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北宋书籍刊刻与古文运动_苏勇强【完结】(32)

  《十国春秋》(卷95)载:“韩偓字致光,京兆人。唐龙纪元年进士,累迁谏议大夫、翰林学士。昭宗幸凤翔,进兵部侍郎承旨。……昭宗被弒,哀帝复召为学士,还故官,偓不敢入朝,挈族来依太祖,侨居南安。天祐三年,复有前命,偓又辞为诗曰:‘岂独鸱夷解归去,五湖渔艇且 糟。’已而梁纂唐,乾化三年,复召,亦辞不往。……自贬后,以甲子历历自记所在,其诗皆手写成帙。殁之日,家无余财,惟烧残龙凤烛一器而已。子寅亮,终于闽。”(54)

  《十国春秋》(卷95)载:“杨沂丰,唐宰相涉从弟也。遭乱,依太祖,与徐寅、王淡(唐相王溥之子)同居幕府,以风雅倡和,闽士多宗之。”

  《十国春秋》(卷75)载:“朱遵度,青州人也。家多藏书,周览略遍,当时推为博学,称曰朱万卷。避耶律德光之召,挈妻孥,携书,杂商贾来奔,文昭王待之甚薄,遵度杜门却扫。诸学士每为文章,先问古今首末于遵度,国人号为‘幕府书厨’。后徙居金陵,高尚不仕。著《鸿渐学记》一千卷、《群书丽藻》一千卷、《漆经》若干卷。”

  五代时期,类似上述这些士人迁移的情况不胜枚举。从历史记载来看,当时士人迁移的总体规律是从北方迁移到南方,从战乱地区迁移到安定地区。《宋史·刘晔传》(卷262)也说:“唐末五代乱,衣冠旧族多离去乡里,或爵命中绝而世系无所考。”如藏书家朱遵度最终选择金陵安居,与当时南唐社会稳定,文化繁荣有一定关系。时南唐在文化建设上承接唐制,兴科举、办学校。几代皇帝都是词人骚客,对文学艺术都倍加喜爱,且造诣颇深。据《金华子杂编》(卷上)记载,南唐当时是“六经臻备,诸史条集,古书名画,辐辏绛帷”。文艺之兴盛,为五代各政权之冠。宋周应合《景定建康志》(卷42)也称赞金陵故地,说:“江左人物,金陵为盛,盖土地所生,风气所宜也。”整个五代时期,象朱遵度这样趋势而迁移的文士当不在少数。而在本书《五代十国藏书家表》中,我们也可看出由于北地衣冠多南迁,明显导致当时南方藏书家及其图书保有量远远超过了北方。

  总之,随着南方局势的逐渐稳定,各方文士的大量南迁,在五代中后期南方诸国在文化上出现了相对繁荣的局面,这方面在吴、越、蜀以及南唐表现尤为明显。

  二、五代时期江南的印刷材料

  北宋建国从江南诸国所传承的印刷文化,可以从文人、书籍以及与印刷相关的人才、资源等各方面体现出来。如前所述,北宋对于五代印刷文化的承袭,我以为在制度上它承袭的是后周的旧规,而在书籍印刷的人才、物质资源两方面,北宋则更多承袭了南方的传统。

  江南的纸

  谈到中国的印刷文化,纸张与印刷本就不能分开。众所周知,造纸技术的成熟对于雕版印刷术的出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一旦将雕印技术溯源推去,即可发现这项技术早在先秦就已经以印章的形式存在。然而,何以雕版印刷却没有随之出现呢?根本原因就是当时尚无纸张发明,人们不能便捷地将文字图案印于纸上,而只能印于泥块、木竹简版之上。由此来看,造纸技术的成熟距离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并不遥远。理论上讲,自东汉蔡伦改进造纸工艺以后,雕版印刷术本就应该产生,因为此时用于雕版印刷的两大前提条件都已具备了。而事实上,从另一角度看,虽然雕版印刷术在当时没有产生,但是“纸张刷印技术”却萌生于此时,碑拓技艺的出现其实就是“纸张刷印技术”最早的雏形。考察碑拓技艺出现的年代,我们自可发现此年代距离蔡伦并不遥远。

  (一)江南纸品的生产

  首先,南方在经济和自然资源上,客观上也有利于印刷业的发展。当时南方集中了像成都、杭州、潭州等全国规模较大的造纸中心。据学者考证,唐朝设立纸坊后,南方的造纸工业盛极一时,仅四川、安徽、江西、江苏和浙江等地,就有纸坊90余处。(55)又据张剑光《唐五代江南工商业布局研究》一书介绍,唐五代江南能够造纸的地区大量增加。江南的常州、苏州、杭州、睦州、越州、婺州、衢州、温州、宣州、歙州、池州都是著名的造纸地区。当时整个江南地区共有11州生产纸张,在3道16州中占68.75%。其中浙西6州有4州出产纸,占本道总州数的66.67%;浙东7州中有4州出纸,占本道总州数的57.14%;宣歙3州,每州都生产纸。江南造纸从地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今安徽南部的宣、歙、池地区、浙北的杭、越地区、浙西南的衢、婺地区、苏南的苏、常等四个地区。(56)到了宋朝,造纸工业进一步发展。石谷风说:“由于国子监、各州府和民间书坊出版书籍增多。出版事业中心地点同时也是造纸业发达地区,如开封、成都、宣城、杭州和建阳即是。”(57)

  据记载,唐五代大量的纸张都是麻制的,因为中国古代的衣服、鞋履等都是麻制的,而麻又存在于中国各地,尤其是中国的北部和西部,所以,早期的纸张以麻为原料也不奇怪,乃至麻纸在唐代广泛用于书籍、官方文书和书画。《石林燕语》(卷3)亦云:“唐中书制诏有四:封拜册书用简,以竹为之;画旨而施行者曰‘发日敕’,用黄麻纸;承旨而行者曰‘敕牒’,用黄藤纸;赦书皆用绢黄纸,始贞观间。或云,取其不蠹也。纸以麻为上,藤次之,用此为重轻之辨。学士制不自中书出,故独用白麻纸而已,因谓之‘白麻’。今制不复以纸辨,号为白麻者,亦池州楮纸耳。曰‘发日敕’,盖今手诏之类;而敕牒乃尚书省牒,其纸皆一等也。”此后,由于纺织业的需要,制纸原料才渐渐为楮、藤、竹等所取代。(58)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