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代地理志书研究_华林甫【完结】(3)

  历史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当人们为了改造现实而迈步前进的时候,经常会回顾全民族刚刚走过的路程,从中汲取力量,获致教益。人类有回忆往事的爱好,有总结过去的习性,有从自身成功或失败中学习的潜力,有寻根的愿望,这是推动人们进步的力量。谁忘记了过去,谁就容易重犯过去的错误;而谁更多地理解过去,谁就有了更好的准备去迎接和建设未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清史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它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清史研究的领域十分宽广,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外交、思想文化等许多方面。为了掌握中国的国情,全面、正确地了解中国的过去,我们必须在漫长广阔的历史领域中艰苦探索,观其大局,提其纲领,揭其规律;又要在具体的历史问题上踏实钻研,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索隐探微,释疑抉奥,作认真细致的整理和剖析工作,即把综合和分析结合起来,把宏观的研究和微观的研究结合起来,才能再现清代三百年历史的真实面貌。

  清史资料浩如烟海。档案、官书、文集、方志、野史、笔记、传记、谱牒、契据、报刊,种类繁多,数量浩瀚。汉文以外还有大量少数民族的文字记载和外文资料。任何才人智士,穷毕生之力也只能在浩浩茫茫的清史资料的汪洋大海中窥其一角,要凭借这样繁多而杂乱的历史资料来展现漫长的清代历史画卷,这既给研究者充分发挥才智、大显身手提供了用武之地,也要求全体研究者有组织、有计划地分工合作,潜心沉思,锲而不舍,把毕生精力奉献于钻研和阐扬祖国历史的壮丽事业。

  尽管近年来清史研究队伍日益壮大,著作和论文的数量、质量有了明显的增长、提高。但它相对于其他断代史而言,起步较晚,清史领域仍然有很多空白、薄弱的部分急需填补和加强,研究工作者只要奋发努力,辛勤耕耘,必能得到丰厚的收获。“清史研究丛书”将为一切研究工作者提供发表成果的园地。我期待着:在若干年以后,这片园地将是姹紫嫣红、百花齐放,成为绚丽多彩的盛大花圃。

  戴 逸

  1988年1月

  序

  邹逸麟

  清代是我国最后一个传统的专制主义王朝,也是我国从传统社会开始走向近代化的转折时期。在这268年期间,中国地理环境的发展和变化,可视为两千多年来,中华民族在传统王朝政治体制下,为生存和发展而形成的各种地理要素布局的最终沉积。

  对清代地理环境的研究,具有许多此前各历史时期所没有的优越条件。以文献资料而言,除了《实录》、正史、会典等等官方典籍外,在故宫档案里还保存了乾隆元年(1736)至宣统三年(1911)176年的洪涝档案,而现存八千多种的传统地方志中,大部分是清代修撰的,还有大量私人文集、笔记、日记的存在,这就为研究清代自然和人文环境变迁提供了此前任何时期都不能比拟的丰富资料。以研究的内容而言,清代前期统一帝国疆域形成,是两三千年来农耕、畜牧、狩猎采集三大经济区的民族长期相互交流、融合的自然结果,是多元一体政治格局的最终表现,也为今天的中国疆域奠定了基础。19世纪中叶以前,清王朝对边区的统治基本上是稳定的,其在边区内地化进程方面,采取了改土归流、边区建省等许多措施,无疑是总结了两千多年来历代中原王朝在边区统治问题上所采取的对策,这些措施对祖国统一疆域的巩固究竟起过怎样的作用,是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

  清代地方行政区划基本上沿袭明制,但也有不少改制,如道制的变化、厅制的创建、卫所设置的改变等等,还有从康熙至乾隆年间逐渐完成的从内地总督、巡抚到府厅州县,以及边疆地区的军政合一的整个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我们仔细寻循,就会发现它是总结了从秦代以来历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利弊得失,最后形成一套将不同民族、不同自然和经济条件的区域统一于一个政权下的完整的地方行政管理体系。在当时的政治、经济体制下,其作用如何是今天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

  清代是我国历史上人口猛增的时期,从乾隆时期的2亿增至晚清的4.5亿。这种人口增长的速度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人口的骤增,在非机械化的农耕时代,必然要求扩大耕地,开伐山林、围湖造田成为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其造成环境的恶化也是必然的。清代已经有人提出人口问题,但是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差异很大,不同地区的人口载负量有很大的不同,有的地区人口密集,有的地区则仍是地广人稀,土地利用和发展模式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关于不同区域对环境变迁不同应对的研究,将是我们今天认识地域差异历史背景的重要途径。

  清代又是我国传统政治和经济体制下,商品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我国历史上所谓“十大商帮”,都是在这个时期发展到了顶峰,这也奠定了传统封建社会晚期的经济格局。1840年后西方经济势力入侵,此后晚清70年是我国社会体制处于“千年大变局”的转型时期。起先是对沿海地区港口城市和商品经济产生了极大影响,以后随着清王朝自身近代化意识的形成和某些近代工业及铁路交通有关设施的产生、生产力的提高以及先进技术的引进,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较前更为多元,传统社会城市与乡村经济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其影响直接延续至上世纪30年代。这种变化过程的历史地理背景是我们研究当代经济地理格局形成的前提。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