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代地理志书研究_华林甫【完结】(13)

  《图集》应误。

  15.鄠县:崂峪口,应为“涝峪口”

  《图集》西安府鄠县南有“崂峪口”。

  据《雍正陕西通志》卷9:涝峪在县西南二十里。《嘉庆重修一统志》卷227《陕西省·西安府·山川》:涝谷,在鄠县西南。另:《光绪陕西全省舆地图·鄠县》、《清国史·地理志》卷62《陕西一(上)·西安府·鄠县》、《民国鄠县志》卷1《山谷·河渠》,俱作“涝峪”。另:今《陕西省地图册》西安市户县南有“涝峪河”。

  16.盩厔县:黄柏源,应为“黄柏塬”

  《图集》西安府盩厔县西南角有“黄柏源”。

  据《光绪陕西全省舆地图·汉中府·佛坪厅》、《民国佛坪县志》卷上《地理志·壻水河》,应作“原”或“塬”字,二字形异义同。另:今《陕西省地图册》宝鸡市太白县东南有“黄柏塬”。

  《图集》作“源”,则误。

  17.平利县:沛河,应为“柿河”(南江河)

  《图集》兴安府平利县南有“沛河”。

  据《嘉庆重修一统志》卷241《兴安府·山川》:南江河在平利县南四百一十里,接四川夔州府大宁县界,其上源曰小源溪、母猪峡,东流迳湖北郧阳府竹溪、竹山二县界入汉。《光绪陕西全省舆地图·兴安府·平利县·水道·镇坪分县水道附》:大榆河出治城西南七十五里之韩婆垭,东北行六十二里至中茅坝,又北行十三里至治城南,又西北行十里,又北行五里至□子城,又北行二十五里至古渡,又北行二十八里至乾坪,又四里……又东北行十五里过千山峡,入平利之洪石河。《光绪续修平利县志》卷2《地理志·山川》:南江河在镇坪,源出鸡心岭,北流二十五里至中茅坝,又北流十三里,又西北流十里,又北流五里,又北三里……又北流二十二里至古□里渡,又北流二十八里至乾坪,又北流四里过回龙寺,又北流十五里至千山峡,洪石河注之,又东北流至洋溪界牌沟,入湖北竹溪。《清国史·地理志》卷66《陕西五·兴安府·平利》:南江水在县东南,上源曰小源溪、母猪峡,东北流迳县境,又东入湖北竹山界。《清史稿·地理志》卷63《陕西省·兴安府·平利》:东南,南江河,东入湖北竹山。

  从流路上看,大榆河就是南江河。此处南江河当入湖北竹溪县。《图集》将此河作“沛河”,未知所据。查续修《大清一统志》卷272:柿河在竹山县西南,源出竹溪县。《湖广通志》卷10《山川·竹溪县》:柿河,在县东南百二十里。《清史稿·地理志》卷67《湖北省·郧阳府·竹溪县》有“柿河”,为堵水一上源。

  “沛”显系“柿”之误,而南江河即柿河上源之一。

  18.洛川县:黄莲河,应为“黄连河”

  《图集》鄜州直隶州洛川县东南有“黄莲河”。

  而《嘉庆重修一统志》卷249《鄜州直隶州·山川》、《光绪陕西全省舆地图·洛川县·水道》、《清国史·地理志》俱作“黄连”。

  另:今《陕西省地图册》延安市洛川县东南境依然有“黄连河”。《图集》应误。

  三、因简化字不对应而致误

  19.蓝田县:泄湖镇,应为“洩湖镇”

  《图集》西安府蓝田县西北有“泄湖镇”。

  据《雍正陕西通志》卷16、《嘉庆蓝田县志》图、《光绪陕西全省舆地图·蓝田县·乡镇》,当为“洩湖镇”。且今《陕西省地图册》西安市蓝田县东北亦作“洩湖镇”。泄、洩虽读xiè时通用,但此处“洩湖”之“洩”应读作yè,盖与渏水(一名白牛河)注21经过此地有关。

  20.同官县:陈镇,应是“陈罏镇”

  《图集》西安府同官县东南有“陈镇”。

  据《乾隆同官县志》卷2《建置志·市镇》、《嘉庆重修一统志》卷229《陕西省·西安府·关隘》、《光绪陕西全省舆地图·同官县·乡镇》,俱作“陈罏镇”。另:《中国历史地图集》繁体字版注22也作“陈罏镇”。“”非“罏”之对应的简化字。《汉语大字典》注23“罏”通“壚”(垆)。

  21.洋县:水,应为“灙水”

  《图集》汉中府洋县北有“水”。

  而据《关中水道记》卷4《东汉水》、《嘉庆重修一统志》卷237《陕西省·汉中府·山川》、《光绪陕西全省舆地图·洋县·水道》、《清国史·地理志》卷65《陕西四·汉中府·洋县》,俱作“灙水”。

  查《汉语大字典》“灙”字无对应的简化字。

  22.安康县:付家河,应为“傅家河”

  《图集》兴安府安康县北有“付家河”。

  据《雍正陕西通志》卷12、《关中胜迹图志》卷28、《嘉庆重修一统志》卷241 《兴安府·山川》、《光绪陕西全省舆地图·兴安府·安康县·水道》、《清国史·地理志》卷66《陕西五·兴安府·安康》,俱作“傅家河”。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