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宋历史评论.第二辑_包伟民/刘后滨【完结】(18)

  [12] 刘浦江:《松漠之间——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自序”,第1页。

  [13] 刘浦江、康鹏:《契丹名、字初释——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父子连名制》,《文史》2005年第3辑;《再论契丹人的父子连名制——以近年出土的契丹大小字石刻为中心》,《清华元史》创刊号,商务印书馆,2011。

  [14] 孙妙凝:《刘凤翥谈刘浦江的五大学术贡献》,中国社会科学网,2015年1月9日,见http://www.cssn.cn/zx/bwyc/201501/t20150109_1473248.shtml。

  [15] 刘浦江:《穷尽·旁通·预流:辽金史研究的困厄与出路》,第27页。

  [16] 刘浦江:《契丹人殉制研究——兼论辽金元“烧饭”之俗》,《文史》2012年第2辑。

  [17] 刘浦江:《金朝初叶的国都问题——从部族体制向帝制王朝转型中的特殊政治生态》,《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

  [18] 刘浦江:《德运之争与辽金王朝的正统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19] 刘浦江:《〈金朝军制〉平议——兼评王曾瑜先生的辽金史研究》,《历史研究》2000年第6期。

  [20] 刘浦江:《穷尽·旁通·预流:辽金史研究的困厄与出路》。以下关于“旁通之道”的解释,皆出此文。

  [21] “旁通之道”的另一层含义是指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关于这一点,上文已有论述。

  [22] 刘浦江:《范成大〈揽辔录〉佚文真伪辨析——与赵克等同志商榷》,《北方论丛》1993年第5期;《〈三朝北盟会编〉研究》(与邓广铭先生合著),《文献》1998年第1期;《宋代使臣语录考》,张希清等主编:《10—13世纪中国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3] 刘浦江:《“五德终始”说之终结——兼论宋代以降传统政治文化的嬗变》,《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24] 刘浦江:《宋代宗教的世俗化与平民化》,《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2期;《祖宗之法:再论宋太祖誓约及誓碑》,《文史》2010年第3辑。

  [25] 刘浦江:《辽金史论》“自序”,第2页。

  [26] 孙妙凝:《邓小南追忆刘浦江:“质犹近古,纯正笃实”》,中国社会科学网,2015年1月9日,见http://www.cssn.cn/zx/bwyc/201501/t20150109_1473102.shtml。

  [27] 刘浦江:《宋、金治河文献钩沉——〈河防通议〉初探》,《舆地、考古与史学新说——李孝聪教授荣休纪念论文集》,中华书局,2012。

  [28] 此为2012年1月25日先生的邮件内容,见《收获丰厚的青春——刘浦江致弟子书》,《北京青年报》2015年1月12日第B2版。

  [29] 他不仅熟谙宋元文献,而且还在四库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长期为研究生开设“《四库全书总目》研读”的课程,最近又发表《〈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再探——兼谈〈四库全书总目〉的早期编纂史》(《中华文史论丛》2014年第3期)、《关于天津图书馆藏〈四库全书总目〉残稿的若干问题》(《文史》2014年第4辑)、《四库提要源流管窥——以陈思〈小字录〉为例》(《文献》2014年第5期)三篇四库学佳作。

  [30] 此语出自《松漠之间——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自序”,第1~2页。“重复一种学术路子”系笔者所加。

  [31] 此即严耕望先生所云:“青年时代,应做小问题,但要小题大做;中年时代,要做大问题,并且要大题大做。”(严耕望:《治史三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第54页)

  [32] 刘浦江:《正统论下的五代史观》,《唐研究》第1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南北朝的历史遗产与隋唐时代的正统论》,《文史》2013年第2辑。需要说明的是,后一篇文章的初稿大约写成于2008年,正式发表较晚。关于此文的详细评析,可参见李鸿宾《旧时的痕迹——刘浦江的生活与学术》,《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5年2月8日第B07、B08版。

  [33] 据先生说,他以前本打算对秦汉时代的德运、正统问题亦加以考察,但读了顾颉刚《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这篇长文之后(收入《古史辨》第5册),觉得研究余地不大,故而作罢。

  [34] 刘浦江:《太平天国史观的历史语境解构——兼论国民党与洪杨、曾胡之间的复杂纠葛》,《近代史研究》2014年第2期。

  [35] 《元明革命的民族主义想象》,《中国史研究》2014年第3期。

  [36] 此文题为“‘倒错’的夷夏观?——乾嘉时代思想史的另一种面相”,尚未发表。

  [37] 荣新江教授称“既要有实证性的硬功夫,也要有史家的识见”是邓广铭先生创建北大中古史研究中心以来的“家训”(《垫江洒泪送浦江》,《文汇报·文汇学人》2015年2月6日第4、5版)。先生提出“入于汉学,出于宋学”的主张或许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此“家训”的影响。

  [38] 邓小南:《天然清流,不杂渭泾:忆刘浦江教授》,《文汇报·文汇学人》2015年2月6日第2版。

  [39] 陈侃理:《黯淡世界中的一道光》,《大节落落 高文炳炳——刘浦江教授纪念文集》,中华书局,2016,第334页。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