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宋历史评论.第三辑_包伟民/刘后滨【完结】(108)

  [36] 《大唐六典》卷九《中书省》,广池千九郎训点本,东京横山印刷株式会社,1973,第199页。

  [37] 游自勇:《墨诏、墨敕与唐五代政务运行》,《历史研究》2005年第5期。文中对于《唐律疏议》引《监门式》所载“受敕人具录须开之门并入出人帐,宣敕送中书,中书宣送门下”的理解,笔者并不完全赞同,尤其关于“宣敕”的主体是受敕人的理解,恐怕值得商榷。

  [38] 《魏书》卷一一一《刑罚志》,中华书局,1974,第2876页。

  [39] 参见高明士《论唐律中的皇权》,收录于《庆祝韩国磐先生八十华诞纪念论文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

  [40] 陈俊强:《皇权的另一面:北朝隋唐恩赦制度的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第203页。

  [41] 参见陈俊强《皇权的另一面:北朝隋唐恩赦制度的研究》第三章“大赦的内容和效力”,第117~166页。原题《述论唐代大赦的内容和效力》,高明士主编《唐代法制史研究》第二期,2001。

  [42] (唐)李肇《翰林志》,(宋)洪遵编《翰苑群书》卷一,见傅璇琮、施纯德编《翰学三书》(一),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第3页。

  [43] 《旧唐书》卷八七《刘祎之传》,中华书局,1975,第2848页。

  [44] 参见禹成旼《唐代赦文研究》,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学位论文,2002;《试论唐代赦文的变化及其意义》,《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从〈改元光宅诏〉的结构与性质来看唐代赦文的变化》,中国唐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2004;《唐代赦文颁布的演变》,《唐史论丛》第8辑,三秦出版社,2006。

  [45] 参见魏斌《晚唐大赦申禁职能研究》,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朱雷,2004;《“伏准赦文”与晚唐行政运作》,《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1期;《唐代赦书内容的扩展与大赦职能的变化》,《历史研究》2006年第4期。

  [46] 叶炜:《唐代“批答”述论——以地方官所获“批答”为中心》,《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47] 王孙盈政:《唐代敕牒考》,《中国史研究》2013年第1期。又,胡宝华引《金石萃编》王昶所称云云,以石刻史料证明唐前期的三件“敕牒”,笔者查阅原书后,觉其未必为敕牒,录此存疑待考。见胡宝华《读〈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研究〉——以唐代封驳制度为中心》。

  [48] 参见李全德《从堂帖到省札——略论唐宋时期宰相处理政务的文书之演变》,《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49]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重印本,第49页。

  [50] 对于堂案的文书性质,李全德《从堂帖到省札——略论唐宋时期宰相处理政务的文书之演变》一文对笔者此前的错误予以纠正。

  [51] 胡宝华:《读〈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研究〉——以唐代封驳制度为中心》。

  [52] 张祎:《中书、尚书省劄子与宋代皇权运作》,《历史研究》2013年第5期。

  北宋三司研究述评

  张亦冰

  北宋在建国后的一百二十三年(960~1082)间,一直以三司为中央财政管理机构。考虑到财政对于国家机器运转的基础性作用,分析、厘清三司组织人事架构、职能、地位的演变,对理解北宋财政、政治有较大意义。相比中书门下、枢密院等宰执部门,目前尚无以三司为研究对象的专著,专门论文的数量也不多。但因三司总领国计,牵涉财计事务范围极广,相关讨论往往见于各类财政史、经济史、官僚制度史乃至政治史论著中。黄亚娟、谢婷在有关三司的学位论文中,曾对各自所涉议题之研究状况进行梳理[1],魏莹莹也曾对21世纪以来有关三司的研究加以述评[2],但归纳较为疏略。故有必要对学术史重加检讨,以期充分把握当前有关三司的研究进展及余地。

  一般来说,以官司为对象的制度史研究目标,在于阐明官司内部权力结构的演进,及其在国家机器中地位、作用的变化。具体的研究对象,包括制度起源、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人事安排、主要职掌以及与其他机构关系等方面。本文对上述方面的主要成果,均将予以涉及。其结构安排如下:首先,对以北宋三司人事、制度为研究对象的论著,依时序加以梳理,以期理解相关研究发展阶段及其学术史背景;其次,以议题为纲概述与三司有关的专项研究,以及部分不以三司为直接研究对象,但内容相关之成果;最后,对目前研究中的问题与深化、拓展余地略抒己见。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综述,主要以问题为导向,对各著述中与三司无关之论点,一般不加涉及。另外,由于相关论述颇为分散,本人难免疏漏,因此仅以勾勒学术史大体脉络为主,挑选较具代表性论著加以评述,对于论点、内容相似之著述,不求网罗无遗,面面俱到。

  一 关于北宋三司研究的整体情况

  (一)1949年以前(日本二战前)

  中国学者对于北宋三司的关注,缘于对北宋前期中央集权政策的讨论,以及对君权、相权关系的争论。如钱穆《论宋代相权》认为三司独立于宰相,具有理财权,“宰相不得预闻财政而宰相职权又去其半矣”;同时,钱穆对宋人有关三司分宰相财权的批评,也有所关注,并以此类意见为元丰废三司的原因,但对三司本身论述甚少[3]。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