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宋历史评论.第二辑_包伟民/刘后滨【完结】(41)

  徐敬业起兵对于武则天称帝的意义是十分正面的,如此公开地反对武则天,但无一响应者,这让武则天的朝廷,更让武则天大获信心。徐敬业很快被镇压,军队的表现尤其让武则天满意。唐朝的军事力量分布,陈寅恪以来大家都同意,是一个中央集权式的布局,举天下之力不敌两京。但,这仅仅是一个布局问题。府兵制度之下,日常与战时是两个状态。只有行军或者处于征行状态的军队才是有组织有战力的军队,而日常的府兵与百姓几乎没有区别。所以,在中央,正在执勤的军队是一种力量,如同汉代的北军,这是有战斗力、有威胁的。所以武则天要把刘仁轨调离洛阳,便是让他远离这种力量。

  行军状态下的军队是否听从武则天朝廷的指挥,这在徐敬业起兵之前是无法求证的。而徐敬业起兵,最终帮助武则天获得了验证。即使征行状态下的军队也是忠于朝廷的,武则天因此大可放心了。

  武则天究竟拥有多大权力,最初武则天和其他人都需要验证。此前,双方对此问题都心里无数。现在,武则天和对方或者其他人,都获得了经验:武则天的权力是绝对至上的。唯强是从的官场生态,是推动朝臣顺从武则天最强大的动力。朝臣多担心不能搭上武则天称帝的政治列车,冒死反抗者凤毛麟角,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掌握了最高权力,就会获得官场的一致拥护,在这种政治体制下,这才是铁律。

  女皇梦第三步,杀裴炎。

  裴炎被杀,是在平定扬州事变的过程中完成的。武则天和裴炎都在利用扬州事变,最终武则天胜出,裴炎被杀。

  高宗去世之后,裴炎在朝臣中处于万人之上的位置,十分重要。在裴炎阻止中宗即位之前宣赦之后不久,他升职为中书令。他的第一项重要工作是“迁政事堂于中书省”。《通鉴》解释唐朝的制度:“故事,宰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故长孙无忌为司空,房玄龄为仆射,魏征为太子太师,皆知门下省事。”[39]而中书令裴炎此举,当然是为了自己控制宰相议事大权。裴炎反对中宗任命韦玄贞,理由也在此。因为韦玄贞一定会获得皇帝更多的信任,因此威胁到裴炎的地位。

  废黜中宗,裴炎即使不是首倡者,也是积极拥护者。裴炎赞成废黜中宗,但后续的发展大出裴炎预料。裴炎可能认为,换了皇帝之后,太后会将大政奉还,没有想到太后变本加厉。太后的摄政,本来属于过渡状态,这在特殊时期未尝不可,根据祝总斌先生的研究,太后制是已知过渡办法中最佳的[40]。但是,武则天要把这个过渡状态常态化,这是裴炎始料未及的。

  不仅如此,武则天开始设置改朝换代的小动作,这是裴炎反对的。现在所知,裴炎在几个问题上与武则天发生不愉快,即冲突:一、裴炎不同意立武氏七庙,这明显是皇家的礼法。裴炎在反对的时候,提及吕后。武则天自然不高兴,但还是进行的辩解,说这是对死者的,跟吕后封王吕氏是不同的;二、武承嗣要找借口杀韩王元嘉、鲁王灵夔,武则天征求宰相的意见,刘祎之、韦思谦不表态,而裴炎坚决反对;三、扬州事变发生,裴炎认为只要太后还政,“不讨自平”。

  总之,裴炎表现出忠于李唐的态度,与武则天发生了明显的对立,而裴炎曾经帮助武则天证明太后的至高权力,如今养虎为患,武则天轻而易举地消灭了裴炎。在裴炎案件中,裴炎是否谋反,是否与扬州起事者联盟都不是关键所在。关键何在?立场才是关键。所有为裴炎辩护的人,都忘记了根本问题。武则天需要的是立场支持,而不是资料贡献。所有指控裴炎谋反的人,都没有实际证据,但是,他们推论不利于太后的就是谋反。所以,凤阁舍人李景湛等人,很快职位高升。

  有人肯为裴炎证明,但没有人敢出来反对太后专政。一方面,太后摄政是一个模糊概念,无法确认摄政时间长短。另一方面,很多事情已经证明,太后势力最大,权力最高。谁有必要去得罪太后呢。这是官场的一般性政治生态,对于绝大多数人具有绝对引领作用。看看刘仁轨的表现,就能知道官场中的一般情形。《通鉴》记载:

  炎之下狱也,郎将姜嗣宗使至长安,刘仁轨问以东都事,嗣宗曰:“嗣宗觉裴炎有异于常久矣。”仁轨曰:“使人觉之邪?”嗣宗曰:“然。”仁轨曰:“仁轨有奏事,愿附使人以闻。”嗣宗曰:“诺。”明日,受仁轨表而还,表言:“嗣宗知裴炎反不言。”太后览之,命拉嗣宗于殿庭,绞于都亭。[41]

  刘仁轨已经看到事情不可挽回,武则天已经为所欲为,刘仁轨不能为裴炎辩护,也不再提什么吕后故事,最多只能拿一个趋炎附势的小人物姜嗣宗出气。太后满足了他的这个小小愿望。耍小聪明的姜嗣宗就这样玩掉自己的性命。刘仁轨及其一家的态度,雷家骥先生用一个标题进行概括,即“反对力量的沉潜”[42],很是恰当。到裴炎案件发生,已经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武则天的野心了。

  光宅元年(684)十月丙申,裴炎死。十二月,程务挺死。这时,《通鉴考异》引用《唐统记》的文献,事关武则天此时的心态,内容如下:

  既而太后震怒,召群臣曰:“朕于天下无负,群臣皆知之乎?”群臣曰:“唯”。太后曰:“朕事先帝二十余年,忧天下至矣。公卿富贵,皆朕与之!天下安乐,朕长养之。及先帝弃群臣,以天下托顾于朕,不爱身而爱百姓。今为戎首,皆出于将相,群臣何负朕之深也!且卿辈有受遗老臣,倔强难制如裴炎者乎?有将门贵种,能纠合亡命过徐敬业者乎?有握兵宿将,攻战必胜过程务挺者乎?此三人者,人望也,不利于朕,朕能戮之。卿等有能过此三者,当即为之。不然,须革心事朕,无为天下笑。”群臣顿首,不敢仰视,曰:“唯太后所使”。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