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宋历史评论.第二辑_包伟民/刘后滨【完结】(39)

  武则天称帝的事实是,虽然皇帝制度是为男性设计的,但是当一个强势女性登临的时候,制度性的反对忽然烟消云散,甚至可以说,并不能认为存在一个制度性的选择问题。此时,所谓制度性的因素完全可以忽略,而核心还是政治。高宗弘道元年(683)去世,至天授元年(690)有7年的时间,此时的武则天67岁,是唐朝法律意义上标准的老人。但此后,武则天在政治上却步步高升,最终实现了称帝并且改朝换代。

  武则天称帝,改变的是自己的身份,从太后到皇帝,她并没有改变皇帝制度。武则天穿上龙袍,登上龙床,享用皇帝制度的一切。大臣们承认并尊奉这位女皇,行礼如仪。皇帝制度说起来威严无比,其实它就像一件如意服装,谁穿上都合身。旧史攻击武则天男宠问题,陈寅恪先生指出,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武则天已经不是太后,她是皇帝,“则皇帝应具备之礼制,武曌亦当备有之”[33]。证据呢?从当时大臣公然为武则天推荐男宠的情形看,他们并不是在为女主的淫乱提供条件,而是在为皇帝制度的完善进行努力,所以才会如此开诚布公,言无禁忌。

  事实上,武则天不仅称帝,享用了皇帝制度,还充分利用包括皇帝制度在内的一切制度性因素为自己的发展提供保障。准确的程序应该是,武则天首先控制了政治,然后利用制度,保证自己的政治发展达到预定目标。在研究中国政治制度的时候,学者们通常都能注意到专制性、中央集权等特征,但皇帝制度因为对皇帝个人的要求有限或者比较空泛,经常会导致整个国家陷入某种危机。怎样的人才具备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标准,除了儒家有些“哲学王”的意味之外,更多思想家对这一点要求并不高,《韩非子》的说法是“中人”即可。皇帝制度下,对于个人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唯一性”上,而不是更高的素质标准。这可能是为万一状况下提供可能性,如小皇帝之类的问题。这样,皇帝制度就表现出它的另一面:看起来森严无比的皇帝制度,内在却存在着巨大的弹性。究竟什么人可以坐上皇帝宝座,制度并没有确然规定,也不能做绝对规定。相对而言,人们关心、关注的政治焦点,通常都不是皇帝,而是宰相。

  因为皇帝担当者的标准比较虚化,这反而成了皇帝制度的一个最具弹性的空间,也可以说是皇帝制度的软肋、漏洞。历史上,外戚专权、宦官专权,往往与皇帝的个人状况紧密相关。这就是《宜都内人》所说:“后世娘姥有越出房合断天下事者,皆不得其正,多是辅昏主,不然,抱小儿。”总之,在皇帝制度下,人们对于皇帝的个人状况要求比较低,而接受程度比较高。所以,当武则天从掌权太后到名正言顺的皇帝,在很多人看来,没有什么本质不同,完全可以接受。对于社会公众而言,因为日常生活远离政治,谁当皇帝跟他们根本没有关系,他们也不关心,皇帝是否是老弱病残,一概不顾。即使官场中人,绝大多数人考虑的问题也如此。武则天已经掌控国家,如今她要实至名归,有谁会出来冒死反对呢?既然没有人反对,或者反对的力量很弱小,武则天称帝成功自然就变得很正常。

  虽然皇帝制度有漏洞,但武则天称帝的关键显然不在制度如何规定,而在武则天如何成功运作。而这,主要是政治问题,其次才是制度问题。

  四 武则天称帝是个政治事件

  武则天称帝,是一个政治事件。第一是政治行为,即武则天的政治经营,是她称帝成功的关键。第二,观察的视角应该放在政治上。其他解释,皆有部分的正确性,但没有抓住要害。

  在武则天的历史书写中,我们熟知的方法是把武则天从一开始就写成是野心勃勃的女人,是心狠手辣、恶毒妇人的典型代表。对此,两《唐书》和《资治通鉴》都不能避免。武则天在贞观时期入宫,始终默默无闻,后来跟太子李治地下恋爱成功,才为她真正成长为女政治家提供了契机。但是,如果“废王立武”惊动不是那么大,武则天的政治前景依然很有限。高宗长期为打倒长孙无忌正名,扶植武则天成为很重要的途径,而这些都锻炼了武则天的政治才干。历史上,从来没有女人当皇帝的故事,所以把武则天描写为很早就有女皇的人生规划是没有根据的,把防范女皇当作他人的评判准则也是强人所难。

  武则天的女皇梦,只有高宗去世以后才有可能。

  首先,高宗授予武则天一个实在的政治权力,这便是“摄政”。此前,武则天的政治判断与才干,显然获得了高宗的承认,而对皇位继承人中宗,高宗显然是不满意的,所以在上元二年(675)才有“天后摄政”之议。此事遭到郝处俊、李义琰的反对而作罢,但高宗并没有放弃这个想法。弘道元年(683)十二月,高宗驾崩之前,“召裴炎入,受遗诏辅政”,“遗诏太子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34]很明显,高宗生前的这个安排,是准备很久的,中途虽然一度沉静,但并没有放弃。八年之后的结果,是在八年之前决定的。

  裴炎是遗诏的坚定执行者。太子即位之前,裴炎已经有“监国”身份,但是裴炎却在此时有意倾向太后。“庚申,裴炎奏太子未即位,未应宣敕,有要速处分,望宣天后令于中书、门下施行。甲子,中宗即位,尊天后为皇太后,政事咸取决焉。”[35]中宗即位之前,通过太后令而由中书、门下执行最高指示,这是武则天第一次通过正常的制度渠道贯彻自己意志,虽然时间不久,但意义重大。中宗即位以后,太后的这个权力无法继续保留,虽然《通鉴》在这里强调政事全部取决于太后,但属于征求意见性质,并非由太后直接发布命令。后来不久发生的事情表明,太后的权威遇到挑战,皇帝要直接任命侍中,这导致中宗立刻下台。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