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代地理志书研究_华林甫【完结】(88)

  上述修志组织架构中,镇江知府是修志活动的组织领导者,所属知县担任协调的角色,而实际从事编纂工作的则是当地的士绅。德高望重的地方名宿张九征起到主纂的作用,何洯、贺国璘等四位地方小知识分子承担了具体的编纂工作。同时,为保证志书质量,又请当地的名士进行审核。镇江府志纂修的组织体系完备,分工明确。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修志中担任总裁的张九征还出现在该志的名臣传中:“岁甲子(注:康熙二十三年)七月卒,年六十有八。……著有《闽游草》、《艾衲亭稿》若干卷,《文陆堂文稿》若干卷。尝一修《丹徒县志》,两修《镇江府志》,一修《江南通志》。逝之日,合郡无不人人垂涕,诸生数百人,里民千人相约举酒以奠。”注560张九征是在该志尚未修完的情况下去世的。从现有资料看,也未见另有人选充任总裁,故而该志的后期纂修应是在何洯等四人的努力下大功告成的,该志的编纂者著录为“张九征、何洯等纂”比较适宜。

  二、体例与内容

  内阁文库藏(康熙)《镇江府志》分春、夏、秋、冬四函。各函题签,上书“镇江府志”,下记“春”或“夏”或“秋”或“冬”。每函8册,共32册。高25.9cm,宽16.5cm。

  第一册封面题“镇江府志 序 姓氏”。其他类推,如第二册题“镇江府志 目录 卷首 图经 卷一”。版框高22.2cm,宽14.8cm。单框,左右双边。白口,上单黑鱼尾。每半叶10行,行21字。注文双行小字, 行20字。上书口题“镇江府志”,中书口书卷次,下书口标页次。每卷首行顶格书“镇江府志卷之×”,次行低一格题“建置沿革”、“山川”类目等标题。序首页右上方,盖有阳文“秘阁图书之章”方印一枚。

  方志的体例是在长期的修志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的,到明清已非常成熟,较流行的体例形式为平目体、纲目体和纪传体。为便于考察《镇江府志》体例的变化情况,这里做个类目比较表:

  (万历)《镇江府志》、(顺治)《河南通志》、(康熙)《镇江府志》类目比照表

  续前表

  据上表,现存明代镇江府志是王应麟主修的(万历)《镇江府志》,该志采用纲目体,层级分明,隶属关系清晰。(顺治)《河南通志》为清初最著名的通志,其体例乃平目体,平行排列了图考、建置沿革、疆域、山川等30目,各目下基本无有统属。(康熙)《镇江府志》弃(万历)《镇江府志》体式,而仿(顺治)《河南通志》体式,将(万历)《镇江府志》属于第二层次的宰贰、学校、古迹、寺观、宫室、祥异等提升到第一层级,将方技改方伎、释道改仙释、文翰易名艺文、隐德易名高隐作为一级类目,并将祠祀分设为秩坛、庙祠,官守分拆为刺守、参佐、师儒、军镇等类目,同时又新设了国系、名宦、恤政、津梁等目。(康熙)《镇江府志》之所以改变体式,主要是遵守朝廷的命令。前文提到的康熙十一年(1672)诏令修志的同时,朝廷还要求各地以贾汉复所修(顺治)《河南通志》、(康熙)《陕西通志》为样板,“其成式一以贾中丞秦、豫二《志》为准”注561。所以,(康熙)《镇江府志》更类似(顺治)《河南通志》的体式,只是个别类目不同,或分目更细些罢了。

  内容是衡量一部方志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准,明清方志于一个地方的历史与现状大多有较全面的反映。通览这部志书,其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其卷首之历代分隶沿革世表,从虞、夏、商一直记到清,镇江府领丹徒、丹阳、金坛三县。卷1疆域,除叙四至八到外,增记“坊市、乡都、沙镇”三项内容,如丹徒镇“在县东十五里,宋雍熙四年置”。卷2山川,丹徒县记有北固山(山上有甘露寺、凤凰池、试剑石、天津泉等)、金山、焦山、月华山、日精山、寿丘山等70座山(包括冈),大江、海潮(每天潮汐升降时刻)、漕渠、关河以及其他河、澳、湖、浦、汐、港、潭、塘、池、泉、井。丹阳县记有陈山、沈山等53座山、冈、墩,练湖、漕渠、新开运河、转河、市河等水。卷5户口,从宋太宗时记起,明户口多据黄册、旧志,还记载里甲设置、里甲职责。清户口中顺治初年、顺治十五年(1658)、康熙元年(1662)、康熙六年(1667)、康熙十一年(1672)、康熙十三年(1674)的数据沿袭康熙十三年本《镇江府志》,新增康熙十四年、康熙十五年、康熙二十年、康熙二十一年的数字。如康熙十五年,丹徒人丁 42630、 户42525,丹阳人丁17610,金坛人丁18490。官户59,丹徒、丹阳16。康熙二十年,丹徒人丁42988,户42619。康熙二十一年,金坛人丁18522。清代人口记录较全面,不仅分人丁、户,而且还分记官户(宦户)、儒户、军户、僧道户、阴阳户、医户、匠班、杂役等。卷6至9赋役,记载了洪武初年、永乐十二年(1414)、成化十六年(1480)、正德六年(1511)、嘉靖十六年(1537)、万历十七年(1589)等年份的夏税、秋粮、官民田地、征课、盐钞、丝价、军运、民运、匠班,以及驿传、兵饷、公庄。卷15学校,分府学、县学、学田、社学、圣庙、书籍以及宋贡院、蒙古学来记述,并记有丹徒县宋淮海、明清风、清三山,丹阳县宋濂溪、练湖,金坛县宋茅山、申义等书院。卷17秩坛、庙祠,记述本府社稷坛、山川风云雷雨坛、厉坛、里社、乡厉坛,并对丹徒县城隍忠祐庙、白龙庙、汉荆王庙、焦光祠等62座祠庙,丹阳县城隍庙、善利庙、慈感庙、东岳庙、陈少阳祠等16座祠庙,金坛县城隍庙、灵济庙、侯处士庙、袁太守庙、关帝祠等14座祠庙进行了较详细的记载。卷18津梁,丹徒县记有千秋桥、绿水桥、嘉定桥等121座桥,西津渡、石公渡、大港渡、韩桥渡等16处渡口,以及闸、函。卷20寺观,仅丹徒县下就记载有金山寺、焦山寺、甘露寺、鹤村寺、招隐寺、竹村寺、圆觉庵、白莲庵、学竹庙、悬妙观、道冲观等85座寺、庵、观。卷23刺守,清镇江知府在康熙十三年(1674)任刘鼎之后,新增于纪龙(康熙十七年任)、蔡灿(康熙十八年升任)、高龙光(康熙十九年升任)。卷24参佐,其中镇江府同知增补许天荣(康熙十八年任)、杨滋夔(康熙二十一年升任),船政同知增补任道立(康熙十五年任)。卷25宰贰,其中丹徒县清知县新增姚祖颛(康熙十五年任)、李贶(康熙十六年任)、徐炜(康熙十八年任)、鲍天钟(康熙二十二任),丹阳知县清朝新增张琳(康熙十六年任)、卞三锡(康熙十八年任)、鲍如鹏(康熙十九年任)、吴之彦(康熙二十一年任)、朱丕承(康熙二十二任),金坛县清知县新增周臣、刘茂位等,惜未记任职年月。卷26师儒,镇江府学教授新增范勰(康熙二十年任),府学训导新增王大经(康熙十六年任)、章应立(康熙二十一年任),丹徒县儒学教谕新增余潜飞(康熙十九年任),儒学训导新增张机(康熙十六年任),丹阳县儒学教授新增过于飞(康熙二十年任),金坛县儒学教谕新增程之望(康熙十六年任)、吴宋仔(康熙二十年任),儒学训导新增程励(康熙十六年任)、胡爱社(康熙二十二年任)。卷29进士,新增康熙十五年丙辰科:张仕可(丹徒)、刘镳(丹徒)、荆元实(丹阳),康熙十八年己未科:卞士弘(丹徒)、荆希锡(丹阳),康熙二十一年壬戌科:王之瑚(丹徒)、于汉翔(金坛)。卷34名宦,增加王之鼎、石珍等人事迹。卷43祥异,增记康熙十六至二十三年发生的旱涝、霜雪等自然灾害。艺文分诗、文两大类,文类按记、序、书、启、题跋书后、辨、考、说、赞、颂、碑、墓志铭等体裁,诗以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排律分,收录唐李华《练湖颂》;宋沈括《自志》(自撰铭传),陆游《镇江府城隍忠祐庙记》;明宋濂《拙庵记》、《玉堂轩记》,唐顺之《镇江丹徒县洲田记》、《答茅丹徒鹿门书》、《唐郎中默庵墓志铭》,王樵《金坛县保甲乡约记》,杨士奇《玉雪斋诗序》,王守仁《恩寿双庆诗后序》,顾清《京口三山志序》,何景明《送申伯温令丹阳序》,茅坤《丹徒县洲田志序》,李开先《吕江峰集序》,屠隆《三山志序》;清何洯《上郡侯钱公正风俗书》等诗文。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