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北宋书籍刊刻与古文运动_苏勇强【完结】(54)

  应该说,在平定南方的过程中,宋代统治者从一开始就目的明确。战争的目的首要当然是纳土扩疆,城头易帜,其次则是南方的财富和文物。搜掠财富文物就是为宋代文化的复兴与建设奠定基础。事实上,后来北宋相当数量图书典籍的校勘刊刻都得益于当年对南方的图书掠夺。因此,北宋皇帝在平定北方和南方之时,所恪守的一个重要原则即是尽可能地保留住被征服地的人才和文化典籍。《曲洧旧闻》(卷1)载曰:

  太祖皇帝龙潜时,虽屡以善兵立奇功,而天性不好杀。故受命之后,其取江南也,戒曹秦王、潘郑王曰:“江南本无罪,但以朕欲大一统,容他不得。卿等至彼,慎勿杀人。”曹、潘兵临城,久之不下,乃草奏曰:“兵久无功,不杀无以立威。”太祖览之,赫然批还其奏,曰:“朕宁不得江南,不可辄杀人也。”

  由是,我们看到北宋平定西蜀、南唐的过程中,宋太祖欣赏的不是疯狂杀虐,大搞破坏的将领,而是像曹彬这样注重保存当地生灵,保护物质和文化财富的将军。据记载,宋灭南唐,在破金陵之前,曹彬恐部将妄杀,故意称疾不视事。诸将问候,曹彬说:“余疾非药石所愈,愿诸公共为信誓,破城日不妄杀一人,则彬之疾愈矣。”诸将许诺,乃相与焚香为誓。城破后,“彬既入金陵,申严禁暴之令,士大夫保全者甚众,仍大搜于军,无得匿人妻子。仓廪府库,委转运使许仲宣按籍检视,彬一不问。师旋,惟图籍、衣衾而已”(《续资治通鉴》卷8)。与此相关,《玉壶清话》(卷1)亦载曹彬“伐江南、西蜀”时,“诸将皆稇载而归,惟公但图史衾簟而已。”

  相反,宋军灭后蜀入成都后,“王全斌、崔彦进、王仁赡等人日夜宴饮,不恤军务,纵部下掳掠子女货财,蜀人苦之”(《续资治通鉴》卷4)。结果导致后蜀降卒一度复叛,王全斌等人由此遭到太祖严厉责罚。此后,在平南唐拔擢将领时,太祖仍对赵普说:“王全斌平蜀多杀人,吾今思之犹耿耿,不可用也。”(《续资治通鉴》卷5)而曹彬则因为平定蜀时少杀而得到太祖的嘉奖。《续资治通鉴》(卷5)载曰:“初,王仁赡历诋诸将,独曰:‘清廉畏谨,不负陛下任使者,惟曹彬一人耳。’帝于是赏彬特优。彬入辞曰:‘诸将俱获罪,臣独受赏,何以自安!’帝曰:‘卿有功无过,又不自矜伐。苟负纤芥之累,仁赡岂为卿隐邪?惩劝国之常典,可无辞也。”

  总括前面所述,北宋在印刷传统方面的继承和发展,一方面可以说是历史的惯性使然。前朝通常都印些什么书籍,北宋政府承继了五代十国的文化传统,自然会从其经验和教训中想到要印些什么书籍。于是《九经》、《五经正义》、《七经正义》(150)、《经典释文》、《说文》等科举考试需用的书籍很自然就占了北宋初期国子监等官方刻书的大部分,其他又有《汉书》、《三国志》等历史典籍。另一方面,北宋印刷文化的发展则是因为北宋朝廷出于当时的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陆续刻印了相当数量的实用书籍所致。譬如,乾德元年,窦仪等上《复位刑统》三十卷,《编敕》四卷,诏刊板模印颁天下,就属于这种情况。

  建国之初,百废待兴,人才匮乏,学校、科举等诸项文化教育事业首先被提到日程,而要成就这些事业,书籍生产或供应必须要跟上学校开办的速度,必须要满足科举考试的需要。最初书籍的种类可能不必太多,但印本数量却不可太少。根据史料记载,我们多可看到宋初如范仲淹、欧阳修、宋祁等文臣都在抱怨自己少时无书可读,只有依靠借阅、抄写来获取图书。宋祁叙述自己幼年无书可读的窘境,说:“余少为学,本无师友,家苦贫无书,习作诗赋,未始有志立名于当世也。愿计粟米养亲绍家阀耳。年二十四,而以文投故宰相夏公,公奇之,以为必取甲科,吾亦不知果是欤。”(151)《直斋书录解题》(卷17)也记载,宋祁“未第时,为学于永阳僧舍,或问曰:‘君好读何书?’答曰:‘余最好《大诰》。’故景文为文谨严”。此外,欧阳修在《书旧本韩文后》一文中亦云: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集》为旧物也。……予于此本,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152)

  北宋初年,鉴于书籍少有,而科举、学校的兴盛发展所造成的读书之人倍增的局面,国家必须要在书籍供应方面跟上形势的要求。于是,各项能迅速增广书籍的措施得以提出并加以贯彻施行。而在众多措施之中,最能保证书籍大量生产的核心技术就是雕板印刷。因此,版印技术在宋代的书籍制造、累积过程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与宋太祖相比,太宗对于“文治”有一套更为完整的思路。总的看来,太祖更大的成就在于总结前朝教训,开疆扩土和稳固政权方面,而太宗皇帝则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构建文治国家的宏伟蓝图。太宗皇帝把兴学重教、复兴儒学当成首要任务加以落实。因为大量的书籍供应不能全靠传抄、借阅实现。由此,先进的雕板印刷技术大规模地在文化建设中得以很快应用。于是,五代以来的书籍印刷成就在政权稳固、社会安定的宋代得到承袭并获得类乎极致的发展。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