起事的事件屡屡而有之,并利用了“弥勒下生”的信仰。儒教帝国中的这些宗教异端,一时淡化了民众们辐辏于皇权的传统意识。

  “苍天乃死”字砖,东汉建宁三年。1976年安微毫县元宝坑出土

  寺院还占有了大量白徒、养女之类的依附人口,梁武帝时官僚有“天下户口几亡其半”的惊呼。这时期的户口亡失,远不只是寺院庇荫造成的。东汉的豪族经济下,豪右“奴婢千群,徒附万计”,已使许多依附者脱离政府控制了。三国后期天下户口约767万余人,只不过是东汉的六分之一强。西晋极盛时户口1616余万,是东汉的三分之一。刘宋的户口517万,陈朝灭亡时户口只200万,还没北京市海淀区人口多(2004年为224万人)。战乱只是人口衰减的原因之一。两晋间有至少90万北方人口南迁,南方的经济在不断发展,还有不少蛮族融入了汉族,可自吴至陈的三百年中,江南户口几乎没有增长。是什么原因呢?就在于大量人口流入私门。有人估计,魏晋南北朝的依附民数量,约略和编户相等;更有人认为,南朝政府最多只能控制实际人口的三四分之一。基层编户组织,被侵蚀得锈迹斑斑、千疮百孔。国家规模与皇权强弱是正相关的,风雨飘摇的小朝廷之主,无法与秦汉大帝国的皇帝相提并论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