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北宋书籍刊刻与古文运动_苏勇强【完结】(90)

  谈到宋代印刷术对文学的影响,我们不可忽视的是传播在其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尽管文本作品是文学活动中的关键因素,但是印刷文本只有通过“传播”和“接受”,才能为人们所理解,也才足以对时代文学产生影响。“传播”与“接受”在这个链环中,无疑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要论及印刷对于文学的影响,我们首先就要讨论“传播”与“接受”的作用。

  19世纪,德国哲学家狄尔泰在阐述自己的“生命哲学”时,曾提出了“生命经验”的概念。狄尔泰谈到“生命经验”与“个人经验”的关系时,提到“理解”这个中介词。他认为:“生命经验与个人经验不是毫无关系的两个范畴。生命经验是中介了的经验,个人经验通过公共形式,如语言,表达出来,就成为普遍的经验,这普遍的经验就是生命经验。比方说,将个人的经历诉诸文字,成为文本,这文本所表现的就是生命经验,个别的个人经验由此上升为普遍的生命经验,因为文本含有的意义、价值总是一般的、公共的。”(1)这与我们如今所要论及的“传播、接受”与“文学”的关系颇为类似。

  事实上,正像“个人经验”必须进入整体和普遍的领域,才能成为“生命经验”一样,个人的文学思想也只有通过“理解”这个中介才能超越个人经验,进入到整体和普遍的层面,成为公认的文学追求。“理解”这个中介在宋代书籍印刷对于文学的影响中,由“传播”和“接受”两个环节构造成链,缺一不可。两者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而这枚硬币的价值内核就是“理解”。假若没有“理解”这个中介,就谈不上印刷文本对文学的影响。(2)我们这里所说的“接受”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接受印刷文本及书籍;二是指阅读者接受印刷文本中所记载或表达的文学思想和理念。就本论题而言,即是指阅读者所接受书籍的文学思想和创作理念。这样的“文学”思想和理念怎样为我们所知呢?自然地,这要求阅读者接受这样的影响之后,还要有自己的模仿和创作——即印刷文本的阅读者拥有将自己所理解的“文学”思想和创作理念表达出来的实际文学创作。

  第一节 传播媒介的历史演进

  谈到传播,我以为传播是有力量的。它的力量源于它的传播本体、它的传播方式以及传播扩散于民众中所造成倍增的影响。纵观古今,文明从来都是通过某种媒介载体来传播和造就它的影响。正如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那样,当某种文明以领先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随同这种文明而来的决非某种飘忽幻象,而是某种具体切实的载体负载着的文化和精神。关于这一点,在回顾诗词音乐的兴盛和消亡,就可明白实在的载体对于传播与流传是多么的重要。由于记录音乐的符号系统没能与诗词同步生成,作为古老的“减字谱”、“工尺谱”主要依靠“口传心授、心领神会”(3)的传承方式,尚不能完整精确地记录下古曲的神韵,以致如今我们已无法领略《诗经》和宋词音乐的美妙,倒是音乐的残余(《诗经》、唐诗、宋词)留住了它们当年的影响。

  关于文明的载体,挪威学者伊耶曾以“哲学”为例加以说明,他说:“就‘哲学’这个词的最广意义来说,它可以在所有文明中找到。但是有一些文明,比方说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的文明,那儿的哲学要发展得更系统一些。在这些文明中,哲学思想被付之于书写形式。这样,我们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思想。”之所以如此,除了这些文明的厚重内质之外,还源于这些文明与其他文明相比,较早地拥有了好的载体,因为“写下来的东西,保存的时间会长久一些”。(4)

  中国文明总的来说是以人类行为规范作为取向,它是一种取向于传统的经书文化,而不是一种公共话语文化。尽管孔子强调“述而不作”,自己写的东西也没有流传下来,但是他的核心思想却被他的弟子以《论语》这样的书籍形式记录并流传了下来。(5)中国的另一个哲人老子反对知识,回避名誉,然而他的学说与名声却也是通过一本名为《道德经》的书籍载体流传了下来。

  这样的情形同样出现在佛教的传播过程当中。众所周知,佛教传入中国之时,随同它们而来的并非是一道虚幻的佛光普照,而切切实实的是大量负载着佛法典籍的到来。荷兰汉学家许理和在《佛教征服中国》一书中,谈到了早期佛教传入中国的诸多说法。其中有两种说法引人关注:一是说早先以室利防(SRAMANA)为首的一批外国僧人携带大量佛教经本到达秦国的都城咸阳。然而当时不愿接纳佛教的秦始皇(前221—208年)却把他们投入了监狱。最终结果却有些神话意味,传说是“晚上监狱被一个高16英尺(丈六)的金人打开,将他们救了出去。受此神迹感动的皇帝叩头谢罪”。第二种更为著名的说法是东汉明帝(58—75年在位)“因感梦而派遣一批使者(最早的说法是由张骞率领,他死于前2世纪末)赴月氏国请佛教经典。派遣的日期有四种说法:分别是60、61、64或68年。三年(或据一种说法为十一年)后,使团携《四十二章经》原文(或译本)而归。他们由第一批外国传教者陪同,他们的名字从5世纪以降被称作摄(亦作‘迦叶’)摩腾和竺法兰。皇帝为他们建造了第一座寺院,即洛阳白马寺”。(6)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