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北宋书籍刊刻与古文运动_苏勇强【完结】(29)

  李怿不愿做这件事的原因固然有谦虚的成分在内。然而,我们因此亦可窥出当初朝廷急欲达成此事的初衷。因为科举诗赋的格式样本一旦制作出来,其用意必然是广泛地出售、传播和阅读,国家原是希望能因此而获取利益的。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则非要借助雕版印刷不可。高文虎《蓼花洲闲录》载:“祥符中,西蜀二举人至剑门张恶子庙祈梦。梦神授以来岁状元赋……状元乃徐奭也。既见印卖赋,比庙中所见者,无一字异”。(38)生活在北宋末南宋初的何薳也记录李偕参加省试之前,曾梦见进士考试文章。而科考后见到刊刻新进士赋文,竟然与自己梦中所见无纤毫异者。(《春渚纪闻》卷1)

  这些记载说明,当年科考前后,均有历年或当年名列三甲考生样本诗赋印出,以便众多考生观瞻、摹仿和学习。此事虽发生在北宋,但结合前述天成年间制作诗赋格式范本的事例,可以想见当时大量的印版典籍出现,客观上为考生提供了文章典范,这也是极有可能的事情。是故,《旧五代史·冯道传》(卷126)载曰:“天成、长兴中,天下屡稔,朝廷无事。……时以诸经舛缪,(冯道)与同列李愚委学官田敏等,取西京郑覃所刊石经,雕为印板,流布天下,后进赖之。”

  五代科举的存在和延续对书籍印刷的第二个贡献,在于它为书籍刊刻事业储备了人才。一方面它直接培养了一批饱学之士投身到藏书、校勘、编纂、出版等与书籍刊刻有关的文化事业中来;另一方面,由于与科举相关的庞大书籍市场的存在,为印刷技术的普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也间接地造就了一批技术娴熟的雕板书手与刻工。我们再详解《册府元龟》(卷608)所载:

  (长兴三年)四月,敕:“近以遍注石经雕刻印板委国学,每经差专知业博士儒徒五六人勘读并注。今更于朝官内别差五人充详勘官:太子宾客马缟、太常丞陈观、祠部员外郎兼太常博士段容、太常博士路航、屯田员外郎田敏等。朕以正经事大,不同诸书,虽已委国学差官勘注,盖缘文字极多,尚恐偶有差误。马缟已下,皆是硕儒,各专经业,更令详勘,贵必精研。兼宜委国子监于诸色选人中,召能书人谨楷写出,续付匠人雕刻。每五百纸与减一选,所减等第优与选转官资。”

  长兴三年,后唐皇帝充分认识到儒家经典的重要性,正式下旨取石经雕成印板,特将马缟、陈观、段容、路航、田敏等当时有名的硕儒、文臣召集起来,详勘经典。按“每经差知业博士儒徒五六人勘读并注”,以及“更于朝官内别差五人充详勘官”的记载,可知整部《九经》雕造完毕,若摒弃人员重复情况,参与《九经》校勘的专业人才至少也有四、五十人,而书手、刻工人数因为缺乏记载,则较难统计。

  关于五代书手的历史记载,《旧五代史》(卷101)有载,后汉隐帝乾祐元年,五月己酉朔,“国子监奏,《周礼》、《仪礼》、《公羊》、《谷梁》四经未有印板,欲集学官考校雕造。”结果,后汉皇帝刘承祐同意了国子监的建议。对此,宋洪迈评说:“正尚武之时,而能如是,盖至此年而成也。”随后,洪迈载道:

  成都石本诸经,《毛诗》、《仪礼》、《礼记》皆秘书省秘书郎张绍文书。《周礼》者,秘书省校书郎孙朋古书。《周易》者,国子监博士孙逢吉书。《尚书》者,校书郎周德政书。《尔雅》者,简州平泉令张德昭书。题云广政十四年,盖孟昶时所镌,其字体亦皆精谨。两者并用士人笔札,犹有贞观遗风,故不庸俗,可以传远。唯《三传》至皇祐元年方毕工,殊不逮前。

  将以上两段文字与前面《册府元龟》(卷50),以及《五代会要》的相关记载结合分析,我们正可看出五代时期,官方印书所造就的书籍校勘人才和书手刻工,对于日后北宋官方的书籍刊刻均有重要传承和推动作用。这些情况在本节所附《北宋所用五代编纂校勘人才略表》中,已可见出端倪。

  历史上,《九经》雕版的过程从932年延至953年,直至大周广顺三年五月才最终雕印完毕。(39)除了《九经》、《五经文字》、《九经字样》以外,自后唐皇帝李嗣源开始,五代诸朝的国子监还先后刊印有《贞观政要》、《论语》、《孝经》、《尔雅》、《经典释文》等书籍,这些书籍雕印的选择又多与当时的科举需求有关,五代科举对雕版印刷在北宋传承的贡献显而易见。

  第三节 五代十国印刷文化的传承

  晚唐五代是中国抄写文本过渡到印刷文本的分水岭,只是这一时期局势动荡,书籍颇多散亡,而印本罕有留存。是故,宇文所安说,“我们现有的印刷文本多从宋朝开始”(40)。如今,我们考察五代书籍刊刻的意义,就是要关注它为宋代文化和书籍刊刻兴盛所构建的基础。

  在这一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北宋文化建设、书籍印刷的兴盛与后周及南方诸国有极重要的继承关系。其继承关系主要体现在,后周与五代江南诸国为北宋初年文化的恢复保存了种子,准备了条件。此外,五代诸国更为宋朝书籍印刷准备了条件,其与印刷有关的活动,包括书籍校勘、编纂、雕印、造纸、制墨等。分析下来,五代诸国为宋朝书籍刊刻事业所打下的基础主要可分为人、物、制度三个方面。就“人”而言,可分为能够胜任书籍搜集、校勘、编纂的藏书家或饱学文士,以及具体进行雕板印刷的书手、刻工等与印刷相关的人物。就“物”而言,则包括用于书籍印刷的木料、纸、墨等等。而所谓“制度”,便是五代建立起来的,有利于印刷的相关文化制度,如书籍搜集、校勘、编纂、版印等政策及其相关制度的形成。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