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北宋书籍刊刻与古文运动_苏勇强【完结】(155)

  关于欧阳修,另一个敏感的时间是从欧阳修至和元年(1054)奉诏入京至嘉祐二年(1057)他奉命知贡举,拔擢三苏及曾巩,抹倒太学体举子的这段时间。这段时间,欧阳修在京城拥有怎样的名声呢?

  北宋释惠洪《嘉祐集序》记载一事:“(僧人契嵩)因却关著书,以考正其祖宗所以来之迹,为十二卷,《辅教编》三卷,又列《定祖图》一面。书成,携之京师,因内翰王公素献之于仁宗皇帝,又为书以先之。上读其书,至‘臣固为道不为名,为法不为身’叹爱久之,旌以‘明教大师’之号,赐其书入藏书。既送中书,时魏国韩公琦览之,以示欧阳文忠公。修公以文章自任,以师表天下,又以护宗,不喜吾教。及见其文,乃谓魏公曰:‘不意僧中有此郎也!黎明当一识之。’师闻,因往见之,文忠与语终日,遂大称赏其学赡道明。由是师之声德益振寰宇。事竟,遂买舟东下,终老于山林。”(83)

  此段记载,说明了这样一些事实:第一,北宋僧人欲倡导其教,积极推动儒佛合流。由契嵩所云“臣固为道不为名,为法不为身”之语,以及释惠洪对契嵩逸事的叙述,可知僧人渴望结识当时以儒道文章自任的欧阳修。第二,契嵩的名声和著作文章的传播从京城开始。契嵩书成,携至京师的目的,我以为有二:一是为了昌隆佛教;二是为了使世人知其声名。不然,当不至于“因内翰王公素献之于仁宗皇帝”,也不至于“师闻,因往见之”。

  对于本文来说,值得关注的是契嵩入京师的时间。现在,关于契嵩入京的时间有两种说法:

  (1)《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152)、《钦定续文献通考》(卷190)以及《镡津集提要》皆云契嵩入京在皇祐年间。如:《四库全书总目》(卷152)记有《镡津集》二十二卷。其下详载曰:“宋释契嵩撰。契嵩,姓李氏字仲灵,藤州镡津人。庆历间居杭州灵隐寺。皇祐间入京师,两作万言书上之。仁宗赐号明教大师。寻还山而卒。”

  (2)祝尚书《北宋古文运动发展史》第五章《北宋古文运动与佛教》一文,称契嵩到京师的时间是嘉祐六年(1061)十二月六日。这一时间从何得来?文中没有注释。然据祝尚书文中所引,与契嵩此次入京相关的原文,亦是《镡津集》之内容。遍查《镡津集》,于《镡津集》(卷9)有“契嵩嘉祐之辛丑岁十二月六日,以此正宗辅教编进。明年三月十七日,先皇帝赐入大藏,使与经律偕传。盖留于政府七十一日,丞相钜公躬屈详阅佛教光贲,虽振古未有如此者也。契嵩,佛子辈岂不荣且幸,宜何以报其大赐?还吴之三年,吴郡人有曰曹仲言、苐玘仲彝者,乐闻其胜事,乃募工于其明之万寿禅院施财镂板,仰赞国家之鸿体也。传法觉初守坚知一详较善慧宗遇。治平改元甲辰四月十一日题(出《正宗论》)”字样。后段紧接又有契嵩《再书上仁宗皇帝书》一文,开首即云“十二月日,杭州灵隐寺永安兰若沙门赐紫臣僧某,谨昧死上书皇帝陛下”(84),未知是否针对的就是“嘉祐六年十二月日”?

  皇祐元年(1049)距嘉祐六年(1061)有十年左右时间。两种说法,未知孰是?按记载时间先后推断,当是“治平改元题字”为先,契嵩入京时间应该算作“嘉祐六年”。结合《欧阳修年谱》记载,皇祐年间,欧阳修不在京城。至和元年(1054)五月,方才入京就职,到嘉祐七年仁宗暴崩,直至治平四年,欧阳修一直在京城担任要职。这与惠洪所记暗合。说明契嵩在京师的这段时间里,欧阳修正好就在京城任职。又按惠洪所云,欧阳修当时在京城的名声是“以文章自任,以师表天下”。这与欧阳修至和二年奉诏入京修唐史,嘉祐二年主持科考等事实相符合,说明祝尚书所引“嘉祐六年十二月六日”上书的时间是比较符合事实的。契嵩完成使命后,离开京城回到了杭州。据其友释文莹所撰《湘山野录》(卷下)记载,契嵩于熙宁四年没于余杭灵隐山翠微堂。(85)

  事实上,正如祝尚书所说的:“当时古文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古文家排佛的声势浩大,石介写了著名的《怪说》三篇,猛烈攻击佛教。这在当时影响很大,一般学子及士大夫都不敢提佛了。欧阳修这时也已登上文坛,他的古文理论,同样主张排佛。”(86)那么欧阳修为什么要见契嵩呢?欧阳修见契嵩的原因当然不是因为宗教,而是因为契嵩的文章“学赡道明”。“学赡道明”又是什么?我认为,它不是对宗教或文章骈体的赞美,而更近似于对契嵩文章“言之有物”,“道胜者文不难自至”的赞赏。这与欧阳修对于优秀古文的评价如出一辙。由此,将上述记载结合仁宗皇帝至和元年诏欧阳修回京修唐史,以及嘉祐二年委任欧阳修知贡举的举措,我们可以明了这样一个事实,欧阳修见契嵩的主要原因乃是因为契嵩对“佛道”(理想)的明确执著,而其文章又能将“道”与“文”较好结合。由此可知,欧阳修当年“以文章自任,以师表天下”的名声,乃是北宋古文革新领袖的名声。

  我们看到,从庆历八年转官到嘉祐二年知贡举,朝廷对欧阳修一系列的提拔举措,皆不是因为欧阳修政绩出众造成的。(87)尽管有人说欧阳修在滁州、扬州推行“宽简无为”的治理,就是他最好的政绩。苏辙也称赞欧阳修当年的治理措施是“其政察而不苛,宽而不弛,吏民安之,滁、扬之人,至为立生祠”(88),然而我依然认为这并不是欧阳修什么出色的政绩。而据《欧阳修年谱》记载,庆历六年(1046)欧公贬滁州不久,即在滁州丰山上建丰乐亭。琅琊山上建醉翁亭,并自号“醉翁”。同时也创作了著名的《丰乐亭记》和《醉翁亭记》。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