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北宋书籍刊刻与古文运动_苏勇强【完结】(154)

  (5)《长编》(卷134)载,“庆历元年十二月己丑,翰林学士王尧臣等上新修《崇文总目》六十卷”。欧阳修参与其事。

  (6)《续资治通鉴》(卷45)载,庆历三年夏四月,“己酉,以馆阁校勘蔡襄为秘书丞、知谏院。初,王素、余靖、欧阳修除谏官,辞多激劝。三人者以其诗荐于帝,寻有是命”。按照《续资治通鉴》(卷47)记载:“(晏)殊初入相,擢欧阳修等为谏官,既而苦其数论事,或面折之,及修出为河北都转运使,谏官奏留修,不许。”

  (7)《续资治通鉴》(卷46)载:“(庆历三年九月)赐知谏院王素三品服,余靖、欧阳修、蔡襄五品服,面谕曰:‘卿等皆朕所自择,数论事无所避,故有是赐。’……丙戌,命王洙、余靖、孙甫、欧阳修同编修《祖宗故实》。……辛卯,同修起居注欧阳修,请自今后,上殿臣僚退,令少留殿门,俟修注官出,面录圣语;从之。”

  (8)《续资治通鉴》(卷46)载,庆历四年,欧阳修作《朋党论》反驳夏竦所论。“于是为党论者恶修”。

  (9)《续资治通鉴》(卷47)载,庆历五年,范仲淹、富弼等人既罢,欧阳修上疏为之辨诬。“疏入,不报,指修为朋党者益恶焉。”是年,欧阳修贬滁州。

  (10)《续资治通鉴》(卷54)载:“(至和元年七月)戊子,以龙图阁直学士、吏部郎中欧阳修知同州。先是修守南京(今河南商丘),以母忧去,服除入见,帝恻然怜修发白,问在外几年,今年几何,恩意甚至,命判吏部流内铨。小人恐修复用,乃伪为修奏……修坐是出。修在铨曹未浃旬也。……初,欧阳修罢判流内铨……而宰臣刘沆亦请留修。戊申,命修刊修《唐书》。”

  (11)《续资治通鉴》(卷55)载:“(至和二年)六月,己丑,以翰林学士欧阳修为翰林侍读学士,知蔡州,知制诰贾黯知荆南,皆从所乞也。……已而修及黯皆补外,殿中侍御史赵抃言:‘窃见近日以来,所谓正人贤士者,纷纷引去……又闻欧阳修乞知蔡州,贾黯乞知荆南府。……伏望陛下勿使修等去职,留为羽翼,以自辅助。’知制诰亦以为言,修、黯遂复留。……庚戌,翰林学士、刊修《唐书》欧阳修言:‘自武宗以下,并无《实录》,以传记、别说考正虚实,尚虑阙略。闻西京内中省寺、留司御史台及銮和诸库有唐朝至五代以来奏牍、案簿尚存,欲差编修官吕夏卿诣彼检讨。’从之。夏卿,晋江人。”

  (12)《续资治通鉴》(卷56)载,嘉祐二年正月,“癸未,翰林学士欧阳修权知贡举”。

  上述记载显示,在天圣九年以后,欧阳修秩满回京得以任馆阁校勘,全仗王曙的推荐。王曙推荐的原因则是看重欧阳修的文才。据《长编》(卷114)载:

  始,钱惟演留守西京,修及洙为官属,皆有时名,惟演待之甚厚。修等游饮无节,惟演去,曙继至,数加戒敕,尝厉色谓修等曰:“诸君知寇莱公晚年之祸乎?正以纵酒过度耳。”众客皆唯唯,修独起对曰:“以修闻之,寇莱公之祸,正以老而不知止耳。”曙默然,终不怒,更荐修及洙,置之馆阁,议者贤之。

  而此后,欧阳修又受晏殊知引,擢为五品谏官。这段时间欧阳修两度遭贬,而其文学创作尤其是古文创作又多与其政治活动有关,“所以他的文章常有震撼人心的魅力”(80)。如他早期的作品《与高司谏书》,即是一篇杰作。其中“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一语,曾经惊动京师朝野,一时间成为广为传诵的名句。此后,还有其作为谏官职责所作的《朋党论》,也是铮铮有声,传播甚广。

  庆历五年,范仲淹等人罢官而去后,欧阳修在京城的处境并不是太好。王志坚《四六法海》(卷3)载:“庆历三年,公知谏院,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遂知制诰。故事:必试而后命,帝知公,诏特除之。”至和元年,欧阳修所以能留到京城修唐书,皆是皇帝怜其老,又有宰臣刘沆请留之故。在当时政治旋涡中,仁宗皇帝对于欧阳修的任用采取了一个以退为进的办法。即通过委以欧阳修修史的闲职,最终达到逐步提拔的目的。这段时间,欧阳修真正有大影响的古文作品,应该就是庆历六年在滁州写就的《醉翁亭记》。

  因为按照《欧阳修年谱》记载,欧阳修自称“醉翁”的时间是庆历六年(1046),那么这个关键时间就应该出现在庆历七年(1047),欧阳修成功写出《醉翁亭记》之后。离开滁州后,欧阳修开始官运亨通。庆历八年(1048)正月,转起居舍人,以知制诰知扬州;皇祐元年(1049)正月,移知颍州;皇祐二年(1050),改知应天府兼南京(今河南商丘)留守司事;皇祐五年(1053),欧公谋镂板《河南先生文集》。护母丧自颍归吉州。至和元年七月,仁宗皇帝先是以龙图阁直学士、吏部郎中欧阳修知同州。随后,又命其刊修《唐书》。至和二年六月,仁宗皇帝以翰林学士欧阳修为翰林侍读学士。嘉祐二年,又命欧阳修以翰林学士知贡举。

  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欧阳修自庆历五年至滁州贬所,庆历六年写就《醉翁亭记》之后,其官职开始稳步上升。这是否与其优秀古文作品的传播和影响有一定关系呢?不得而知。然据史载,庆历八年,当欧阳修调离滁州时,当地人的确将其所撰《醉翁亭记》一文模勒上石,以期永传。朱熹《考欧阳文忠公事迹》一文,也记载道:“醉翁亭在琅琊山寺侧,记成刻石,远近争传,疲于模打。山僧云:寺库有毡,打碑用尽,至取僧堂卧毡给用。凡商贾来供施者,亦多求其本,僧问作何用,皆云所过关征,以赠监官,可以免税。”(81)此文通过水陆商旅传播开后,闻名而至滁州观览醉翁亭的大有人在。欧阳修在《醉翁并序》中记道:“余作醉翁于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也,闻而往游焉。爱其山水,归而以琴写之,作《醉翁吟》三叠。”(82)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