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北宋书籍刊刻与古文运动_苏勇强【完结】(144)

  西方学者伊瑟尔曾经从分析一般性著作和文学作品入手,认为文学作品文本之中包含有许多意义未定性和意义空白。我认为正是这种意义未定性和空白,才使欧阳修等人在对韩柳古文的学习继承中,预留下了北宋古文理念可以进一步生发创造的空间。事实上,欧阳修等人也正是从韩柳等人书籍文本的空白处(或未定性处)引出了自己对于古文革新的独特见解,这种独特的见解就是——视“文以传道”为其根本。就欧阳修本人来说,他时刻也在强调“言之不可无恃”,“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认为文章创作的根本是“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答吴充秀才书》)。然而,更为重要的是欧阳修“虽然仍恪守儒家的正统观念,但扩大了它的范畴。在师法儒家六经的前提下,他强调‘六经之所载,皆人事之切于世者’(《答李诩第二书》),这就把儒家的道与现实生活联系了起来,从而阐明了自己认为文学应为现实政治服务的观点”(49)。这个观点也就成为欧阳修适应时代实际需要,取法前人古文观念的基本原则。这也就是说,欧阳修所要学习的古文是为了适应当代实际需要的古文,而非脱离现实,一味模仿韩文那种怪奇生涩的古文。

  在此原则基础上,欧阳修既反对一味浮华骈俪、内容空疏的文章,同时又肯定“合理的偶丽之文”。那么,很明显他在阅读韩柳等人书籍文本的过程中,所接受的除了服务于现实的儒道精神而外,更提倡“文从字顺”地表达这样的精神。反过来,欧阳修所抛弃的则是韩愈古文中“怪奇生涩”的东西。要知道,抛弃古文的“怪奇生涩”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在欧阳修之前,柳开没有做到这一点,石介等人更没有朝这方面努力。因为北宋古文家既有向前代书籍(经史子集等书籍)模仿学习的要求,同时又更“强调‘文必己出’,务去陈言。就很容易走上‘难’的路子,形成怪僻的文风”(50)。对于祝尚书此言,其实更应详尽指出的是,若没有个人对于社会生活的亲身感悟,单纯模仿,片面刻意地强调“文必己出”,势必会走上文字“复古怪僻”的形式主义道路。

  由于在文本的阅读接受过程中,文本的“未定性与意义空白”是联结创作意识与接受意识的桥梁,是两者转换时必不可少的条件。它们的作用在于能促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赋予本文的“未定性”以确定的含义,填补文本中的意义空白。当然,读者对于文本的填补不是随意胡来的,而是基于现实背景下的填充。这样的“填充”对于欧阳修来说,就是北宋中期整个社会文化消费对于古文创作的实际需要。以此来观察北宋中期的古文运动,可以明白欧、苏等人对韩、柳等唐代文人书籍文本理解的出发点当然是出于他们自己身后的北宋背景。因此,所谓“文本意义空白和未定性”,即是在时代背景下北宋文人对前人(过去)文本的理解。由此,我认为所谓“文本意义空白和未定性”,应包括有“时代背景”、“读者背景”和“读者自主的创新能力”。

  “时代背景”包括欧苏等人所处那个时代的文章审美好尚以及官方意识的趋同态度等多方要素,也即是祝尚书所说的“社会文化氛围”。“读者背景”自然是与具体读者的个人出身和个人生存环境有关。而当时的社会实际情况是,当西昆体文风盛行的时候,北宋皇帝就于天圣七年(1029)、明道二年(1033)和庆历四年(1044),三次下诏申戒浮文,改革文风,诏书有云:“文章所宗,必以理实为要”,“务明先王之道”。欧阳修在《苏氏文集序》中也说道:“子美(苏舜钦)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欧阳文忠公集》卷41)由此一来,体现在原文本中的意识或潜意识才能通过读者以不同的方式得以现实化和具体化,并作为效果以不同的面貌重新出现。这重新出现的面貌,就是后来欧阳修骈散结合写出来的“简而有法”的优秀散体古文,如《醉翁亭记》之类。

  在《本文的召唤结构》一文中,伊瑟尔曾说:“作品的未定性与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51)这段话所要说明的,恰是读者参与作品(文本)之后的自主创作力。结合欧阳修、苏轼等人在倡导古文过程中的表现,其所指的就是欧、苏等人阅读前人文本后,积极赋予原文本所没有的含义——即是本属于欧、苏等人自己的古文(观念)创造力。譬如,苏轼提出“道可致而不可求”(《日喻》),认为人若不接触所要了解的具体对象,只凭旁人指点,实际上是无从了解的。(52)

  在北宋古文观念的接受和传播中,欧阳修的“读者自主创造力”首先表现为扬弃前人的古文观念,其次是赋予北宋古文观念以“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以及欧阳修判定文章优劣的标准之一,即文字表达是否简洁、明了、生动等等。这些均为前人所未道、未明确的,属于欧阳修本人创造的古文观念。祝尚书总结欧阳修的古文理论的贡献时说:“欧阳修从‘道统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重视古文的文学性,对古文文体理论作了许多十分有益的探索。第一,欧阳修主张古文要‘简’,做到言简意赅,‘简而有法’。第二,欧阳修主张古文应有奔放、舒缓等多种风格和体裁。作为大散文家,欧阳修更多地从艺术的角度审视古文创作。第三,欧阳修除主张多种风格外,又主张学者、作家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要跟‘风’。第四,行文自然流畅。欧阳修在论述文体,尤其是文章风格时,往往与作家个人的修养相联系,如他一再强调的‘充中’、‘养根’(53),都是指作家要具备深厚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知识积累。这些是继承韩愈的理论而有所发展。”(54)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